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学日常管理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董蓓蓓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 200081

摘要

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是教学活动的保障,同时也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日常管理中需要充分考虑时间特点,灵活的通过时间合理安排,保证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对时间管理理论的分析,进一步阐述时间管理理论在教学日常管理中的价值,重点给出时间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学日常管理策略,以通过时间管理理论去指导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

时间管理理论;教学日常管理;对策

正文


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具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在实际教学日常管理中应重视的问题,从而保证不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以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为依据,同时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强调严谨性,需要周密的完成计划、安排,为不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本身还存在动态性特点,需要依据不同阶段教学需求、教学目标等要求,灵活的对教学日常管理做出动态调整,同时教学日常管理工作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方面均可有效协调,并根据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更好的服务日常教学工作[1]。鉴于教学日常管理期间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对时间要求较严格,需要以时间管理理论为基础,灵活的开展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便于兼顾多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时间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学日常管理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

一、时间管理理论概述

加深对时间管理理论的认识才能在具体管理中更好的运用时间管理理念,所谓时间管理指的是有计划性的完成对不同时间的灵活安排和有效使用,其中在计划期间需要融入相应的时间管理技巧、方法以及时间管理工具等,便于通过对时间的利用与管理,更好的达到预期管理目标[2]。根据时间管理理论的分析,在时间管理方面需要提前规划,有计划的完成后续工作;针对需要完成的任务应做好任务划分,确定出不同任务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范围;相关工作任务完成后,及时核实所用时间,判断计划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的差异,总结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的经验以及超时完成相关任务中造成时间浪费或者时间延误的原因等,这些对提升时间管理效果,更好的利用时间至关重要。

二、时间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按照时间管理理论的要求,在时间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发挥时间管理理论作用并提升时间管理效果、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

(一)需要有明确的时间管理目标

时间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管理内容的不同,确定出具体的管理目标。在管理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通过时间管理保证不同时间范围内相关工作的完成。确定时间管理目标过程中尽可能精细化管理目标,且能够有时间管理目标的衡量依据,能够具体的量化管理,为时间管理提供参考。

(二)保证工作的计划性与组织性

时间管理中需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解,并结合分解后的工作任务以及难易程度,确定出不同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过提前计划与组织,保证时间管理的合理性,进而能够更加高效的开展工作,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时间管理工作。

(三)注意工作内容的顺序性

时间管理中需要注意不同工作内容的顺序性,不一定要“先来后到”,应结合具体工作在开展中的重要性程度、时间要求以及时间紧迫性特点等,可将重要、时间要求严格的工作优先安排,而对于一些次重要、对时间要求不严格,时间可延迟的工作可后安排[3]。通过灵活的安排相关工作任务,保证重要且紧急的工作能够得到优先处理。

(四)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根据时间管理目标做好时间分配,在分配时间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各项工作的特点,比如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工作执行人员的经验、参与工作的人数等。结合不同工作特点灵活分配时间,并保证时间分配的合理性,避免时间分配出现不合理而影响到时间分配与管理。

(五)时间分配的协调性

时间管理过程中相关任务的执行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此时在时间管理过程中,需要强调不同人员之间的配合。考虑不同人员在相同任务处理过程中的互相协作,减少不同人员在协作期间的时间冲突,通过将自己时间与他人时间的有效协调,通过各项合作提升时间管理目标。

(六)时间管理的灵活性

时间管理过程中因为不同工作内容本身存在不同,所以在应用时间管理理论期间应注重时间管理的灵活性,依据具体管理内容的不同完成时间管理,从而更加灵活的进行时间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三、时间管理理论在教学日常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教学日常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日常管理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在教学日常管理中使用时间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续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日常管理涉及内容较多,比如教师需要提前备课、开展课后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问题等每日需要应对且处理的事务繁多且琐碎通过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加强时间管理能够提升教师的时间观念,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计划并依据时间管理理念完成不同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完成各种教学工作与任务,规避因为教学日常管理内容繁杂而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减轻教师日常工作压力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种繁琐的事情,同时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对教师有着较高的期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处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批改作业、准备相关材料、参与学校的各种会议、应对学习的不同检查等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在实际工作期间存在较多的工作压力,并对教师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通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使用时间管理理论,可依据时间管理理论更加有效的进行时间管理让教师有详细的日常工作计划、工作安排以及时间要求等,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对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4]

(三)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繁琐的事情占用大量时间,造成教师出现不自信,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教书育人,影响到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与职业归属感,影响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运用时间管理理念,可让教师更好的去管理自己的时间,做好时间的有效安排,在紧张有序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实现各种教学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有效的时间管理可让教师更好的胜任工作,并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合理的时间规划与安排,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兼顾家庭,并利用空闲时间去学习、培训并提升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学校在教学日常管理过程期间,其面对的是多个教师、多个班级,需要不同教师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在教学日常管理期间运用时间管理理论,在每一名教师都能善于运用时间理论并科学安排工作的基础上,可促进学校整个教师团队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不同教师不仅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工作,同时还能注重与其他教师之间的协调,有利于提升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在个人、团队以及学校整体均能较好运用时间理论的基础上,更好的通过时间管理理论指导日常教学工作,协调不同教学工作,让教师在具体工作中能够轻松应对。

四、时间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教学日常管理策略

鉴于时间管理理论在教学日常管理中有重要应用价值,需要从不同角度采取措施,便于更好的发挥时间管理理论的作用,改善教学日常管理质量。

(一)积极强化时间观念

在教学日常管理并运用时间管理理论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积极树立时间观念,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时间观念,并结合以往教学日常管理经验,积极制定出目标明确的教学日常管理计划。教学日常管理目标的制定应尽可能详细具体,如课程的安排、考试的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安排等。根据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确定出每个月份的教学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处理,有预见性、针对性的计划出后续教学活动,增强时间观念,更好的在教学中运用实践,避免出现时间浪费。针对不同教学日常管理内容还需要有对应的教学目标,以便运用时间管理理念,保证不同阶段通过时间管理后有效的达到预期管理目标,依据对应的时间计划完成教学活动。遵循时间管理理论的有关原则,完成不同教学任务的时间分配与管理,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或者不易理解的内容,在教学活动计划中应留出较多的时间,便于学生去思考,讨论,进而可深层次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需要强调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进而在长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视情况对短期计划做出调整。时间安排中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均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让学生、教师有休息时间,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到工作质量。

(二)善于运用不同时间管理工具

在教学日常管理并运用时间管理理论过程中,应重视相关时间管理工具的使用,借助时间管理工具并配合时间管理理论,保证时间管理效果,达到预期时间管理目标。通过各项时间管理工具可督促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更好的把控时间,在达到对应教学管理目标的同时也达到相应的时间管理目标。最常用的时间管理工具比如日历、时间追踪器、待办事项列表、提醒工具等,此外,TodolistMicrosoft To Do等均可在时间管理中发挥作用[5]。通过使用不同时间管理工具帮助教师在具体时间管理中对不同管理任务执行情况加以监督与跟踪,避免在教学日常管理期间出现遗漏或者忽略某些视教学活动的顺序,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不同教师结合教学日常管理内容、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时间要求等利用时间工具完成时间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升时间利用率

教师在教学日常管理期间还需要提升对时间的利用率,通过一些技巧提高对时间的有效使用,达到预期时间管理目标。教师在教学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并能够在管理期间识别到最佳时间,从而通过最少的时间去做出最大的成绩,提升工作效率;教师在教学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巧妙的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碎片时间,发挥时间作用,更好的实现时间管理;日常教学中对部分重点内容,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保持专注,避免被其他事情所打扰,如关掉手机、设置手机相关软件通知消息不提醒等,这样能够更专注的开展管理工作,避免被一些事情所打扰。教师在安排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还需要兼顾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保证在工作之余也有时间兼顾家庭,发挥家庭成员的作用。提高时间利用率方面还需要保证沟通的高效性,教师在与其他同事或者同学沟通期间,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提升时间的利用率,比如借助QQ群、微信群等辅助学生完成课后负担等,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灵活的使用碎片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升时间利用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尽可能使用一些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啰里啰嗦或者说不清重点而浪费时间,准确的表达能够提高沟通效率,实现对碎片时间的利用,保证时间利用率。

(四)强调时间管理中的跟踪与反思

教学日常管理并应用时间管理理论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跟踪和反思。如可将教学管理中的计划与具体所用时间做好记录与对比,找出日常工作中花费时间较多的内容以及花费时间较多的原因、优化的可能性等;跟踪期间还能反馈出不同时间管理技巧在具体教学日常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总结经验,指导后续时间管理,结合教学日常管理内容的不同以及总结的经验,更好的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和方法,灵活的选择相应的时间管理技巧去处理教学管理中类似的事情。通过对教学计划具体实施的跟踪,分析教学计划执行与计划中出现差异的原因,并做好及时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时间管理技巧、时间管理工具等,分析教学日常管理活动中出现拖延的原因,提出减少拖延,提升时间利用效率的措施;针对部分计划中的不合理内容也可通过反思与总结,做出动态调整,进而保证总结的时间管理技巧和策略在后续教学日常管理、时间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得到应用,以提升教学管理效果。

(五)强调劳逸结合,有效利用时间

教学日常管理并运用时间管理理论期间,教师还需要注重劳逸结合,过度劳累会影响工作效率,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强调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有较好的睡眠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可参加一些休闲娱乐活动,放松身心,促使自己感到放松,确保有较好的心情以及充沛的精力,好心情以及旺盛的精力有利于更好的利用时间。通过劳逸结合去有效提升对时间的利用率,保证工作效率。

结束语

时间管理理论在教学日常管理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时间管理理论并开展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教师加深对时间管理理论的认识以及时间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而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在教学日常管理中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的利用时间,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实际管理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加强交流,更好的运用时间管理理念去指导教学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楠.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二八定律研究与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07):73-76.      

[2]吉祥波.跨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外籍高层次人才管理探究[J].大学,2023,(19):90-93.      

[3]侯妍竹.人的全面发展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价值与实践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9):234-235.      

[4]孙杨,邓伟刚.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2,(48):135-139.      

[5]朱晓琴.基于新型学徒制育人模式的中职教学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7):99-1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