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元

铅山县石塘中学 邮编:334512

摘要

分层教学就是要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征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专长和技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数学的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上都要有所创新,即充分利用这些课程的优势,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此,本论文重点探讨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分层教学策略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开展教学,在有效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然而,分层教学毕竟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要想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还得进行持续的摸索,要对分层教学有客观的认识,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刀切。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有的放矢。尤其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并非单纯地将课程划分为多个层次,而是要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性,设计出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进行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既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过于单一

绝大多数的初中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进行分层,这明显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大家都知道,由于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在学习上也会有所差别,有些学生的天赋更好,有些学生的天赋比较普通,因此学生在学习上也会有一些差别,但这并非是因为学生没有用心,而是因为学生用错了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了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一些学生在这次的考试中并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水平,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心态调节好,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在此背景下,要从综合的视角来探讨分层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做出适当的调节,从而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不够理想

小学数学教师对分层教学策略的贯彻落实不足,也未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导致了数学教学的分层工作比较困难,不少教师反应,目前学校安排的课时太多,教学数量也过大,另外学校里也有不少与数学有关的实践活动要由数学教师来进行设计,因此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能够按照一般的授课方式来进行就很不错了。另外,也有些教师对于新的教育方式有些抵触,长久的教学经历让他们觉得:只要能让学生的学习进步就好,用什么方式都无所谓。

(三)实行分层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笼统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太过宽泛,由于其缺乏针对性,不够具体,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都较低,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外,评价方法较为简单,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思路

分层教学指的是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程度来进行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它是以对学生分层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展开分层备课,分层讲授,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差别化处理,最大程度地激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当前,我们所推行的新课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内容,都表现出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对学生的多样性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学生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学生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新课程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让教师在具体的条件下,对学生提出较高、一般、最低要求,将原本统一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具有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符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为达到目标所做出的积极行为。所以,面向全体与注重个别差异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教学就是一种解决了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个体差异之间的冲突的一种教学策略,是一种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分析

(一)对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和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的不同状况进行分层,并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分层以考试的结果、学生平时的表现力、作业为依据,以评价的结果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坚持全面性和发展性的观点,对学生负责,实事求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后,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作业安排,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立足点。

(二)设置分层教学目标

目标是指导初中数学学习的方向,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达到自己的目标。A层学生要重视综合开放和变式训练 B层学生要重视错误总结和方法提高C层学生要重视基础学习查漏补缺。同时,要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层次性,例如 C层学生要了解对数的形态和指数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行基础性的练习;B层学生则要加强对数的运用,对于A层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对数和图像的含义,能够分析变式题目,举一反三。比如,在教授“圆的对称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几个层次,并将这些层次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对于那些有较好的学习能力的学生,除了要理解这一节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圆的对称来解决问题,及如何利用圆心角、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讲解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应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各个要素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那么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分层

第一,在结束了本课程的学习后,给出下一节课时的学习内容,要求明确,具体,简洁;提出预习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重点。下节课按照预习要点,指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提问;鼓励表现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仔细地思考,来发现新的知识和原来的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发现新的知识点和原来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来消除学生对于这一阶段数学知识难以掌握的畏惧情绪。让学生对预习要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去聆听教师的讲解。

第二,要了解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以便让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逐渐地提升自己的成绩。一些比较难攻克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讲解,如果解释得不全面,教师应该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规律。

第三,课堂练习要由浅深入,逐渐增加练习的困难程度。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练习要立足于对控制性知识的理解,注重对控制性知识的初步运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基本层次上进行自主学习,努力自主完成应用练习。教师应以及给予帮助和咨询,把练习题控制在三道以内,层层递加难度,避免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心理。

(四)分层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基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三个角度着手进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问题,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有些学生思维敏捷,对于教师所提的基本问题,可以快速地解答,而有些学生则要花很久的时间,才能得到解答。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在分层教学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时间,从而在自己的数学水平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整个的教学计划做出一个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对学习底子不好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类似三角的相关定理来进行基本教学。而对于具有中级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答案。而对于有良好的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工作,为下一步的知识点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层次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五)分层设计作业

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作业,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达到分层练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时,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好,所以要让他们多出一些逻辑思维能力的计算题目,以此来刺激学生完成作业的愿望。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一般,那么就需要为他们设置一些可以培养他们推理思维能力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在完成作业时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可以让他们做些比较容易的基础题和概念辨析题,通过作业来强化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实行评价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获得自己的教学反馈,进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对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以对夸奖和激励为主,不能过度批评,以免损害学生的自信。以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表现为依据,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了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结合起来,对比原来的知识水平上是否提高。通过月考的方式,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了考核,并利用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对于那些学习困难,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着重观察,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谈,不能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此基础上,运用谈心的方式,找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总结: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有效地实行分层教学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实施分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各层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创造自由平等的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此同时,要注重分层教学的内容不能过于僵硬,也不能过于死板,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状况,适当地加以调整,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牢固的理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实施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必须遵循分层原则,才能让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1).

[2] 杨华.高中数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实践[J].学苑教育,2019(16).

[3] 孙秋香等.借合作之东风促学生之发展——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学周刊,2014(31):82

[4] 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133~134

[5] 王晓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理科爱好者,2022(05):19-21.

[6]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C]//.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22:210-213.

[7] 赵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9):69-71.

[8] 卢保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理科爱好者,2022(04):69-71.

[9] 张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策略[J].家长,2022(21):22-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