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玉婷

乐山市实验中学614000

摘要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标准不断变化,教师需要转变老旧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而经过实践检验,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系统、完整,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善的知识框架,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大单元教学是一种能够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学主题的教学模式。它像是一座连接“知识理解”与“行动实践”的桥梁,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贯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正文

前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等,以突显物理学科的教育价值。然而,在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仅依据教科书进行教学,很少从大单元主题的角度进行教学,这可能会导致物理学科的完整性缺失,不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法,将整个单元内容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这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大单元教学释义

1大单元教学意义

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物理教师仍然按照教科书的顺序,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然而,教师往往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上,却对各个知识点以及章节之间的内部联系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零散的物理知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将某种特定的物理现象或研究对象“预建模”而成教学情景。学生观察的现象、思考的问题并非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生完成的课外训练也偏向于建模和简化,导致了他们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阻碍了他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上的课程设置过于碎片化和模式化,难以将物理学的知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这一课程的目的,实践的教学设计要在课程目标和学时目标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突破微观的视野,从宏观的角度来构建物理教学。

为此,教师们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定位,以大单元为基础,上与核心素质相结合,后与物理知识相结合,以单元目标、内容和结构分析为中心,发掘出教育的价值,把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薄弱的思维方法、态度和情感目标纳入到单元的总体结构之中。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剖析,对教科书的主要部分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建立大单元、确定主题、设定目标、设计任务和活动,并对家庭作业进行改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单元教学内涵

“教学模块”是根据特定标准和要求,由能力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元素有机组合的学科教学单位。这种“教学模块”以学科为基础,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和深化学习的情境材料,并通常围绕课题核心来展开。而“大教学模块”则是按照教科书的“章”或知识系统的“领域”进行分类。

针对现今课堂教学的情况,新的课程积极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按照其中的“章”来组织教学模块,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拆解”和“整合”的必要操作。在复习课时,根据知识体系对各“章”进行重新组合和集成,可以按照如声学、热力学、光学等知识体系,或是物质、相互作用和能量三个课题来组织教学模块。

大教学模块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根据教学模块的教育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单位。在实施教学模块时,需要对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块主题,采用“任务”或“问题”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

3大单元教学要素

大单元的课程设置由六个基本元素构成:主题、目标、策略、活动、过程和评估。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我们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以此展现学生们身边的普通例子,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了深入研究单元目标,我们从物理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设计。教学方案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方式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根据单元主题、问题或任务的具体情况,设置各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锻炼技能、启迪智慧、体验积极情感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将一个大的或复杂的问题分割成几个小的问题或任务。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和提升人的能力为中心,设计出一套以培养人的素质为核心的、有针对性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在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的评估是整体性的,它是一个根据教学目的来评判教育的过程和成果的过程,并对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进行评判。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估”和“形成式评估”,以达到“可持续评估”的目的。

二、大单元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路径

1优选主题,契合应用

教科书无疑在各类课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这不仅因为教科书中详细罗列了大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更因为这些知识点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架构。因此,站在教育者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解析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需要清晰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分布,以便更好地选择和总结知识点,并根据知识点间的关联性进行合理构建。因此,单元教学主题的选定应当以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为依据,同时要能体现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情境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确立单元学习主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备课的重点通常只关注课时的安排,以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为核心,这样可以将教学资源较为容易地组织起来,构建新知识。然而,当教学关注点从中观层面转向宏观层面时,教师需要具备对整体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精确的掌握,以便找到与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教学主题。在确立单元教学主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实现教学的整体安排。

如,八上第四章《光现象》一章详尽地揭示了光线的三种传播规律: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这些传播规律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从“传播路径”的角度来深入探索光的奥秘。然后,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将我们的焦点转向了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主题——“谁在操纵电流”。这一章将为我们解答这个疑惑,同时还将帮助我们深化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学龄前的概念中挖掘出单元教学话题。通过系统化的单元教学,我们将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挑战性、认知冲突的探索情境。这将使他们能够从简单的知识逐步迈向科学的理解,或者从错误的概念转变为科学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2制定目标,搭建桥梁

课标的阐述以物理为基础,以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感为核心内容。这是对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和最全面的表述,它从宏观的课程角度出发,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需要拓展他们的教育教学视野,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课标、教材和学情进行系统而综合的分析,实现了从总体到单元,最后到每个节课的完整设计。因此,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应有全局观念,以单元作为教学架构,以核心概念(大主题)为主线,既能够跨越和融合物理课本的章节,又能够强化物理知识的提炼和精炼,使各个知识点之间形成紧密联系。换言之,要在保持“大”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和突破,打破教科书原有的单元(章节)结构模式。

以八上《质量和密度》为例。这一章节深入探讨了物质的存在、分类和守恒,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各个层面,而真实的事物是物理学研究的重心。要掌握物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它为其他物理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关注特定的知识点,比如“质量”、“密度”和“密度的测定”,这导致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零碎的知识点,而难以对物质的基本概念形成全面的理解。因此,从单元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超越知识点之间的障碍,通过“鉴别物质”、“为材料贴上标签”等综合性任务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现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的综合提升。

3任务驱动,能力提升

在设计单元教学主题、目标和内容时,我们应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重大任务和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应能自然地整合单元学习内容。随后,我们将这些核心问题根据课程时间划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和小任务。在这里,“单元大任务”或“大问题”实际上是建立在“小问题”基础上的“表达式”任务或“问题”。通过承载单元核心知识、原理和方法的单元大任务或大问题,学生可以构建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培养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并确立物理学的方法。这使得物理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以九年级《电功率》为例,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提出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为家人挑选合适的电饭煲”。通过这个课题,我们将电能、电功、电功率等核心物理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问,例如:教师展示的各种电饭煲让他们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会问,所谓的额定电压就是我们家中常用的电压吗?什么是额定功率?如何挑选电饭煲?如何判断电饭煲的效率和能耗?低的额定功耗是否可以节约电能?以这个实际课题为基础,学生们通过实践操作,对各类电力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实践中,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关系也各不相同。这时,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它们与实际课题相结合。可以说,在课堂学习中,“问题”就像连接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它与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接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亲自动手“做”和“用”的方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物理概念的独特理解。这将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大单元课程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它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设立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大单元话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子任务或问题。我们把每个子任务或问题都置于单元内的学时内容之中,并对单元的教学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策划。如此,学生不再只是坐在教室里空谈理论,而是能够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珊.“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以人教版“浮力”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3(8):63-66.

[2]肖永琴,林冰冰.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电功和电功率》单元复习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2):110-114.

[3]陈晓.指向物理观念建构的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3(13):107-108.

[4]蒋炜波.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单元重构教学初探[J].中学物理,2023,41(10):2-5.

[5]徐美蓉.单元设计视域下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压强和浮力”教学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3,30(12):45-48.

[6]王彤,迟春雷.单元大概念统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以“电功率”为例[J].中学物理,2023,41(4):42-45.

[7]何冠,陈红君,张诗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物理单元设计——以“内能的利用”为例[J].中学物理,2023,41(2):56-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