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中语文 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下,老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按照学生的普遍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化“让我学”为“我要学”为目的,在主体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驱动下,进行深层的学习。一般来说,老师可以按照文字、文义、文学、文化的次序,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从文本的结构开始,在对文本的理解、对情绪的感知、对背景的了解等过程中,培养出某种思考和感知的技能,从而进一步加深学习的水平,保证优质的教学和学习。
一、高中语文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概述
自从1976年“深度学习”这个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然而,许多老师并没有对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和具体的操作进行准确地理解,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将深度学习的这一教学思想付诸实施,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培养。而“深度学习”,就其学习模式而言,是一种主动寻找关联和理解,寻找模型和实证的学习方法,具有较高层次的理解能力,是一种深度和综合性的学习模式。从学习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让学员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过程。在其学习结构上,通过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实了解,并能长期保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本质含义进行更深入的提炼。最终在学习目的上,使学生在对核心知识的学习中获得批判思维、团队合作、学习毅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总之,深度学习引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核心的全方位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深度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将深度学习的理念与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通常会产生如下重要的意义: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在应用深度学习理念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选择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内容和方法来对教学进行优化,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学习,从而产生很好的兴趣激发效果,也可以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自主学习课堂。第二,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语文课堂教学已经不只是单纯地教授知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对学生的综合发展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并且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与新课程的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需求相一致。
三、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采用主题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采取的是主题统摄单元,主题的编排是以新时代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情操为主要内容,每个单元下设置3~5篇选文。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这一单元的主题性更宽泛一些,实际上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比如“青春激扬”的主题性,可以指向不同的层次,比如:革命理想,激情昂扬,奉献与牺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新组织“教材单元”,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的认知,以及所选文本的特征,构造出一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完整而又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学习单元”,以适应本班的需要。“学习单元”可以是单一的课文,也可以是多篇课文,不管是何种形式,每个“学习单元”都要从中提取出与之相适应的课文,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学习系统。
比如,在必修课上,在必修课上,在“生命的诗意”的指导下,选择的8首古诗词在时代、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果在教学中,只强调“生命的诗意”,就显得有些单薄了。本研究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为“学习单元”,通过对不同词牌和音韵的使用,在情感表达和创作风格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东坡的空灵、稼轩的豪放和李清照的晚唐词风。比如,在必修课上,我们可以把《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单元”,同样是《秦兴和秦亡》,同样是用古代的故事来描写现代的故事,但表达方式却完全不同,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学者之文”和“文人之文”在历史诠释中的区别。
(二)关注文字解析,发掘语用能力
词语段落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东西,它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知识的重要依据。
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正规的教学之前,给学生安排一个自己的学习任务,那就是仔细地阅读文本,找到你觉得重点和困难,还有那些有着同样意义或者特点的词语、句子、段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文意和文学。因为个人的不同,一些同学发现了一些比较抽象的词汇,如悲凉、深沉、幽怨等;有些同学用灰色、白色和蓝色来表示冷。如是,在以后的教学引导中,老师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挖掘出的词语进行剖析。特别地,老师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一些基本的文本训练,例如:“悲凉”这个词的意义何在?“悲”是悲伤的意思,“凉”是沮丧的意思,适用的是人类。“凄凉”这两个字怎么就没用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利用自己的经历来进行文本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三)深度对话,升华阅读体验
在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提醒学生,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其中的一部分,那么学生就只能从浅层的角度去理解其中的东西,而只有在理解了其中的一部分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入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余华的《活着》的阅读时,老师们要关注的是,余华的人生观和对死亡的态度,都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树立起生命的观念,学生只能通过理解这个故事来理解,而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前,老师应该先进行一堂有指导意义的对话课,给学生解释一下余华在《红楼梦》中所提及的观点。就拿余华来说,在故事的末尾,关于“老水牛”的事情,主人公福贵也说过,他的名字叫‘富贵’,这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作者却把它当成了一场闹剧,用欢乐来衬托悲伤,让它显得更加幼稚,也更加突出了它的悲壮。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段的时候,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向学生解释这些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经验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结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另外,在文章所提及的教学活动之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扩展在深度学习环境下的口语表达、写作练习等实践,以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活动,这样,在深度学习引导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战略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管仲霞.高中语文课堂中推进深度学习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2(4):37-39.
[2]王璐,肖培东.深度学习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20,(9) :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