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
关键词
情境教学;高职;计算机课程;创新思维
正文
引言: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在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简单、快捷地认识、理解、掌握和操作计算机,从而使高职的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己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与老师一起进行课程的教学。与之相比,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不但包含了很多的计算机原理,而且也包含了许多计算机科技的知识,而且计算机的原理与计算机实务的结合非常密切。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高职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化、教学模式适应化,把高职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改变了以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单调。另外,在高职进行“情境化”的教学,对于实施新一轮的新课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情境为基础的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进行全面、深入、创新性的掌握,从而增强对计算机科技问题的分析与求解的技能,从而使整个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品质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基于情境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价值
(一)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
“创新思维”源于“创新”这一观念,而“创新”则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创新和改进。因此,从“创新”这一角度出发,“创新思维”就是一种在“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习基础”“思维基础”等方面进行创新、扩展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认识、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应从“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等方面,通过“知识发现”“知识分析”“知识探究”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从而形成一种以“创新创新”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例如,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思考,通过对原有的计算机理论,信息技术概念,计算机操作方法,软件操作步骤等的创新思考,创新探究,出现了新认识,或在解决某个技术问题时,出现了新的思想,这些都是“创新思维”。
(二)以情境为基础,在高职的计算机课中,对创新型思想的培育
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思维,可以把学生置于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中,通过“创新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依靠“创新引导”和“思维发散”来实现创新性学习,并在创新性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对技术机器课程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其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促进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思维,计算机课程学习能力,理论认知思维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习“科技”课程的热情与主动性,从而使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中,通过情境来训练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够让他们在分析情境、思考情境、问题解决情境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课程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创新力和学习的创新。此外,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中,在构建“情境”的基础上,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同时,老师能够对高职的学生进行更多的指导,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使用的方法和构成进行了解,并体验到如何去处理信息技术问题。
二、基于情境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原则
(一)基础知识凸显原则
高职的计算机课程是以理论的方式来实现技术习得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知识与技巧的运用-知识与技巧的训练”是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来实现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要求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践与运用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思想与创意的能力。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课堂上,要在课堂上重视基本知识的展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把“基础概念”“基础知识”“技术理论”这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些基本知识的掌握,来进行计算机的使用和计算机的学习,从而增强自己的创意能力。
例如,在高职的《计算机的发展概论》中,在进行“计算机的发展概论”这一节中,高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对“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这一节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也就是“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高职的 IT老师们主要以《计算机的发展概论》的基本知识为基础,主要是通过教学情境对《计算机的发展概论》中的基本知识进行展示,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的特征与运用》等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教学演示、微课视频、 PPT演示等方式,展示了《计算机的基础观念》《计算机中的资料的加工方法》《数据和信息的概念》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计算机的发展概论”的有关内容进行基本的深度学习和深入地反思,同时通过获得《计算机的发展概论》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在社会上的用途”“信息社会的概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高职的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情境式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度学习、拓展学习、创新学习,这是在以情境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创新思想进行训练的基本目标。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课堂上,在进行“情境化”的基础上,要把“生本理念”和“以生为本”这一根本原理,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对课堂进行科学地、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估,以此来了解高职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他们的学习需求,认知能力,学习思维,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素养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课程的情境式教学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还可以拿“计算机发展概论”这一章节的内容作为例子。要想通过计算机课程的情境来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就必须对本班的同学对这一部分的学习兴趣、对该部分的学习需求、对该部分的熟悉程度、是否有计算机的使用经历等进行充分地调查。与此同时,老师要清楚“计算机的发展概论”中的重点和难点,即“计算机的种类”“计算机的特性”“计算机的应用范围”等。所以,在利用计算机课程的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时,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发出与“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应用案例”有关的教学资源,保证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的词汇和基本的知识,还能够融合所学到的知识与课程环境资源进行创新性的学习。
三、基于情境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高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智力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而且,在高职的计算机课程中,由于是高校的缘故,高职的同学们对计算机课程的依靠程度有所下降,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时,通常都不会去找老师帮忙。这就造成了一些高职的学生不能运用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自己的反思与探究,更不能弄清楚计算机课所包含的知识来源于问题的生成。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情境化”的教学,首先应采取“发现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在高职计算机课程的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从而为计算机课程理论、计算机课程知识、计算机课程观念等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高职的“Excel”中,老师可以事先设置“快捷键”“编辑方式”“数据录入”“编辑公式”等与“Excel”有关的“快捷键”“编辑方式”“数据录入”“编辑公式”等知识,通过图片和录像演示给同学们看。接下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对“Excel”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观测,并将“Excel”的有关知识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逐渐地将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为学生们在计算机课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他们对计算机课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二)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是在“情境化”的基础上,在高职院校进行“情境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是在“问题情境”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求解,从而获得了“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这就需要高职的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培养高职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他们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的良好素质,确保他们能够从问题中获得知识。
(三)对“解决问题”的帮助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堂上,立足于“情境化”,既要依靠“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的生活经历与问题的解决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在教学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促进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概念的传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运用自己的创新能力去回答有关的问题,促进自己的创新思想的养成,加速知识的内化。
比如,“网络综合布线”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中就是其中的一门重点,这一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都很强,并且还存在着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进行的。在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把“房产的弱电线路要求”“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制定”“系统布线媒介选择”“用户通信需要评价”“线路环境分析”“工程建设平面图”结合在一起,并将“网络系统设计方案编制”“系统布线介质选择”“用户通信需要评估”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使高职的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对“问题分析”进行体验,使他们在解题时不会感到困难,从问题中获得的知识更是直接,还可以加速对知识的内化。
结语:
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理论性和操作性。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由于网络技术、媒体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其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高职的计算机老师们,应该能够根据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对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环境进行充分的关注,从而使高职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得到充分的促进,通过计算机课程的环境来训练他们的创新力,从而让高职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婧.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创新与实践[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2):85-87.
[2]贾昉.情境化教学模式在中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0):152-153.
[3]于继华.基于创客理念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5):146-147.
[4]吴杰.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4):25-27.
[5]何伟.浅析情境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4):118.
[6]王薇薇.基于计算机网络辅助的项目化情境教学在高职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业与技术,2015,35(19):196-198.
[7]田伟然.论情境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233.
[8]田园.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知识经济,2015(15):158.
[9]黄萌.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