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有效实施;应用探究;策略探析
正文
引言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在潜意识内不自觉的对家长、教师产生依赖性,需要家长与教师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注。但小学对幼儿的要求则是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课业与生活,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关键能力与品质。与此同时,小学作为学生思维养成、逻辑发散、基础夯实、意识启蒙、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续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做好幼小衔接的有效幼儿教育,通过多元形式打造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氛围,以切实有效帮助幼儿更加良好的适应小学生活,规避并杜绝一切孤独焦虑、自卑自闭、精神不振的不良现象,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自理习惯、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习惯,促使其健康成长。
一 加强幼儿思想教育,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
幼小衔接背景下,全面强化幼儿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调查研究表明,幼儿对于小学生活既期待又畏惧,期待于从未接触过小学生活与学习的新奇与神秘、畏惧于难以准确想象小学阶段的困难和未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消除幼儿的内心恐惧、强化幼儿思想教育、让幼儿对小学生活与学习充满期待。促使幼儿从根本上明确认知幼小衔接的身份转变、学习内容及学习模式转变,从而减轻幼儿心理焦虑程度、能够以精神饱满的积极状态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案例安抚中抱着坚定信念去探索、去适应、去克服小学初入学的整个未知环境,但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思想价值观念取向教导。循序渐进引导幼儿紧跟教师步伐、解决心理问题、体会成长快乐,从而促使幼儿从兴奋恐惧的初步小学认识到坦然接受小学生活,为幼儿小学学习夯实基础。
以明天出版社幼儿园教材《昨天、今天和明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向幼儿介绍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含义,让幼儿初步理解并有效区分、熟练应用这三个名词,引导幼儿正确认知时间逝去不回返、光阴度过不可追、珍惜时间极可贵的时间观念。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对昨天、今天、明天进行有效关联,如探究昨天发生过的事情(结束的幼儿生活)、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幼小衔接阶段)、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步入未知小学阶段)。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切身实地感受到时间的消逝与时间的宝贵,让幼儿在讨论探究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交流能力、不断夯实语言基础、不断养成良好情绪、形成正确时间观念,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与教导下,正确认识小学学习与生活、全面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异同,让幼儿在对比中清晰认知并提前适应即将进入的生活与学习转变。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向幼儿播放小学生活与学习的视频,让幼儿在直观鲜明的强烈视觉听觉感官冲击下感受小学校园、教室、学习氛围等,让幼儿做到心中有数。
二 帮助幼儿做好生活准备,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小衔接背景下,若想在最大限度上有效实施幼儿教育,帮助幼儿做好生活准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缺失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在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的引导下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生活自理习惯。考虑到小学与幼儿园的生活作息的显著差异性,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渗透时间教育,引导幼儿将现阶段的生活习惯与时间观念进行有效关联,然后教导幼儿及时补充水分、结合温度变化增减衣物、让幼儿在自主时间内独立整理自己的东西。也可在幼儿园领导的指导下,适当的将幼儿园作息向小学作息靠拢。进而通过这种形式,循序渐进的促使幼儿养成独立自理习惯及良好生活习惯,为幼儿的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全面强化幼儿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充分认识到小学生活拥有更多的自主时间、需拥有更强的安全观念及安全意识,要让幼儿透彻掌握规避危险、紧急避险、如何确保安全的技巧要点。促使幼儿具备交通常识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督促幼儿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路斑马线、规避行车道”。如教师可向幼儿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广告或相关动画视频,让幼儿自觉遵守交通法则、规避上下学风险。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强化自身安全意识,远离陌生人、不去人少偏远地区,杜绝幼儿走失现象。
以《了不起的我》教学为例。在基础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文本内容与现实实际进行融合关联,组织幼儿以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方式讨论获悉自身优势特点、分享交流成长过程。进而让幼儿在或独自、或合作的氛围下正确认识自己、感知自己,学会自我表达与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培养自信心、规避自卑感。教师可以向幼儿发出提问“生活中你有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哪些良好品质与习惯、我们应如何保证自身安全”。进而让幼儿在这种问题情境下潜移默化的形成独立自理习惯、自主学习形式、自主思考思维、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涵养修养及安全意识、强化小学生活学习准备。
三 帮助幼儿做好社会准备,锻炼幼儿交际能力
幼小衔接背景下,为在最大限度上实施有效幼儿教育,教师应该深度挖掘幼儿潜力,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特征制定针对性有效教学方案,确保一切教学活动都为了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而服务、而设计,从而在根本上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的社会准备,锻炼幼儿交际能力、合作精神,促使幼儿茁壮成长。首先,教师应该带动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在步入小学阶段后,幼儿会面临全新的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也就是说,幼儿要尝试着认识新老师、结交新同学。因此,培养幼儿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模拟游戏活动,组织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学习、共同相处、共同玩乐,然后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友好和谐交流、鼓起勇气结交新朋友,促使幼儿用真诚去获得朋友、获得友谊;此外,教师也可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如安全意识、交通规则、学校的学习规则与作息意识、课堂纪律,潜移默化中将法律规则及社会所公认的不成文规定渗透到日常教学环境中,进而让幼儿充分意识到何可为、何不可为,让幼儿为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社会准备。
以《野猫的城市》教学为例。在基础文本内容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情景模拟中不断掌握文本内容、学习文本知识,让幼儿在探讨交流中分析文中内容描述与现实实际有何异同、如何改正,我们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保护它。进而让幼儿在这种轻松愉悦、自由讨论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强化规则意识、合作交流能力、探究精神、辨证唯物主义,让幼儿养成善于聆听他人想法、客观合理分析并有效解决问题分歧的能力,进而为幼儿的后续小学生活与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背景下,为全面有效实施幼儿教育,促使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教师应通过多元形式强化幼儿思想教育、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培养并锻炼幼儿的综合素养,为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做出不懈努力,从而助力幼儿身心健康的茁壮成长、帮助幼儿更好的步入未来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利婷,李晖.“双减”政策视域中的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之博弈——基于纳什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2):21-27.
[2]赵雅玲.市县行动(1) 推进幼小衔接 走好“双减”第一步——铜川市幼小衔接工作推进情况调研[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2(Z1):25-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