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邹荣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 邮编:343000

摘要

色彩教学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对色彩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不断提升对色彩的认知,掌握色彩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持续提高学生的色彩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使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引导学生做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色彩教学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有目的地在教学中逐步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


关键词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所有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色彩教学有别于其它文化学科,它既无具体的教科书,也无教学大纲,全凭老师自己的领悟进行教学。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实现其教学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色彩素养的培养,培养好的绘画习惯,才能使作品更出色。

一、 高中美术色彩体验式教学的价值。

(一)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需要老师们主动地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将色彩体验性教学引入中学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以往教学中单调的状况。教师要设计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认识、触摸、体验和获得,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色彩理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并且可以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对色彩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俗云:兴趣胜过一切。在一个学科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老师们经常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只对学生进行色彩基本知识讲解与灌输。例如色彩的构成原理、影响自然色彩的因素、色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但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掌握。而色彩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老师们不再将理论知识简单、枯燥地向学生们灌输,而是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感受色彩,并利用与色彩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认识色彩,通过鉴赏教学法,使学生们欣赏色彩。这样一种让学生亲身经历的色彩教育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二、 掌握必需的色彩理论知识。

为了加强对色彩的认识、掌握和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是色彩基础理论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在色相环中,通常以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作为主色,并且根据光谱的次序,以环形的方式布置。“色相环”是颜色系谱的一个基本概念,也为学生更好地运用颜色提供了便利。色相环清晰地揭示了颜色世界中的连续与循环现象,揭示了自然界的颜色原则和法则。在色相环中也清晰地显示出了中间色、原色、冷色、暖色、相似色、对比色等色彩之间的各种色彩关系。从而为学生组织色彩搭配、把握色彩基调、进行色彩创作奠定了基础。当学生作画时能辨认出基色、过渡色的面貌,而不能区分多种颜色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画色表”,逐步地把握颜色的亮度、纯度等颜色的变化。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颜色控制能力是非常有效的。举个例子,在写生时,有的同学的调色能力不强,往往调色过度。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教他们使用单色的调色,这样的话,在运用色彩方面的问题就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了。

三、开设色彩鉴赏教学,开阔学生艺术视野。

在中学的艺术学习中,学生不能仅仅是大量的临摹。一幅好的作品,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老师可以挑选出优质的绘画作品,与学生们一起对作品及色彩运用的规律进行探讨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对色彩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色彩的认识,选取各种类型的作品,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注重将作者的个人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因素联系起来,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从中了解到艺术家的创造技巧。

莫奈的作品《鲁昂教堂》就采用了大量的色块与光线的色彩组合,色彩和光线的比例,常常会因画师的不同而改变。在欣赏高更作品的过程中,会发现作者并非真实地描画对象,而是运用色彩的结合来达到一种视觉效果。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能使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的技巧,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究,获得新的收获。在欣赏各国的美术作品时,老师也能使学生认识到风格上的差别和艺术理念上的差别,同时也能使他们在艺术上有更多思想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老师们还可以扩大自己的教学领域,在空闲的时候,组织同学们去看画展,让他们有机会去接近那些优秀的作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绘画的魅力,让他们对艺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在学习的时候,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色彩。在这一点上,学生可以通过对一幅美术作品的色彩饱和度、色调、以及色彩的柔和性等方面去剖析和理解,并用具体的案例来解释。在特定的美术课上,教师可以根据下列三个步骤来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第一个阶段:情景的引入。这种情境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环境的理解和体验,不同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刺激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刺激下,学生会发生对应性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学生会对美术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让同学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自己身处一片五彩缤纷的美景中,在这种美景中,学生们可以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在美术课上感受着音乐的起伏,想象着红色、黄色等色彩。第二个阶段:情景创设。随着情景的发展,学生们看到的颜色也变得更多了,并且他们能够把自己对环境的感觉与色彩相关联,他们可以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场景,去体验其它的色彩,这样他们就能把自己对色彩的感觉和体验,用在未来的作品中。

五、巧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明暗调子中的色彩因素。

速写绘画是利用线条,明暗,和块状来表现身体的形状。色彩绘画就是通过对颜色的使用,来表达空间,塑造意象。通过绘制物体的剖视图像,加深了对光线、阴影等颜色因素的认识。以圆为例,用圆的一部分来标示出明暗调的位置,并在圆圈的右上或左上设定一光源,由该光源与该物件的表面形成的夹角,可作为被摄对象的受光量的大小。同学们要明白,光在物体的各个部分形成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它们的颜色组成也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高光与光线成直角,它是从光源发出的颜色中直接反射出来的;明亮的侧面与灯光的夹角在45度以上且90度以下,其本征色较少,以光源为主;灰色的面光与光成角不到40度,甚至是平角,其色彩以内禀为主,光源色彩较少;在光线无法照射到的阴影分界线上,周围颜色对其影响很小,所以其颜色就是自然颜色变深;黑暗部分受周围环境颜色的影响,颜色是环境颜色和内在颜色的加深;周围的颜色反映出的是反射的表面;投影就是将周围的一些颜色和投影平面本身的颜色加深相结合。这样借助于图式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理性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六、运用色彩写生

(一)色彩应用协调性。

在塑造对象时要做到笔势精确和颜色搭配得当,并使得各个层面的颜色可以自然过渡,整体和谐。在绘画时,经常用高光表现对象的质地,这时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过于简单粗暴,太过随意,这样很容易造成整体失衡。在画画的时候,老师也要提醒学生们注意画面的细节,要把细节画清楚,对一些不太重要或者不是主要内容的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只需要把形和色弄清楚就行了。对于结构和色彩,要着重处理和交代,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才能保证最终的作品色彩协调,结构完整,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都能得到保障。

(二)突出个性,富有变化。

画画和写字是一样的,都是要有感情的,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运用色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性格表现出来,从而使之成为一幅有灵魂的好作品。另外,在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的绘画基础都不一样,所以老师们也不能“一刀切”地去做,而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绘画方面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们慢慢地对美术色彩的学习和训练感兴趣,持续地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班上学生的绘画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针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设计。因此,在进行色彩创作或默写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作品的色调、色相、纯度、明度等关系进行把握。只有学生将这些技能都掌握了,他们的画作才可以更具多样性,不会和物体原本的颜色相抵触,让作品显得更有魅力。

(三)构图完整,色彩饱满。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构图的运用。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作画,当他们对构图结构有了充分的把握之后,就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构图,这样不断地练习,直到他们对构图的技巧有了正确的把握。在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引导时,必须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静物的放置位置和自身的位置,物体自身各部位呈现怎样的比例,在绘画中对层次及疏密关系的掌握。在选用色相时,要注意自身色、光源色以及环境色的相互关系,掌握好这些颜色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色彩过渡变得自然和谐。绘画是一步一步来的,作画者应该先精确地定形,然后勾出基本的轮廓,然后慢慢地向前推进,然后再将细节勾勒出来,在掌握了明暗大关系之后,再细心地思考,以此来确保画作的色彩品质。

七、注重学生的写生过程。

写生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色彩的规律及丰富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写生来领悟和掌握。在色彩教学中,美术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色彩练习和感悟,引导他们在具体的练习中去感受色彩和运用色彩。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民主教育,激发和指导学生在表达技巧和工具素材方面突出自己的个性。老师既要向学生们传授色彩写生的方法、知识和理念,更要使他们对作品的结果不那么看重,不能只将自己的创造局限在作品上,要将每一次的作品都当成一种创造的经历。还要让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充满的、热情的、大胆地运用颜色,加强主观色彩来创造视觉效果,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性格。教师也要创造具体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进行创造。写生,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体验火热的感情。在写生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创造感觉上,注重色彩的规律和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而不去考虑创造的效果,让学生们积累自己的色彩学习体验和感悟。

总结:在高中美术学习阶段,学生只有将基础打牢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才能有更高的艺术鉴赏力。教师在色彩教学中遵循色彩的规律,使学生夯实基本功,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地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如何使用颜色有自己的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色彩认知会得到持续的提升,从而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包玉红.探讨如何提高高中美术色彩教學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5(09):12.

[2]杨爽.高中美术特长生色彩教学的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1):127.

[3]牛会娟.色彩缤纷其乐无穷: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几点感悟[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9(19):1.

[4]张艳.试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J].教育观察,2019,8(02):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