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大单元;实践探究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发展,其教学内容包含更多语言概念,难度大大增加。在新课标背景下,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单元教学重构应运而生。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采用了大单元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综合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它在立体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发展、基础素养的培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一种以统一教学设计为出发点,通过对语文课程核心内容的整体理解,从而经过教师的再加工,突出语文内容本质和教学进程的方法。可以说,这样的单元教学重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和体验,还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真正理解和知识迁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构建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存在大量抽象的语文概念,小学生知识积累较少,会难以理解。在学习下一节课时,经常会有上一节课内容都还没消化的情况。然而语文学习的特点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是基础理论不掌握,就会有后续的内容学不进去的情况,导致学生陷入语文学习的恶性循环,让学生的小学语文深层次学习更加困难。为此,广大教师在积极地教学探索中发掘出了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大单元教学构建模式。该教学模式由以前的强化单个知识点转变为现在强调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单元教学主题下,不停地复习旧知识,查缺补漏,进行前后知识的整合,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巩固知识体系。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每节教学内容往往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更适合结合单元主题意义进行学习和拓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单元主题意义,使学生不断巩固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遵循教学原则,设定教学主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法,要确保主题设置得明确、准确,与现实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在后续语文教学中有了立足之地。由此出发,在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设计中,要深入地研究语文教学内容,然后确定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从而确保语文大单元教学法的效益。此外,在确定真正的小学语文教育主题前,可以和其他小学语文教师就教育内容展开讨论,并对新课标中的呼吁进行反思,随着对教材内容的研讨深度的不断提高,达到对知识的完全了解,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科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结合,才能达到有的放矢,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主题才能被确定。要发挥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效能,就必须在主题设定时,对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培育诉求、语文教学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构架,在此基础上,才能持续发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法的效益。而在这个过程中,主题设定能够很好地与语文核心素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对语文事件进行思考的时候,不再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从时空理念的角度来进行评述和探究,这就可以使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效益向着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设定大单元,确保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计划中,要对大单元进行科学的提炼,从而确保小学语文主题教学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选择了以大单元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希望以此构建更为理想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格局。其具体的教学过程是:首先,在开始阶段,对单元教学内容展开分析,在这个阶段,分析的重点包括了:对课标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对教材的分析。第二,为现实中的语文教育制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第三,遵循真实的大单元教学要求,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进行最优设计。
(三)立足知识本身,寻找知识联系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我们步入小学以后,大单元教学已经变成了一种被许多老师所探索的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此情况下,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其具体组织方式就是突出了整合与扩展的特征,打通并消除了单元间原有的课时障碍,将大单元内的所有教学资源与教学碎片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这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知识,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果。
(四)围绕单元教学主题进行设问与提问
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中,要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之中,成为探索与思考的主宰。它的重点在于创设一个具体的教学情境,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探索和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本单元主题的引导和提问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效果。只有通过对语文的积极思考、探究和理解,学生才能掌握语文的方法,体会语文的快乐。在小学语文单元专题教学中,要针对某一种类型的教学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和逻辑性。
(五)注重教学总结,提高大单元教学实效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更要注意课堂上的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提高。所以,在整个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自评、互评;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形成和谐、平等、积极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提升单元的整体教学实效性。课堂总结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总结,它还可以作为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馈和评价。在进行持续的反思和总结过程中,学生才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结语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地重复、修改单元的教学设计,注重课堂反馈,多做总结,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益,形成固定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洁.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分析[J]. 情感读本,2023(32):127-129.
[2]应琳珺. 新课标引领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2022(41):7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