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正文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教育领域实行创新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则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未来三年学习会成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当前历史教学中能够深化自身的历史涵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为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而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背景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对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能够完善学生自身的历史思维,进而能够推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全方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能力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趋于稳定。而不同于过去的学习阶段,高中阶段的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而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群开展的过程,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能够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去完善自我发展。除此之外,这一举措还能够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自我成长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自我综合能力的提高,拓宽学生历史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务群作为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一个工具,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在不断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从而在加深学习深度的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面对文字逻辑较为复杂的历史知识时能够激发敢于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决心,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高中教学阶段针对如何开展历史教学,应该提出相关的具体策略,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师历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世界,同时还能够达成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全方面发展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这一举措还能够帮助教师构建高质量和高效率化的历史教学,进而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教学信心,从而能够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引入项目,确立学习方向
项目,是作为学习任务群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而存在。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将项目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确立历史学习方向,进而能够让学生结合项目相关的内容对历史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与此同时,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领者,教师还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能够分析并构建相关的学习任务群,进一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项目的学习,推动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眼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课程性质界定为:“是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依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该课程性质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明确为:“高中历史学习任务群,以专题学习为主,注重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的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将历史课程性质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情境,赋予学习体验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在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对于历史方面的研究和学习的意义是针对现在的时空对于过去事件的无限探究和无限接近。因此,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情境的创设,它能够赋予学生一种新奇的历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针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其中所包含的“线索”,如同探险挖宝的游戏一般,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更加深入理解并掌握所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新课标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新课标的创新,它强调了任务群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学习任务群“主题”教学中,强调以历史问题为核心,将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情境教学就是解决历史问题、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历史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主题”教学中,创设出适宜的情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逐步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推进任务,深入学习探究
随着学习任务群的逐渐开展和深入,其难度也逐渐提升。因此,教师应该主动推进历史教学的相关任务,进而使学生深入历史学习方面的相关探究,以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要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任务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
教师通过推进任务,还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习的框架,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群基础上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参与度。除此之外,这一举措还能够让教师合理引入任务,以任务为框架,辅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相关的学习项目。
(四)拓展内容,提升学习广度
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开展高中历史教学阶段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受到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只是注重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应该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相关的课外延伸和拓展,以此来打破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局限性,实现历史教学的创新化改革和发展。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广度,进而深化自身的历史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对于历史的见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多种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例如,在“革命与改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但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吗?”通过该问题情境,学生可开展学习活动:1.搜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围绕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进行讨论。 3.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4.分享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上述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巧用史料实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史料,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各历史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任务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周礼》的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西周政治制度的特征。西周时期有三公九卿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官职是丞相和太尉,丞相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太尉相当于我国的国防部长。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西周政治制度中来。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六)构建历史认知,发展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个方面。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判断与分析能力,是历史认识的重要能力。史料实证是指人们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来了解历史真相的能力,是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历史解释是指人们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物、人物关系等进行理解与判断的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指人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认知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是学习任务群教学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古代中国与世界》一课中关于“古代中国与世界”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从“文明古国”、从“古代中国”到“古代世界”这两种发展趋势对我国有何影响。
(七)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如在《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一课中,我就让学生开展“你眼中的抗日战争”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对抗日英雄的认识等。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通过调查了解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大部分学生认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是抗战主力;抗日军民英勇奋战、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和斗志十分强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等等。通过调查问卷,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思考:抗日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最应该珍惜和铭记哪些历史?对抗日战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何评价?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对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一课中,我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等方式了解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六)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强化实践、体验、探究等方式,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诊断、反馈、激励和改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评价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时要以肯定为主,避免打击学生积极性。要充分发挥考试作为“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重视过程性评价,引导他们客观认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试题、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和布置不同层次的专题探究活动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比如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或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组织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探究中实现自我提升;组织专题研讨会或撰写研究性报告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反思、学会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高中教学阶段开展历史学科的相关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领域传统教学的改革实施,进而深化了历史的创新性教学。这一举措,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一定的帮助,进而能够达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历史见解,进而能够“以史为鉴”,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理智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 [1]侯梅.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5):36-38.
· [2]陆静.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5):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