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有效性
正文
小学阶段是一个爱玩耍、爱表现、求知欲强的年龄段。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越来越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吸引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较低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更不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了,他们只是依赖于教师的作业和上课的内容,没有独立地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尽管教师在教学中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依赖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一些教师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造成了课堂的低效。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一些教师会把教学内容简单化,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深入,进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在他们的学业上。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使他们掌握了新的知识,并通过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形式化的表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经常会陷入“机械记忆”的状态,无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淡,加之其高度抽象和复杂的特性,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更加强烈,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游戏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第一位的教师”,小学数学老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的研究,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老师们必须跟上新课改的脚步,主动回应新课改的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创造出“游戏”的情境,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从而实现“寓教于乐”。
就“可能性”这一节的内容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其中的兴趣因素,创设一个“好玩”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首先,老师可以随意挑选一些同学,把他们班里比较多的姓写成1-6,然后老师再摇一摇色子,上面有姓的同学站起来,一个接一个地报自己的姓名。老师摇得越多,学生们就越少,有的人多次摇,有的人一次都没有,老师也可以让同学们相互检查,看哪个人的位置不对。在浓厚的交互气氛中,学员们可以认识到掷骰的随机性,而这些随机性是没有任何规则可言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很好地认识到“概率”的概念及其意义,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2.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愉快活跃的学习氛围,加强他们的集体观念,提升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集体学习的时候,可以引起他们的情绪上的共鸣,倾听并体会别人的意见和需要,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相互尊重,以此来提升整个数学教育的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有大量的交际活动,老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去探究,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新一轮的课改背景下,合作探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老师可以把学生分组,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来安排任务,尽可能地让组里的全体成员都得到提升。
就拿圆这一节的知识来说,老师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组,首先给他们讲解怎么画圆,让他们对圆规的应用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再指导他们自己去做,自己画圆,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以后,老师就可以把他们分成一组来进行探讨,探讨圆的特点,是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以及怎样来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对圆的概念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有更强的目标性课堂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时间是一个很大的组成部分,也是指在一定程度上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育活动。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练习可以使他们的数学思想和运用技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授课之前或者授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花一定的时间来加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给老师的教学评估提供宝贵的借鉴。
就拿“大数”这一节来说,老师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教学:
1.读一读,比大小
58 58000 305 305000
508 508000 102 10200
2.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3.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大量的数量,比如惠安县和福建省泉州市,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让他们说出所画的号码。
在上述的训练中,同学们可以对教材中的要点和难点有更好的把握,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作业,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技能得到提升,使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的完美,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的全面。
4促进合作式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发展,使他们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合作学习策略。在合作教学中,同学们能加深对数学观念的认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解题技巧。
比如,在上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面积”的时候,老师们就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交流,从而加深对有关的知识和方法的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一组就有关面积的问题进行交流,例如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老师也可以将“用碎纸做成长方形,并算出它的面积”“做一幅有关正方形的宣传画,并说明它的面积表达式”等等。在学生探索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互相帮助,一起做题,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5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探索式学习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与探索的过程中,去寻找问题的实质与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与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适时地给予他们需要的引导与支援,使他们能够从问题的实质中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可能性”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教学单元。要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对“可能性”问题的概念、背景进行讲解,提出“什么是可能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概率问题的重要和重要,引起他们对概率问题的浓厚兴趣,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然后,通过试验,让他们自己来解答这个“可能性”的问题:让他们抛一枚色子,并通过试验来探索每一位数的概率。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解题中获得实际经验,又能增强他们的动手和创造意识。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支援,在学生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针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暗示,让他们去寻找问题的实质,去寻找事情的规律,寻找问题的答案。
6营造课堂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把数学理论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观念的了解与把握,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运用和创造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维、探索,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状统计图形”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可以采取情境式的教学,把数学的理论和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对有关的概念和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可以组织一场关于“你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是什么”的问卷,把问卷的结果用条状统计图表的方式呈现在课堂里,让同学们在观察、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条形统计图表的意义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做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同学们去超市里做售货员,或者是去超市买东西的客人,然后让同学们用这个表格把这一天的销售额做一个图表,然后把这个图表显示出来,然后在班上进行对比。此题既可以使同学们了解条形图的产生过程,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
7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在小学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做的,这可比老师说的要有效得多。然而,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比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这一课中,我专门设置了一种“玩”的情境,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经验。也就是:我让同学们根据各种形状,用各种形状来拼凑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并且在各个面标注出各种标志,然后请他们猜一猜,如果把一个立方体的扩展图对折成一个立方体,它的后面是几个?还可以让同学们在不使用立方体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它们替换成其他的图形。另外,这个游戏非常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同学们都非常踊跃,比如,有些同学把它改成了一个立方体,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活动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所学内容,尽量创造出有趣的教学情境。
8以培养实际技能为重点
在教育工作中,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对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例,如何从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三个角度来判断物体是不是由几个完全一样的立方体拼起来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许多同学都答得很差,作者提出一道题目,要求同学们进行操练。在教学中,学生发现,在构造一些几何对象时,不仅其高度与其底面的边界保持一致,还能根据顶视图来判断其底面的形态,从而能更加精确地判断出其左右视的位置。在实践中,使同学们对此类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较好地解答这些问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实践中,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可以训练他们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和发展需要,而数学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学科,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为学生设计出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如:创建游戏情境、分组协作等,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成梅.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游戏活动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7):89-91.
[2]贾霄霄.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2(26):123.
[3]刘箐箐,陈玉鹏.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评《小学数学问题化学习课堂实践手册》[J]. 中国教育学刊,2022(6):117.
[4]蔡春红.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7).
[5]拜秋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数学周刊,2022(15).
[6]汪胜奎.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西部素养教育,2016(13).
[7]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
[8]彭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与数学思维发展[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204-00204.
[9]解春玲.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刍议 [J].求知导刊,2015(24):133-133.
[10]吴永生.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28-128.
[11]余贵云.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考试周刊,2020(24):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