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伍谦

南昌县黄马乡中心小学 邮编:330200

摘要

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应该从小开始教育。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且此时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将会伴随着学生一生。因此,教育界已经清楚地指出,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本文对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做了一些探讨,目的是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正文


引言:所谓“读写”,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章,并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的有关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意识

主动思维意识是阅读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指的是学生自觉地进行阅读,并且在学习中自觉地获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吸引力,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课堂上主动、活跃地进行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会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所具备的图像和声音相融合的特性,可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等感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加课堂的学习,并能进行深度的思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学校纷纷引进了多媒体,极大地方便了课堂的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多媒体。首先,在课堂之前,老师应该充分地理解课文,并且借助网络的优点,运用多媒体来收集和整合材料,将其制作成一种适合学生们喜欢的动画录像或者 ppt课件。其次,老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指导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思维和探索。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沟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图画,让他们通过插图来想象故事情节。因为它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做课文的阅读。等学生讲了以后,老师可以说:“作家能那样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文章,看一看哪位同学与作家的心灵是相连的!这样,同学们就能进入文本,理解作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比如:这只壁虎的尾巴是从哪来的?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一条尾巴呢?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思维感情?这几个问题的特征是层层推进,并且是紧密地围绕着这个故事展开的,因此能够发挥一个向导的功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文章。同时,在探索的时候,也会碰到一定的障碍,使他们无法与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索文章,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维感情,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这说明,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指导学生,既能帮助他们主动的思维,又能让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和学习,也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这些知识,进而改善他们的教育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阅读技能会得到提高,从而养成主动阅读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二、借助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进行深度的思考。因此,在低年级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确定问题的难度和难度。由于题目难度过大,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沮丧,觉得自己的水平不够,从而不愿意参加学习;过于容易的题目不能激起同学们想要解答的愿望。

比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时,要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生词,防止他们因为不熟悉词语而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在完成生词问题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和探究,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思维能力。例如,老师们可以提问:在文中有多少次提到“我已经到了崩溃的时刻”?老房子怎么会反复这么说呢?老房子到底倒塌了?为何?在听完问题之后,他们会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答案。此时,老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何会这样认为,为何会认为别人说错了,这样就能在互动的同时,让他们的思维发生冲突。这说明,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让他们逐步理清剧情,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水平。

 

三、调动情感,引起共鸣,建立多层次的思维系统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文字是一种表达自己思维和情绪的方式。教科书所选的课文都含了作家的感情,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和作家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设身处地地从作家的视角去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比如,在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时,可以运用“情境推演”的方式来进行。通过情境推演,可以获得与之产生共鸣的方法,有利于建立起多种思维系统。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老师可以先熟悉故事的内容,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对课文进行修改,这样就可以把课文写成戏剧。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然后让他们选择相应的人物,分析文本和剧本。学生在进行推理的同时,也能与人物建立起感情上的联系,逐步深化对作品的认识。但是,老师要认识到,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难以克服的问题,从而使推导的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为了能够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思维系统,老师可以观察他们的学习状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指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如果老师运用情境推演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可以让他们在感情上有一种共鸣的感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思维系统,这样就可以为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通过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

如果能合理地运用情境创设法,将一些比较深奥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需要运用情境创设。

但是,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我们必须注意: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设计情境。尽管小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他们对于未知的东西还是很害怕的,因此,在设置情境的时候,老师要把他们的原来的经历和他们的生活相结合,保证他们能够感受到这些知识和他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愿意去学习,去思考情境的设置应该是多元的,可以是能力的,也可以是学科知识的,也可以是外在世界的。由于这些要素与教育的内容息息相关,如果老师以这个为基础来设置情境,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给调动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情境的营造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④在实施情境营造过程中,要对课堂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情境的营造要有趣,渗透。兴趣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活跃地投入到课堂中;渗透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保持主动思维,通过深度的思维来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比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时,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从他们的生活经历来看,大部分的同学都不明白房子到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倒塌的原因,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制作一个动画,让学生们对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老师可以用照片+问题的方法,把他们带到课文中去,让他们慢慢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让自己的学习水平不断地提升。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如果老师们能够合理地运用情境创设方法,那么它就可以减少课堂上的困难程度,让学生们在进行探究和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个好的阅读思维能力

 

五、通过教授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要传授学生的阅读技巧。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由于学生一旦学会了这种方式,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并且在持续阅读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思维才能得以有效地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如下途径进行教学。

1.集中精力进行研究

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多种阅读方式,但由于每位同学的个性差异较大,因此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是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向导,他们有义务和职责去指导他们,让他们发现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首先,老师要清楚地知道,阅读法教学应该包含什么,并且针对各种教学方式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常用的阅读方式有:预习、理解词句段、概括内容、朗读、背诵、拓展阅读、默读等,并且在每一种方式下还可以细分出几个分支,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其次,在传授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老师要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所以,只有让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效率,为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习的进程

语文教育中,阅读是一种特殊的语文现象。即使是老师传授的方式,也无法保证学生真的能够理解和运用,因此需要加强。例如,老师在教了某些阅读技巧之后,可以向他们推荐若干书籍,让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才能逐步地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保证了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但是,要记住,在传授阅读方式的同时,一定要把教材和学生的真实状况都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在这种教育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的思维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小学生就像是一片空白,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老师要把握好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并不容易,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此,老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直到发现最好的教育方式。在进行教育时,老师要把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都纳入进来,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思维,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秀梅.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9):2.

[2]吴萍萍.浅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歌声》为例[J].语文新读写,2020(12):1.

[3]马小平.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电脑乐园,2019(3):1.

[4]鲍文祥.在体验中增强阅读能力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情趣——浅谈小学低段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7,000(005):100-101.

[5]刘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校园语文,2014(11):1.

[6]叶雨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

[7]季亚芳.抓好承上启下环节培养良好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中年级段的传承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9):1.

[8]孟莎莎.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读书文摘,2016,000(035):383-383.

[9]施虹云.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J].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