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分析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李安敏

雷山县水务局 贵州省雷山县 557100

摘要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将水资源充分利用,但该技术涵盖诸多专业知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农民的增产增收,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进行分析,结合当前节水灌溉技术提出具体的应用要点,以期能够促进农业水利工程与社会需求协调性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践

正文

引言

农业生产水平与水资源供给密切相关,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环节有序展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逐渐步入了大众的视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灌溉工作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就目前而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不足,部分地区仍未对该项技术实施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人员仍未充分掌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及优势,这就使得做好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概述

1.1水利工程的概述

水利工程不仅能够起到防范相关自然灾害的效果,且能够改善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避免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整体建设以除害利兴为基础,切实发挥出水资源的最大化价值。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较强的综合性,从全局出发将流域和地区中的各类水源进行有机整合,可以通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方式逐渐形成最优化方案,以此推动地区的发展。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在建设中注重建设程序与标准的制约,不断完善技术、工期、成本等问题,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满足预期要求。

1.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中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和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适合于大面积农田的灌溉,同时,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先进的机械设备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与喷灌式节水灌溉技术不同,微灌式节水灌溉技术适合大棚灌溉。对于农田管理者来说,必须要了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类型,根据作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

2水利工程中常用节水灌溉技术

2.1低压管网灌溉技术

低压管网灌溉技术主要以管网替代传统的水渠,通过利用能耗较低的水泵或者自然水压力为灌溉水加压,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低压管网灌溉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管网输水所需压力相对较小,能耗比较低,但出水量较大,并且不易出现堵塞的情况;其二是管网全部深埋地下,灌溉过程中相较于传统的水渠蒸发量较小,渗漏损失也较小;其三是输水效率比较高,不会占用或者浪费耕地资源,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成本较低,并且后期的维护管理也较为简单,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物力,适用于大面积农田。这种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灌水均匀性相对较差,不适用于水肥管理较为严格的农作物;其二是适用范围较窄,一般来说低压管网仅适用于地形相对平坦,并且土壤透水性小的区域,若地形起伏较大,则低压管网很难完成灌溉任务。

2.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喷灌系统将有压水从喷头喷出,水流会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落入田间,如同降雨一样。喷灌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优点:其一是更加省水,并且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地形平坦的区域还是山地丘陵区域,均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其二是喷灌技术不会占用耕地资源,能够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改善小范围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其三是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视觉观赏效果,对于发展农业旅游的区域而言,大规模的喷灌可以形成一道人造景观。但同时喷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如下:一是灌溉过程中蒸发量较大,喷灌系统的能耗较高;二是喷灌技术适用于经济条件好、种植经济作物、地下水埋深大的区域,或者是土层薄、高扬尘、地面起伏大、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区域;三是喷灌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同时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维护管理,易出现喷嘴堵塞的情况。

2.3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指利用输水管道对水分进行输送,使水分能够达到指定灌溉区域,实现均匀的灌溉,避免蒸发及渗漏的问题出现。与传统灌溉方法相比,微灌技术的用水量更少,水分能够直接到达农作物的根部,节水灌溉优势尤为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灌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出现,但前期应用成本较高,所以在高灌溉效益的作物灌溉环节中,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尤其是在设施农业中,该项技术的收益更加明显。此外,在该种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可对灌溉时间及水量进行科学的调整。与喷灌技术相比较,微灌技术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更高,能够依托微灌模式的功能对各个出水口的出水量进行控制,均匀性更加明显。

2.4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结合农作物各生长时期的需水规律,具有更加显著的节水效果,能够对农田进行较为均匀地灌溉,在此过程中需要配以农膜覆盖,实现膜下滴灌,确保灌溉均匀,实现灌溉成本的节约,在此基础上应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改造和升级常压滴灌技术,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效果。

3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践要点

3.1完善管理制度

合理制定和落实专项补贴制度,可借助金融单位来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科学管理,让区域能够主动参与到节能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之中。现代化节水灌溉管理结构比较灵活,为了减少外界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要求灌溉管理工作落实到城、乡、镇,组建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管理团队,完善整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最终达成预期管理目标,提升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水平。

3.2提高水利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结合农业产业调整选择合适的配套水利设施,同时,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发展,使农业产业调整和现代化水利设施更加匹配,发挥出节水灌溉技术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高效发展。现阶段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水利工作站农田灌溉管理资金主要来自灌溉群体农户自筹或者村社集体筹资,另外,政府会对灌溉项目进行专项资金补贴,但补贴力度较小。贫困地区由于灌溉水费低,收缴的水费只能满足日常灌溉设施的维修保养,无力对现有落后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因此,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与当地政府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接,每年申请水利专项资金用于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与更新,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当地政府要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及培训,灌区要经常组织专家对用水户进行培训指导,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高效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

3.3提高农户节水意识

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农户节水意识,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切实发挥出自身实际作用,首先要颁布专门的节水灌溉设备购买优惠政策,以此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其次需要给予重点帮扶,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统一订购,提高当地的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水平;最后应使节水灌溉管理结构灵活化,不断提升节水灌溉设备的管理水平,避免因意识问题而沿用大水漫灌。

3.4科学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为了提高农作物灌溉过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效,应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及特点,综合考虑多项因素,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科学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应用。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各地作物生长期间水分需求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为了使水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期间,还应做好区域内部水量考察工作,根据多种信息选择最为适宜的技术手段进行利用。

3.5加强渠道防渗处理及输水管道应用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管道输水环节及渠道防渗特性。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利用渠道防渗技术避免渗漏问题出现,通过管道输水的方式解决传统输水过程中出现的水分渗漏现象,提高输水效果。现阶段,常见输出管道主要包括金属管道及塑料管道,技术人员应根据灌溉需求及水质特点,选择相应的管道种类进行使用,做好相应的防腐处理及保护工作,以此延长管道使用年限。

3.6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各行业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可将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以此建设高效节水灌溉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灌溉工作质量,实现节水目标,强化灌溉效率。此外,技术人员能够利用移动端随时随地对灌溉过程进行调整,以此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成效。对于大规模农业生产区域,还应建设相应的控制区域、视频监测区域与信息采集区域,利用传感器等装置判断农作物生长状况,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传递,通过这种方式使各项决策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且贴合实际需求。

3.7健全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为制定节水政策、方案和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地凭经验决策。完善的评价体系与反馈制度才能促进节水灌溉工程高质量发展。学术领域对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体系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节水灌溉评价方法正朝着多样化、系统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日趋综合、全面,并在许多地区进行了应用。但是,现阶段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和公认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体系,是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作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结束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且能够切实提高种植效果,因此应针对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以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与实用性,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最终为群众带来相应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白丹.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措施与应用[J].居业,2020(4):53-55.

[2]李仰斌,刘俊萍.中国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发展展望[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20,38(7):738-742.

[3]焦永强.浅析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21):111-1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