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正文
前言: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础文化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关于考试的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将阅读培养成能够影响其一生的终身习惯。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语文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把阅读教学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最重要位置。本文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找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寻找到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效果的正确途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把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简单而明确地表述出来,现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领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才能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对课本知识的利用率进行提高,对学生的阅读时长进行增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这些都是我们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时要面对的问题。在进行语文阅读习题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专注地理解文中作者思想,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理解和相互借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对文言文或者现代文的阅读,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来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可以真正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要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自主阅读习惯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在教育目标方面,教师有偏颇
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对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目的单一化的情况下,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活动都失去了意义。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片面地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而教师又觉得只有读教材才能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使得学生很少接触其他书籍,难以累积知识,对已有的经典著作等没有深入了解,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一)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是非常关键的。当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时,语文阅读教学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参与度,学生就得不到任何的收获,不能获得。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发、主动、积极地展开阅读、思考和探究活动。在“以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教师要对课堂导入进行优化,从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开始引导,采用最适宜于学生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故乡》时,教师不是直接引导学生去阅读,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里的图画,把其中的秧鸡、角鸡、鹧鸪、蓝背、獾猪、刺猬和五彩的贝等进行展示,让学生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元素,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然后,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这些元素,同时对其在文本中的作用进行思考,将其对这些元素的兴趣转变为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对整个文本的结构、写作技巧等进行思考,加强阅读教学。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阅读氛围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着手。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去阅读一篇文章,而没有任何的帮助措施,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很难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还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创造阅读氛围,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可以用音乐或者是画面的方式,将学生带到文章所营造的氛围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文章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黄河颂》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可以放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播放一下《黄河颂》这首诗歌的配乐,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的起伏来朗诵这首诗歌,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黄河颂》的背景乐曲中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体会黄河的壮丽,进而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技能的训练。有句老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很详尽、生动,但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文章的涵义,当学生遇到新的文章时,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困难。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指导学生积极探究文章的意义,更要将自己的理解思路一点一滴地解析出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理解思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教师要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章情节的发展上。首先,作者以百草园为起点,描述了百草园四季的风景、有趣的活动,以及某些神话故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百草园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接着,逐步过渡到三味书屋的描述。在这一段的描述中,作者再次从先生和一些有趣的事情着手,通过某些细节上的改变,以及过去与现在的对照,来表现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回忆。教师在这种讲解中,既能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详尽的认识,也能让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思路有新的认识,在学生阅读新文章时,就能进行模仿和应用。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比较,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转移
比较阅读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所学来进行比较。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的人物形象解析,首先要让学生会议《故乡》中人物的分析和欣赏,深入了解人物的身份、语言、外貌和行为,结合作品的背景和年代特征,剖析人物塑造的目的和功能。还可以在巩固和提升的同时进行比较,例如,在学完《济南的冬天》以后,学生对风景的描述方式和功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懂得从总体的感觉出发,从前后文的环境中去琢磨出一些妙处,并剖析出景句或段落的表现手法和特点。例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在文章里有何意义?文章第三、四个段落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使用哪种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优点?等问题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焦点,也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阅读技能。为了检验、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可以选择老舍的另外一部风景散文《济南的秋天》作比较研究。老舍《济南的秋天》中也有关于山景的描写,他的重点在于捕捉到了哪些山的特点(山的改变)?它和《济南的冬天》有何区别(以“温晴”为主题的《济南的冬天》)?等等。在此,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上所学的解析手法,从修辞、动词、色彩等方面进行剖析,感受到它的形象,描绘出清澈的湖景,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热爱。
(五)精选素材,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跟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智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系。所以,学生的阅历、知识、能力各有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文章的理解也会有不同。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导学生以自己的阅读兴趣为基础,进行有目标地选择,让书籍为自己的阅读提供帮助。初中生有强烈的求胜欲和好奇心,崇拜聪明勇敢的英雄,向往冒险、刺激和奇异的特殊经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书,比如《三体》《吕宾逊漂流记》《广府文化》《中国风土人情》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科学书籍。但是,经典作品并不只有中国四大经典,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傲慢与偏见》这样的外国作品,我们不能把大人的作品强行灌输到学生身上,而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喜好来选择。《哈利波特》《绿野仙踪》《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文学名著,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终身受益的心灵之旅。
(六)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制定课程,按学生规律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进行有效阅读,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既定目标。其中,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既定目标。短时目标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短期目标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支持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读有所得。长期目标是以一个学期为准,长期目标要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学期的内容,熟知应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以及应阅读哪些文章。
(七)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广泛多样的文学作品是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作品通常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背景设置,从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写作非常有帮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加生动、丰富地描绘场景和塑造角色,使作文更吸引人。文学作品通常包含了许多经典的语言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比喻、隐喻等等。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这些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使作文更富有艺术感和诗意。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启发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感和音韵感,使写作更加流畅和准确。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情绪,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情感的表达方式,并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这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使作文更富有感染力和共鸣力。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个人的独特思考和观点。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阅读交流活动,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法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在讨论的问题,而初中语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教师的课堂上的阅读,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科学地引用新颖的、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来对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和结果进行最优化,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和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可以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苏启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1.
[2]尹鹏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4):6-7.
[3]张传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科幻画报,2020(08):230.
[4]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7):147-148.
[5]黄桂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8 (8):7.
[6]张明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