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尹德伊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城中小学 邮编:3346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数学课程及知识的教学与应用,在学生的学业与一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师们必须要紧跟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时地反思并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向往程度。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正文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与老师们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多个层面、多个层面,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魔力,促进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学校和老师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新和革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完善,“升华”教学思想,抛弃缺陷,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思考来“升级”数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吸纳和运用,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清晰、完善的数学知识“框架”。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意义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能,能让学生在建构有效课堂的过程中,继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在进行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开始前,老师可以让他们到网上去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名人事迹,以此来让他们在上课前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们做几幅关于数学知识的宣传画,让他们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学习,同时也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和基本的理论知识。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深厚的数学文化内涵,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激发出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某些事情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指导他们参与到某些课程问题中去,帮助他们学习独立解决问题,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下的高效数学课堂,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会有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主动地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此时,老师更多的是充当着一个指导者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既能培养出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有规律地为自己制定一个完美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二、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授课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网络来传授数学知识。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大环境下,教师应充实自己的教学手段,善于将有益的外部因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向往与兴趣,提高他们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次数。在《数与代数》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制作出一张有趣的 ppt课件,在传授给学生关于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并教给学生们辨别的同时,老师还可以将一张空白的模版引入到课件中,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导图”,让学生在思想的引导下,对数字和代数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数字”中的一切“形态”和“代数学”的“形式”都“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与“代数”之间的区别。这样,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使数学知识更为“立体”,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好的学习架构,又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想“发育”,使其更具弹性,提高其认识和掌握能力。

 (二)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点,运用语言表达、幻灯片、动画、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科学方法,给学生们提供大量的真实场景,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慢慢地由书本转移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学到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了解到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海上运动会”的教学情景,让他们在享受到大海的美丽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择主持人,可以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把和数学有关的可能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枯燥的东西变成有趣的东西,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的了解更多,更有趣,从而营造出一种很好的、互动的学习气氛。然后,我们还可以举办“幸运大转盘”、“砸金蛋”、“特殊情况下的彩球”等游戏,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数学事实,既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了解,又可以将概率思维进行全面的渗透,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育水平。
(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数学老师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体验相结合,使他们感到数学无处不在,离不开数学。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记忆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减少他们的思想压力,减少他们对数学的精神负担。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知识太过深奥,很难掌握,而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地缩短他们与该课程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在学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要让他们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学习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来计算平均数,同时也要让他们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指导他们从周围找一些材料,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鼓励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踢毽子比赛。老师可以问学生:“最后,男孩队还是女孩队会赢?”学生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老师应该指导他们使用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老师可以请同学们把男女队的成绩之和除以男生的总数,再加上女生的总数,得出最后的成绩。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画出复式的统计图表,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男生和女孩踢毽子的次数,首先,画出基础的纵、横坐标,然后,按照每个格子代表多少个单元,来确定刻度,然后在表格上标出种类,然后画出直线。

(四)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激励策略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动机策略时,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教师对动机的认识不够;不同的数学教师对学习动机的认识有差异,因而在学习动机的运用上也有差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激”策略,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反思,对动机策略的运用优势和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和了解激励策略,也没有设置应用的目的,最后造成了激励策略的运用效果不佳,无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甚至适得其反。其次,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够合理。当前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方法时,由于缺乏清晰的激励教学计划目标,导致制定的激励教学计划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和效果。此外,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之前,还没有制定出能体现激励原则的激励计划。同时,在制订激励计划的时候,也要本着公平与竞争的原则,以公平与竞争为核心,以实现激励计划的价值与合理性。但是,在现实的数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因为缺少一个清晰的激励方式和途径,缺少系统性的执行,没有一个明确的激励战略的目的和范围,这导致许多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障碍,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哪一个学生,还是在有些时候没有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来执行激励战略,所以这些激励策略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起到对教学的效果和目的的促进作用。

(五)立足学情,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征来进行教学,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安排,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提高学生“数形”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形结合”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而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授课,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结合教材实际,通过图表展现抽象数字,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检验,保证了题目的准确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在计算它的面积时,可以用 h, a表示底, h表示高,并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到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将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将其长作为它的底,将它的宽度作为它的高。在使用图表指导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乐于探究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检验了答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一节时,老师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图画来指导学生,让他们能举一反三地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在数行结合思想的渗透下,学生们可以对有关面积公式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有关面积公式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营造出一种气氛和谐、效率较高的课堂,达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六)加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学生学习经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主体,以课本为主体,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师生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导致了数学课堂的单调乏味。学生总是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这也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一个有效的数学课堂很难建立起来。所以,要做一位出色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恰当的角色交换,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上扮演主角的角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确保教学的质量。比如,“平行、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初,给学生们讲解图形的平行、旋转和对称的动力学过程,并通过录像装置向学生们展示图形的平行、旋转和对称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老师会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想象出图形在平行、旋转或者轴对称后的情况,并亲自动手绘制,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

(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对数学理论知识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和掌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使用教学资源上,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扩展的知识相融合,让学生能够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发展,并将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加高效。特别是,小学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水平,把整个课堂上的教学资源都整合起来,让他们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把这些数据中的关键点转换成学生们平常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让他们在不断的探究中,把握住问题的规律,最后准确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班级气氛将趋于和谐,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总结: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校与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板块,科学地制订培养方案;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引导者”,教师应及时改进与“升级”教学方式上的缺陷,增强学生的活力与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趣味”、“热烈”的学习气氛。要使课堂成为学生们汲取“营养”的场所,使他们这棵“小树苗”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刘艳春.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8):94.

[2]张芝秀.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3):1.

[3]张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21(24):48-49.

[4]周丽贞.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2021(18):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