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摘要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一词来源于 20 世纪90年代的西方,“Key Competences”是核心素养的英文解释。因此,“核心素养”也译为“关键素养”。 我国在 2014 年,教育部研制发布了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学生在各学段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造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不仅要求个人价值,还要求具有社会价值,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有极大价值与意义,还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提升国家人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来的过程,应该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引导。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概述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概念
科学教育不应等同于以往得常识教育,也不应该只就是加上些新内容与动手操作的教育。科学教育应成为引发、支持与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国物质世界及其关系得经验得过程。具体得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可以解释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指: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 岁得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包括直接指导、间接影响),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国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探索过程。
(二)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
1.目标的长远性
经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合理化、科学化,不再片面要求学前儿童学习知识,发展各项能力,而且更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大家开始重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
例如在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首要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构成世由知识经验、科学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的顺序变为情感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知识经验的科学合理的长远目标。
2.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能使幼儿关注到身边的事,切合实际探索的需要,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的前提和可能。
例如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幼儿科学领域的内容和要求中第七点提出“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项认识取之生活,用之生活。在科学教育内容中,活动更多的去注重把幼儿的兴趣、经验、智慧、情感等生成性能力发展得更好。
3.方法的多样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八种:观察、实验、种植与饲养、分类,测量、表达与交流、科学游戏和早期科学阅读,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增加趣味性。如观察,即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幼儿在此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运动觉等进行观察和思考,不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而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也享受了其中的乐趣。
4.过程的探索性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观察探索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与记录、表达和交流。如幼儿突然对蚂蚁感兴趣了,想知道蚂蚁是怎么搬东西的,那么接下去幼儿可以对其进行大胆的猜想,可以是利用以往的经验,世可以在观察后做出合乎自己逻辑,但有错误的猜想,最后可以有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用图面、符号、表格、简单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记录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表达,在表述的过程中还有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虽然过程有些复杂,但其中的探索性却很耐人寻味,即在做中学,在学中乐。
二、幼儿核心素养的界定
幼儿核心素养通常是指,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养成的,顺应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律与需要,有助于帮助幼儿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促进社会发展的理想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具备良好核心素养的幼儿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应对困难与挑战,顺利完成生活任务,并且有能力获得理想生活所应具备的合乎教育认知、能力与情感等价值规范,属于幼儿应有的可迁移能力和正确的态度。或者说,幼儿核心素养是指幼儿在各种知识、情绪、技巧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表达,它们是促进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生活、适应自己个人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时,所必须要拥有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其成长经历了一个永恒而又无限期地持续到终身的历史过程,最初由于父母的教育而逐渐形成,随后由于父母的努力而逐步地完善和发展。
李季湄(2016)在中国学前款育研究会学术年会指出: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5大领域目标与具体要求涵盖了核心素养的3个方面,6个维度,18 个基本点,是核心素养在幼儿阶段的具体体现。
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是可教可学的,最初在家庭及学校养成,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发展。
三、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关注核心概念
1.学前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科学、物质学、地球和空间科学三大核心科学概念,又包含了不同的关键经验,可以帮助教师确立培养的目标和重点,帮助幼儿形成学习进阶。
2.首先关注核心概念,为幼儿园选取恰当的学习内容提供了依据。要求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要体现核心科学概念;其次,要求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要考虑科学核心概念的均衡。
(二)重视探究能力
1.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
科学探究技术学习的方法也是学习的内容。目标要考虑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科学概念的学习,也考虑科学探究的学习。
2.首先,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适宜性。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设计制作能力。其次,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核心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核心概念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探究能力也有所差异,各个科学概念的活动中,每种探究能力都会涉及,只是侧重点
不同。
(三)联系生活经验
1.幼儿对周国世界的认识,建立在他个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围绕核心科学概念开展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选择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对于核心科学概念的学习,如果某一核心概念适合该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但是幼儿的生活中没有相关的经验,教师也不必强求。
(四)兼顾多种形式
1.可以是学科性的教学活动、综合性的主题活动;可以是集体的形式、区角的形式;甚至还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2.每类核心科学概念都可以通过上述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学习。根据科学概念的特点,每一类核心科学概念,在适宜的活动形式上可能会有所偏重。如生命科学概念中的学习,可以通过种植区进行;而物质科学中关键经验学习要经历幼儿的探究获得;天气气候的经验在生活中获得。
3.幼儿正是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逐渐获得和深入理解科学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不可顾此失彼,而要兼顾到各种活动形式。围绕核心科学概念开展学习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到核心概念、探究能力、生活经验、活动形式四个方面,从多个维度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合理设计科学学习活动,为每种关键经验的学习选取最佳的方式。
四、幼儿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
1.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对于幼儿的核心素养培训的实施主体正是那些长期居住在幼儿园教学第一线的幼儿老师,其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幼儿在科学教师的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核心素养培训。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核心素养是什么"和"如何培养"等这样的问题。除此之外,需要提升我们班教师的科学素养,完善我们班教师关于科学幼儿教育知识的结构,提高我们班教师对幼儿科学活动进行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我们班教师对幼儿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2.落实科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是科学技术教育的根本和源头,幼儿科学技术教育亦如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要与生活相关,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也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开展而且幼儿园课程中一切的活动都必然要建立在幼儿以前所有的生活情景与其他经验之上。
3.采用合作式幼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有很多不足,比如不利于幼儿之间合作交流和互动,难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利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幼儿的科学学习应该在沟通、交流合作中进行,合作式教学应运而生。
结语
幼儿核心素养的培育,正成为教育历程上不可缺失的一环,幼儿教师作为具有主导型的工作者,需要兼具独立性、引导性和创造性,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还应明确以幼儿为中心,其教学方式和思路要及时更新、因材施教,观察每个幼儿的特性,释放天性并加以引导,幼儿科学教育正在“长征”路上,教师要有耐心与毅力。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雁冰.科学探究、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3】樊静雨,邵小佩.论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江苏幼儿教育,2018,(3).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