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晓琴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中学 邮编:334614

摘要

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是学校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来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初中语文综合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综合性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但是,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初中语文综合知识的教学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必须跟上教学的实际,跟上时代的步伐,继续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深刻地理解语文综合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重视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在进行初中语文综合知识的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与教学内容,对课堂前的教学安排进行恰当的安排,并以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首先,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教科书的内容,将教学资源充分发掘出来,对预习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采取探索性、活动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到预习中来,并能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多角度地了解有关的语文综合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比如,在教七年级上册《观沧海》时,老师要在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反复的了解,对所涉及的语文综合知识点和课外延申情况进行系统的规划,使其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计划,并设计好预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首先,老师要给学生们设定一个明确的预习任务,比如:让他们自己去参考文献、浏览有关的书本、使用网上的资源,找到关于作者的更多的信息,包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对该诗人的其它诗作的认识。其次,在学生完成自学之后,在课上做一个总结报告,让同学们踊跃地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报告上去,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共享,让整个课堂的气氛都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综合知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并且还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教学成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知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要突破传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注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小组合作教学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征相结合,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特征进行合理的分组,并有针对性地将探究与合作的任务分配给他们,将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合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可以让学生们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以《朝花夕拾》为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建立一个完备的综合性知识系统,使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文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老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对文本进行重复的阅读,弄懂了文章的内容之后,将这些问题分成不同的组,并以问题的中心来命名每一个组,然后让他们一起进行协作学习,一起寻找答案,最后再做报告。例如:一是“文学常识征集组”,主要是对鲁迅的生平简介、代表性作品和创作背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二是性格剖析组,着重对四位主角: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和父亲进行综合剖析。第三,是创作技巧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作者在写人、记事方面的巧思和散文笔法的特点。第四,论文主题思想研讨组,重点剖析了文本所要传达的核心理念、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每一个组的成员都会进行思考,查阅资料,并向老师请教,进行头脑风暴,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他们会把自己的问题写出来,然后再由老师来进行汇报。老师会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补充和重点讲解,将一个简单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在这种气氛下,老师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会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转换教师角色,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一般情况下,教室的气氛会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创造出一个好的教室气氛,才能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条件。因此,初中语文老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师为本”的态度,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从而减少学生的紧张和排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愿望。

比如,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是由老师来决定的。在初中时期,他们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很有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当他们遭遇到某些问题或者受到批评的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加重。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用谈话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在需要。经过作者的长时间的实践,原本对语言课有抵触情绪的学生,现在已经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更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之中。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改变教师的角色,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学生的负面情绪。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教学内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都是感性的内容,只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也不能引起他们的情绪体验和共鸣,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把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情景以直观、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既能丰富阅读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他们的理解体验,达到最优的阅读教学效果。

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们一起欣赏一系列苏州的风景,并伴随着优美的琴曲,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魅力。然后,在指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时,我把苏州的长亭,回廊,假山,树木,花墙等都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有一种“游人不论立于何处,都是一副绝美的画面”的感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把那些冷冰冰的字,变得形象化,不仅增加了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让他们对苏州的整体特色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获得了一种审美的享受。

五、自主解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用问题来理解文本,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还可以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巧妙地设置疑问,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领悟得到提升。

在《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背影”在文章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文章中有多少次描写了爸爸的背影?你有什么感悟?3.文章的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什么描述?怎么写的这么详细?4.作家对父亲的感情态度又是如何改变的?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改变?5.在本文的第5段,笔者两次提到了自己的“聪明过分”,您如何理解这一点?这样,在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既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技能,让他们感受到了父爱的深邃与伟大,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六、注重问题引导,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问题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关键,可以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深入学习。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问题在课堂上的重要性。首先,要根据语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对问题进行细致的设计,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并且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老师要在合适的时间给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吸引人的、特定的问题场景,用悬疑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动力,让他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我首先要让学生熟悉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同学们看完文章之后,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些认识,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思想,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作者结合文本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文本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本文的重点是什么?这一切在作者心中唤起了什麽记忆?在提出问题之后,作者又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文章。这样,我就在中学语文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

七、运用直观教具,加快学生知识理解

通过使用可视教具,可以改变和优化知识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中学语文老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在课堂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数字化、动态化的加工和处理,再将其以图像、动画、短片等的方式展现,使知识更加生动、生动,建立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外在感官体验,使他们的感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比如,在讲授《济南的冬天》时,文章以济南的冬季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加深对济南冬季风景的认识,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结束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济南冬季的雪景,使同学们对济南的冬季风光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我又让同学们结合课文,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季雪景的热爱。这样,我就能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利用直观的教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八、拓展学生思维,增加教学趣味性,强化教学创新

在中学语文学科中,整合知识的教学需要拓展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材料进行全方位的发掘,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习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课文主题,有针对性地拓展学生的思想,同时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我的叔叔于勒》时,老师就可以结合作品的主题特点,加强综合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体会到作品的韵味,情节的生动,人物的形象,个性的鲜明,从而对作品的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挑选出自己喜爱的人物来表演。通过自己对人物、故事和故事背景的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也可以指导学生对角色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使用一般的词语。另外,还可以开展综合性的知识竞赛。这一次的比赛,可以涵盖课本上所有的知识,也可以延申,比如莫泊桑的生平,他的其他作品,他的人物,他的名言等等。教学兴趣增加,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知识储备,他们的学习水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总之,在中学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有机会、有机会、有空间去探究。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设计,并将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开放与有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从而增强中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祖成.聚焦初中语文教学——浅谈初中语文综合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J].文渊,2020(2):142.

[2]赵凤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软件(电子版),2020(1):76.

[3]杨建俊.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6):17.

[4]赵一明.刍议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4-225.

[5]宋红军.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及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下),2019(10):78-79.

[6]石淑兰.核心素养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J].汉字文化,2019(12):98-9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