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分析
正文
引言
从教育教学本质上看,生物是整个初中教育体系的核心基础,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促进并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及保护意识,并帮助学生掌握部分基础生存生活技能,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拓展学生世界观、生命观及生物学知识范畴,促使学生形成客观辩证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毋庸置疑,初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与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及思维能力。这对于初步接触生物知识的学生而言有一定学习难度,极易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也能够以问题引导、任务驱动、未知探索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即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深化了学生科学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培养,这无疑与新课标“科学研究排在第一位”的教学指导高度吻合。因此,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积极探寻探究式教学点,以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势及价值,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现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一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以未知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践经验及调查研究表明,它能够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一刀切,齐步走”、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与弊端,将以往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向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及探究的新局面,能够有效活跃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探究式教学模式也能够促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实践实验过程中夯实初中生物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并提升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实践能力、创新创造力,促使学生形成客观辩证的科学态度及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为学生后续学习及未来发展夯实基础。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模式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融合已成必然之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科学合理选择初中生物探究问题,以拓展学生科学思维、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多元成长。
二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1 明确课堂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从教育教学专业角度上讲,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的重要前提,只有透彻全面的掌握章节重难点及知识细节,才能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初级中学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各科目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形式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同样如此。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前进行有效备课,选择科学合理且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导线,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自主探究能力,以实现学生科学思维的拓展、促使学生深切感受生物的内涵。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动物的行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掌握章节重难点,并促使学生在“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动物的运动范围、动物的运动意义、动物运动方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论证辩驳,以未知知识及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实验设计及论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动物行为的全面探究。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以动物运动为主题的图文视频,以此作为课堂导入先导片,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动物运动的特点及类型。然后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及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多维分析动物运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不同类型动物的运动过程及方式),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进行结果分析,以讨论动物运动类型的适应性及优劣性;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翻转课堂模式及合作探究过程、实验验证过程进行评价指正,对章节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微课课件及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重难点条理清晰的罗列出来,以深化学生课堂记忆、强化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探究教学价值,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成效。
2 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毋庸置疑,实验是初中生物不可或缺的核心模块。它可以将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及问题以可观可感的实验现象直观清晰的具象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生物知识、丰富学生课堂体验、拓展学生生物实验视野,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初中生逐步形成客观辩证的科学态度及严谨缜密的科学精神,焕发学生生物思维、强化学生科学素养。
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为例。教师应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充足的金鱼藻、烧杯、清水、玻璃棒、剪刀、短管漏斗、试管、卫生香、火柴、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及有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实验、合作探究、分析探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实验过程进行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问题论证、问题总结的探究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植物光合作用意义价值、气泡产生原因及其成分、气体验证原理”等要点的驱动下进行探讨分析,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并对其进行验证。从而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透彻全面的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价值及其概念条件,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技巧,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及观察力、创新创造力,从而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其教育目的都在于为学生学习成长、为学生生活生存而服务。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若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生物知识都反映出一定生活现象。因此,为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价值,提升学生生物思维及探究能力,教师应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促使学生充分认知生物学习及生物知识的实际价值,以深化学生科学素养、落实新课程改革。
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为例。这一章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促使学生发散生物思维思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实际进行课前导入:“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此作为问题导向促使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外延伸(资料查阅、实地考察、社会调研、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思考研究,并继续以“我国生物资源分布情况、生物多样性实际情况”为后续推力推动学生继续探究,最后由教师对章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指正评价。进而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深度研磨教材内容、积极查阅课外资料,并以“我们能够做出如何努力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课堂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质疑、举例论证,从而全面强化学生生物思维及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及思维取向,助力学生学习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物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教师应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欲、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及科学思维,助力学生学习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腾亚玲. 刍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知识窗(教师版),2022,(06):39-41.
[2]樊英.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求知导刊,2022,(16):75-77.
[3]秦鲁秀,秦雁玲.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J]. 中国教师,2020,(S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