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真实性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研究与开发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章慧慧

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

在2022年版的新艺术课程标准中,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加强对学习评价的改革推进,本文重点从如何构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真实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开发等关键维度深入分析,并基于此勾勒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的质量框架,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

核心素养;真实性评价

正文


一、背景

2022年4月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音乐教育迎来崭新的时代——以核心素养为主导。新版艺术课程标准对学习评价的重视也正是因为它将决定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能否落地的关键所在。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重点从如何构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真实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开发等关键维度深入分析,并基于此勾勒出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的质量框架。

本文中倡导的真实性评价在内涵上与核心素养有着融通之处,即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多元化评估手段,在具有实际意义且蕴含真实性问题的不同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真实性任务,以培养、证明自己的综合素养,实现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的有现实价值的评价。

二、真实性评价的开发

(一)评价建构化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明确指出:“教育质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需培养学生作为全球公民所必需的可迁移技能,如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问题解决和冲突解决的能力等。”

关键能力

(可迁移)

音乐素养

价值观

品格

批判性思维

综合思考歌曲风格特征产生的原因

考虑全,判断力

逻辑严谨

沟通能力

积极与伙伴沟通自己对歌曲的看法

有主见,共情力

积极友善

问题解决能力

制定歌曲学唱计划

善观察,创造力

乐观探索

冲突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协调分配不同的任务。

乐助人,自控力

包容互助

以上品格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就是用音乐眼光观察真实环境、用音乐的思维思考真实环境、用音乐的“语言”表达真实环境,强调“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实践”。

(二)任务真实化

核心素养下的真实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核心素养下的真实性任务,而通过任务不再是记忆零散、琐碎的信息来达成的,则需要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并能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运用,以达到对核心概念的创造性迁移。

(三)工具精准化

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跟进评价时也需要进行分层设计,注重被评价群体的差异度和个性化相结合,尤其应将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例如课堂前测导学单、课堂评价记录表、课后调查反馈表等。实践表明,实行“教-学-评一体化”,把真实性评价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相应的预判、追踪和反馈,发挥课堂评价改善教学、为教学质量提质增效,能有效解决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教师“教”与学生“学”分离的窘迫状况。

1.善用评价抓手,锁定学前盲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前对所教知识的了解和经验需求,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在课前,请学生填写导学单,对即将学习的本单元核心知识的初步检测,将统计得出的数据作为本单元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2.借力评价任务,追溯学中实绩

先从学习目标出发,设计出匹配的学习目标,依照评价建构与评价任务,确定每课时1—3个观察点,例如音乐课堂中便于观察和记录的实践表现,即表演唱、乐器演奏、课堂常规情况、知识理解情况、小组合作情况、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都可以作为观察点。除此之外,观察点还要关注评价的核心内容,如在大单元整体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怎样的课堂表现?听课是否专注?学习状态是否积极等作为观察点。在课前确定出3个左右的核心问题,在上课时分步观察完成。

①绘制音乐能力蓝图

以小学阶段演唱技能为例,师生共同合作,绘制音乐能力提升图。

图片1.png 

②制定全学程积分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分,从“课前准备”、“课堂纪律”以及“艺术表现”三个板块进行积分,课前准备,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制定特色板块(行为常规、音乐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格中将个人板块的“课前准备”、“课堂纪律”与小组板块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以覆盖每位学生音乐学习全过程。

3.共商评价量规,提升学后素养

在复杂的评价目标和综合任务下,常常需要为学生的表现量身定制评价量规,量规不再以结果为重,而是加入增值评价(即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并发展的能力净值),可以由此看出学生的努力程度。为了使量规更加科学,我们采用逆向设计来达成我们的目标:6.确定最佳艺术实践和发展范围,5.讨论发展范围,修改等级标准,4.商定等级标准,3.总结学生在各等级的表现特征,2.对学生艺术实践进行分类并划分等级,1.拍摄学生艺术实践。

四、展望

真实性评价的重要在于:虽然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个体,但用现实与知识联结任务,用成长性的标准持续推动学生往前进步,让学生体验自我成长的成就感。其评价理念蕴藏着社会对差异化认知与多元文化的包容与接纳,以及学生追求不懈的学习评价观:“真实”和“公平”。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试论新课标对学习评价目标与路径的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2(07):65-70+78.

[2]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5):3-1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