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
正文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现在的小学数学不再是单纯地进行运算,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特别是数学的生活化学习和应用,特别是孩子们所熟知的生活场景,把这些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所熟知的内容中学习数学的具体应用,这就是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小学数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这就意味着,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有思维导图教学。思维导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课改为小学数学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忽略的“思维引导”的特征,强调学生的分析、归纳、归纳、逻辑推理等能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形或图形,把课本上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转化为趣味性的知识小点,经过精确的提炼,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简洁,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首先,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与需要理性思考的数学思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与传统课堂上枯燥无味的讲解产生了冲突。而思维导图则是用图形来再现思维的变化,形成一幅思维图,比枯燥的文字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小学生们带来了新鲜的体验。其次,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思维有促进作用。在色彩、图像、声音、线条等多种刺激下,人类的左右脑运转效率更高,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形成了数学思维。在单向或者多向的导图引导下,学生们既能进行知识梳理,又能发挥想象力,将逻辑能力和想象力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智力的开发也有好处。其次,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的学习负担。数学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困扰,而且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知识点上的难点。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这对加深记忆、加强语言逻辑有很大帮助。而这一切,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事业进入了又快又稳的发展阶段。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全面提升的一种教育与训练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个性特征、综合能力等方面。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要注重学生德、智、体、艺、工全面发展。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仍过分强调“以实教为本”,忽视了“素质教育”。这与数学教学理念不符,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既能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又能充分满足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品德、智力、体育、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总之,就是把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说,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广大教师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三,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能力。所谓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的方法。在此背景下,教师积极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三、小学数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1.运用思维导图预测学生学习状况,凸显数学教学科学性
思维导图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分析和总结,这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比如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就是知识的逐步积累。从一开始只需要掌握二位数乘个数、二位数乘十,然后才能将二位数乘成二位数。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先制订出两位数乘以个位数、两位数乘以十位数的思维导图,并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这张图,指导所有同学仔细地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顺序。这样,同学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呈现出来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在对比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学生发现自己思维导图中的不足和不足等。可以看出,这种思维导图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指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实际状况,找出问题,查缺补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
2.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加强教学互动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应用所具有的优势,提高课堂互动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来,从而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在教学“矩形”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的制作,在确定了这一节课的整体框架后,再用逻辑线路来勾勒出一些小的知识点。在矩形中,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掌握该知识,教师还可采用小组形式,让学生完成正方形的思维导图制作,对比二者,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另外,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逻辑来进行细致的梳理,因此,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些知识点较少,但相对明确的知识点。如圆柱、圆锥等,也可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展开对比,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
3.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考能力
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问题。在思维导图里,关键字能给你带来灵感。随着教改的深入,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在举例说明的时候,可以先列出例子中已经知道的条件,再由同学们按照所列出的条件去推导出下一层次的结论,并且继续朝着这个结果前进。在列举条件的同时,也可加入提示性词汇,使学生明确问题的中心思想,从而提高其分析能力。其次,要训练学生在做题时搜集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在做应用题的说明时,一定要把题目里的已经知道的条件都找到,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另外,对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题目,老师要在课前将其细化、分解,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4.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持续的思考和改进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大都比较单一,很少会去多角度的思考和展开,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门高度逻辑的数学,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反省,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思维导图的运用,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向周围展开,可以很好地展示知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找出自己知识的盲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数学的整体水平。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很难回答或不明白的知识点,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知识点的时候,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探究性学习。把题目摆在思维导图前面,依序剖析问题,发现问题,并将其与知识点的关系进行剖析。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部分,进行知识点思维导图的梳理,将一些不懂或不懂的地方,在思维导图上做标记和扩展记录,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5.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作为数学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可以教小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脉络,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思维导图的制作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方式,不同的小学生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思维导图,这些思维导图各有特点,很好地契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思维图,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只需要告诉学生一些重点知识点以及制作思维图的技巧就可以了。你会发现,班上的学生们的思维图各不相同,但小学生们如果能自己制作思维图,就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一些数学概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6.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将内容展示出来,数学知识也比较抽象,如果不仔细分析讲解,学生很难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而使用思维导图则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化简、分类,然后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用直观的线条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特别是在概念教学中,对抽象概念的记忆比较困难,可采用思维导图进行简化,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不断增强。另外,随着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对学生概念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小学数学知识点的难度也有所增加,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被彻底抛弃,我们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7.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就是教学的目的,如果只传授知识,却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那就是纸上谈兵了。如何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使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法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给学生讲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可以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买卖问题来提问学生。在讲解的时候,首先要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相关概念演示给学生看,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最后用课本上的例子来演示,让学生们理解四则运算的规则。在学生掌握了一个关键点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语: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既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自主学习,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使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将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因为思维导图本身就很适合小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征,所以可以把知识点形象地、结构化地展示出来,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不断地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罗福生,何元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25):33-34.
[2]童佳恩.以图导教以图导学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新课程,2020,(5):158-159.
[3]孙彦彩.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