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植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教学;实践
正文
前言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年代,它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基础。在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让红色精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将他们培养成有思想道德、具备爱国情怀的新一代优秀青少年。
一、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生处在一个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各方面仍未发展完备,他们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若稍不注意,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就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侵蚀,从而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发展。如果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就可以发挥红色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学生就会自觉地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培育与传播,作为凝聚人心、夯实根基的根本工程。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一份文件,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革命传统,突出革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创造出来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发扬光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将红色文化根植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既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家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自主性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着很多具有启发性的人物、事件,如果老师能够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就可以用红色文化来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逐渐体会到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爱国、实干、坚强、踏实、无畏、创新等精神,从而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红色文化,从而能够积极地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
二、红色文化植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一)提高教师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红色文化教育指的就是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内容,利用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以及对英雄事迹的展示,让受教育者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吸收红色文化中的营养,传承并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激发出人们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1.课前备课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材知识点
课前备课属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项前期准备工作,它对上课内容、上课形式等方面的安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是一堂课能否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后期教学的主基调。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前备课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课前备课这个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必须在课堂前备课阶段注意将其融入到课本中的知识中去,这也是教师有意识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体现。
老师自身应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对其内涵、形成历史、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尤其是要清楚地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2.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运用红色文化资源
教学方式是检验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名教师能否充分发挥教学主体性的重要表现。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既要深入了解其内涵,又要抓住恰当的时间,使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革新。
第一,情景教学的创设;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更多的是一个名词,一种概念,这是由于它是在上世纪初期形成的,有着一定的时代距离,加之小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和平的年代,他们不能对以革命斗争精神为本质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可以通过观看红色电影的片段,讲述红色的革命故事,营造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带领人民奋勇杀敌的激动人心的气氛,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感受当时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互助、军民一心,这样的话,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住所学到的内容,从内心深处认可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第二要注重开放性教育;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思维很活跃,这也是他们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源泉。在课堂上,采取开放教学的方式,让小学生讨论教材知识点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课堂十分钟的时间里,抛出“你认为革命英雄在战争中牺牲是珍惜生命的表现吗?”“当我们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我们的先辈们,又该如何取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自由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种开放性的讨论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实践教学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
课外实践又被称为实践教育,实践是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还强调,要让旧居旧址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所以,为了让红色文化资源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和探讨,让小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革命精神的洗礼,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认识,有必要在课后,用视频展示红色革命遗址或者纪念馆,展开网上实践教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观看红色革命遗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组织学生进行“重拾军旗,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船精神”的在线研学实践,通过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革命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对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心存敬意,有助于小学生将这些感悟转化为精神力量。
(二)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1.营造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校园环境
在进行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时,应注意到学校的基本作用。校园是小学生除家庭之外第二个“家”,校园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等优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资源、简单易懂的录像宣传资源等,让校园充满红色文化气息,营造出到处有人在看红色文化资源、时时有人在学红色文化资源的校园氛围。以学校的集体晨会为契机,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
2.推动校间合作,打造校际红色文化
为了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各地要突破校际障碍,举办关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座谈会,就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及实践经验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是针对“采取何种方式可以调动小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使用中出现的突发问题、如何保证达到期望的效果”等问题,以论文集的方式将其发表,从而不断健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制度和机理,并达成共识。促进学校之间的协作,构建学校之间的“红色文化共同体”,促进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应用,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品牌影响力。
(三)发挥小学生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中的主体作用
1.提高小学生参与红色课堂和红色活动的积极性
将红色文化资源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可以改变过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沉闷、枯燥的气氛,让学生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了解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网络实践教学,如参观红色革命遗迹、纪念碑等,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让学生们改变以前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漠不关心,让学生们更加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红色课堂”、“红色活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积极引导小学学生积极参加,激发其参与热情。
2.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也就是开展红色课堂、红色实践教学和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产生一种神秘感,引起学社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们在课余时间里,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访问,来解答自己的疑惑。
从社会层面上看,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国范围内,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区等的建设,为学生进行实践调查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学校要积极引导家长在精神上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并在出行、花费等方面尽量为学生提供方便,还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与红色文化资源有关的书籍资料,在寒暑假和学生们一起到革命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支持和协助下,小学生们在学习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方面会更加有动力。红色文化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注意把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扎根到学生的生活中,让他们牢记生活的艰辛,胸怀崇高的理想,更深刻地意识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懂得珍惜,改变自己铺张浪费、不珍惜时间的恶习,在家里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在学校里做一个勤奋好学、文明的好少年,在社会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公民。
结语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老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方法来对其进行渗透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责任担当意识,促使他们在学习和进步中不断地进步,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渗透红色文化教育[J]. 天津教育, 2020(20).
[2]胡红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 000(005):226.
[3]蓝青. 红色文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33):P.80-81.
[4]陆萍红.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J]. 启迪与智慧(中), 2020(8).
[5]肖安伯,靳晓菲.传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红色基因”[D].浙江师范大学,2020.
[6]左志先,魏明宇.社會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试论红色文化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和具体融合策略[D].廊坊师范专科学院,2019.
[7]倪金玲.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9,(26).278-279.
[8]周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德育渗透方式方法浅析[J].幸福生活指南,2019,(5).0213.
本文系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红色文化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