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标准化训练开展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海莉

​(甘肃省临夏市第二中学,甘肃临夏 731100 )

摘要

在初中教学阶段中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重要学科,而初中生物实验该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开展标准化训练。并围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规律针对性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锻炼其实践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标准化训练开展策略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标准化训练

正文


引言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实验中,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生物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实验教学更是这阶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改变传统课堂上书本平面化教学到注重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中去,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堂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智力及素质等全方位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标准化训练的意义

首先是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标准化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生物实验过程是一个探究奥秘的过程,而生物实验则是将多种的生物知识融合在一起,它本身就拥有着丰富的内容。而初中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命和生物活动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利用实验,他们可以在实验中激发出更为积极的科学思维,并在自己的实际操作和经验中,持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科学精神[1]

其次,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生物实验既需要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需要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思考和归纳,尤其是生物学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生物奥秘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生物学有更多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进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课堂的品质。

最后是提高了生物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生物实验中,既有以观察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实验,也有以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探究式实验,在这种实验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经历,来获取他们所认识的概念和所希望探究的内容,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一个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的过程,进而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水平[2]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标准化训练开展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参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物学科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容易,在刚开始学习阶段兴趣较高,但是随着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如何在保留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加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点。而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相结合,以书本为基点带入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理解书本知识并大大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物质运输的器官》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在开始生物实验教学前,教师需要在授课时帮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出发点,在进行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不去限制学生的观察范围。不要因书本中设置的观察对象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就只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实验过程学会适当放手,给予学生一个自由自在的观察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自己感兴趣的血液流动情况。在实验中充分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作用,同时在这过程中可以让部分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同学帮助遇到问题的学生,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带入到指导员的这一角色,在互帮互助中以第二视角来复习巩固课本知识,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目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班内的团结。

2、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生物实验的特点,部分实验需要学生的集体合作和配合来完成,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入小学合作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真正建设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生物实验课堂,教师可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为多个实验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结合教师给出的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步骤,按照步骤完成生物实验,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生物知识,深化学生对复杂生物知识的记忆印象,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以《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绕道取食这一行为的意义,为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行为模式的特征的掌握打好基础,教师可在课上组织开展“动物绕道取食”实验教学活动,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多个观察小组,保证每组学生分配到的动物种类有所不同,提出实验目标: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各组学生结合实验目的在讨论中设计并完善实验步骤,记录并观察动物取食的过程,教师在实验中担负引导者责任,检查学生的实验流程是否存在问题,保证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向前推进,让实验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方式[3]

3、明确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

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开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中,教师应积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多认为生物实验并非主要考试科目,于是将受好奇心驱使学习生物实验,并未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严重阻碍了教师课堂效率。因此生物课堂中,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随后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还可将生物实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知晓不同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时,学生将首次接触显微镜,教师在讲授显微镜的构造、操作方法、应用范围时,还可为学生科普现实生活中显微镜的作用:当患有贫血、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前往医院进行诊断时,医生的具体化验过程也将使用显微镜,对患者患病部位的组织细胞进行病理判断,以获得最终结论。倘若生活中缺乏此类科学手段的应用,将严重降低疾病判断准确率,而误诊甚至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计算的损失。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为学生扩充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好奇心,有效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令其更清晰明确地知晓显微镜应用范围,为今后生物实验学习的开展奠定基础[4]

4、创建初中生物实验的主题教学情景,丰富实验内容的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实验内容知识,创建相关主题教学情景,同时丰富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学习相关知识在实验活动开始前设计问题情境,借助情境在班级中营造求知、探索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设计实验流程,记录实验结果,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为让学生理解植物获取能量的形式,教师可在实验活动开始前设计问题情境:小到细菌,大到牛羊,都需要通过进食,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活动必需的能量,但植物不需要进食也能获得能量,那么植物是怎样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的呢?学生就问题给出光合作用”“根系吸收养分等猜想,教师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顺势提出绿叶光照实验,将提前准备好的经过充分光照的植株叶片取出,将用于对照的遮光黑纸片取下,将叶片放入盛装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指导叶片发黄变白后取出,滴加碘液,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烧杯?叶片与碘液相遇后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借助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思考绿叶与光照之间的关系,最终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奠定优势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标准化训练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丰富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能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秀玲.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3):4.

[2]蒋盛海.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15):3.

[3]马娟娥.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

[4]王钰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