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
正文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的教育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教育的影响深远。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过渡期,因此,对他们实施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既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乐观的人格,也可以增强该教育领域的教育水平。所以,老师需要从个人的视角去详细阐述“立德树人”的含义,同时也要把它整合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过程里,以实现提升课堂教育成效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道德和法制的主题过于枯燥和无聊,学生往往无法领悟其中的含义,甚至可能会丧失其学习的热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应该转变教育策略,最大限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授课,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点燃他们的学习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学习,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基本品质。比如,在讲解“多元文化多样魅力”的课程中,我灵活地利用了信息科技,从而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准备课程的时候,我会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从网络上收集全球各地的文化图像、文字和视频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编排,最终制作出一段几分钟的视频,并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该视频呈现了全球各地的文化。通过营造一个富有活力和形象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知识产生了深深的热情。然完成了视频的播放,学生们依然充满了好奇心。我为他们详细地解释了这一课的内容,通过这个过程和观看视频,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他们的理解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同时,他们也不再感到学习知识的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了热情。这些都归功于我们运用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在教育领域中推广。简言之,当需要的时候,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IT的教育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点燃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推动高效的课堂实现。
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规则
在讲述小学道德和法制的课程时,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讲解。同时,通过呈现最贴近学生理解的日常生活场景,积极地与学生交流,使得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能够真实地建立起规则意识,从而提升小学道德和法制的多媒体教育的效果。比如,当教授“生活不能没有规则”的主题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了学生在吃饭的过程中随意排队的情况,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学生能否在吃饭的过程中随便排队?他们对此有什么观点?当问题播放完毕,老师向学生提出:“你们对于上述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呢?小洛说:“在影片里,这个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他的插队行为对其他的同学来说是不公正的”。小燕热情地站起来回答:“排队的行为可能会激发出学生之间的冲突!”教师指导性地提问:“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行动呢?”小婵回答:“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当大多数学生对于规则有了明确的理解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十字路口的情景,并让学生探讨:为何人们需要遵循交通规则?经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观察到绝大多数学生理解到遵循规则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引用日常生活的实例,以便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违反交通规则的后果,从而推动多媒体教育的效果。
三、创设开放化的德育情境
教员老师需要营造有利于道德教育的优质氛围,并且能够构建出一个开放的道德教育场景,从而塑造出优秀的教学起点。这样的场景有助于使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具活力和直观性,使得许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在学生心目中的认知和吸收会更为深入,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记忆。老师能够预先进行足够的教学预备,优先深入探索教学主题,接着构建一些具体的活动场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场景里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维,从而促进他们的理论知识的高效掌握。老师也能够利用场景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他们根据现实问题来阐述他们的不同看法和立场,借此机会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从而取得优秀的教育成果。例如,当教授《大家排好队》这一主题时,教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一开始,教师会向那些在课前认真做好作业的学生赠送一些小礼品。然而,在排队领取礼品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过度兴奋,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状况,例如互相打断、插队、挤压其他同学等。这种恶劣的举动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厌恶和谴责,甚至在同学们中间引发了一些冲突。在这个富有活力且形象的环境中,教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讨论在排队过程中不遵守规定的行为,以及这些不遵守规定的学生应该如何处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炼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直接的活动方法不只是能让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还能在无意识中协助他们塑造优秀的行为模式。
四、培养小学生的公共意识
在一些社区环境里,对儿童的行为标准化对其基础品格的塑造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老师能够把实际操作的方式引入到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流程里,那么就能够在一些社区内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儿童对《这些是大家的》《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等课本的认识。例如,当老师布置学生进行额外的课余活动,或是路过一些公共空间时,他们应该扮演一个出色的模范,指导小学生用平静的口吻在这些空间中移步,防止无序地扔掉废物,同时积极维护公共设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增强课堂的活跃度,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通过这些将道德和法治实践化的案例,教师们在提升自身课堂教学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把这种具备实际操作的教育模式引入到道德与法律的课程里,不仅获得了优秀的教育成绩,也大大促进了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实际应用。
结语
总的来说,当我们想要增强小学的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时,老师需要首先关注培育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需要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作为出发点,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对自身、对生活进行深度的反省,以推动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艳.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2(S03):58-58.
[2] 王恩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读与写(教师), 2021, 000(004):P.1-1.
[3] 李文艳.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 2021.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1.0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