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建平

铅山县石塘中学 邮编:334512

摘要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严密逻辑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着知识点过于枯燥、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整体认知。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的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正文


前言

现在的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都会想着怎么把教材上的知识快速教授给学生,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熟练运用,取得好的成绩。这就导致了许多初中数学老师的授课速度太快,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太少这导致许多初中生在没有充分理解知识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这种状况造成了广大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对知识的理解不足,从而严重地制约着初中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二)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难以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游戏化教学、实践性教学等,使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数学,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学习压力过大

初中阶段是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和学业压力的重要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导致学习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焦虑和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更加愉悦地学习数学。

(四)缺乏实践性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学习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过于注重传统的笔记、讲解和练习,缺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不足、学习压力过大、缺乏实践性教学和学习方法单一等方面。教师应该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二、初中数学课堂优化策略

(一)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能力亦是一项关键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应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增强其数据分析能力。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水平,就必须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活动,特别要注意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可以安排“掷图钉”“掷硬币”等数学活动,由老师指导,让学生体验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就是猜测,测试,收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验证猜测等。通过多次实验,学生们都能感觉到,当实验次数很多后,硬币的正面和图钉的尖朝上的频率都会在一个常数的左右波动,从而证明了多次实验的频率具有稳定性。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充实他们的体验,让他们在“做”和“思考”中逐渐累积他们的数学实践,并通过实验来发展他们的随机观念,发展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再例如,在“数据的集中趋势”一课教学时,老师可以用图片的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为篮球比赛用的鞋子,让学生们统计一下,一共是几双。在此期间,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观测结果,统计出总共会有 10 对鞋子。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们统计不同尺寸的鞋子,并指导他们画出相应的图表,整理尺寸为25厘米,25.5厘米,26厘米,26.5厘米,27厘米的运动鞋分别有一双,两双,三双,两双。在完成了尺寸统计表的情况下,然后根据此数据,指导学生对 10 对鞋子尺码的众数和中位数进行了分析。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学生得出26厘米的众数和26厘米的中位数。在此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理,从而对学生数据的分析能力有更好地培养。

(二)结合信息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数学是从生活中诞生的,也是在现实中应用的。仅仅用课本来指导学生的数学知识,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没有联系,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生活要素,把数学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将某些主题的数学内容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让他们能够体会到真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同时了解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老师也可以把某个特定的数学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话题中来。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搜寻与课程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们共同探讨有关的数学话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的覆盖面很广,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可能性。

(三)运用有效提问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一向是个很难的学科。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多种的提问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的集中精力来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既重要又实用。在课堂上,提问可以让学生的学科思维获得很好的锻炼,而且还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提高。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老师在提问中都出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即:在一些学生不能对老师的提问做出合理的解释时,有些老师会露出一副沮丧的神色,有些老师还会用语言来打压学生。尽管这部分的老师都是想要用自己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专注程度,但这样做也会在心理上让学生感到不安,进而造成他们对老师的提问感到恐惧。此外,一些老师在向学生提问时,会有一些固定的提问对象,但是,对一些学困生,老师却很少进行提问。因此,会让这部分的学困生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是一种放弃的态度,进而造成了这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要转变自己的提问方式。当问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时,老师也要给予几秒钟的时间,来确定学生的回答是否已经完成,避免出现扰乱学生思维的现象。此外,在提问的时候,老师应该拓宽提问的范围,不管是学习好的,或者是学习能力较弱的,老师都应该给予公平的对待。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表现自己,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就拿《中位数和众数》的教学来说,老师可以让学生从下面的数据里找到众数:12,36,8,12,45,36,98,39,36。这道题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小,比较考验的就是学生对“众数”这个词含义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观察力。老师可以选择对学困生进行提问,众数的含义是什么,其中哪个数字是众数。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游,所以当老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学生会显得很紧张。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要安慰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回想和整理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在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学生不能回想起以前所学的东西,那么,老师就要给他们一些提示,然后指导他们来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还可以在不断的提问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四)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建模是最普遍的一种数学活动方式,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把问题转化成特定的模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的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个体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时,老师应注意与课本的具体教学内容相联系,并注意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地深入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指导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亲身体验一下知识的运用,例如,可以到商店,超市,银行等场所,与其中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并且可以将这些数学内容记录下来。在实地考察结束后,组织同学们进行自己的数学建模,并指导他们将所学到的一元一次方程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式来建构数学模型,加强学生对具体数学问题求解的实际成效。在组织学生进行函数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分组进行一些数学探究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在水里放置两个温度计,指导学生加热水,然后看刻度的改变。本数学探究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函数表达式。因为这个数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联系,所以受到了广大的同学们的喜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函数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函数的学习热情。此外,通过对数学探究活动的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思维技能,从而使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发掘学科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和工具性质的学科,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味地追求学科的工具性,一味地追求数学的逻辑和公式,那么,学生们就会觉得数学太单调了,很难理解,也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数学思想。不管是什么学科,要让它充满活力,就不能忽略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以《九章算术》为代表,它在中国的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师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式”章节时,可以将《九章算术》中有关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并将《九章算术》的编撰背景及对其的历史价值进行介绍。既可以通过前人的数理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学生,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的探究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挖掘学科的人文性,把人文性当作装饰品,使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放松,从而体会到数学的迷人之处,从而在充满积极的氛围中营造出一种富有成效的课堂。

(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环节。利用学生对微课的观看来进行自主学习,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可以将有关的知识都掌握和理解,而且可以在其中找到问题和难点,从而可以为课堂上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热课前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关知识的教学的时候,为了可以促进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并且可以利用其定理,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求解,所以,老师们可以为学生们制定出与之对应的任务导学单,为他们挑选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上课之前,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来观看课程,从而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导学单上的内容,找到问题,进行详尽的记载和标注,并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此,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太立.例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1).
[2]韩志.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4).

[3]刘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初中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

[4]仲进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3-94.

[5]张春玲.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05):139-140.

[6]刘有亮.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