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科;培养方法
正文
前言
生物这门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课程,而且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很强,这无疑会给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能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与发展中,培养出一种适合社会的能力。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这也是高中生物学科教育应该努力探索的一个新的方向。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在以前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更多地是强调生物学教科书上的知识,并不注重知识的应用,基本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传统的基于知识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形式太过单一,教学太过死板,缺少生机和活力,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学质量反而会下降。高中生物课堂的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了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活动偏于形式化
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探索适合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由于许多教师过分追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把实际情况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造成教学方法偏离了教学目标,甚至是偏离了教学目标。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问题,但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教师不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只搞小组教学,教学质量不上反下。
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设法增强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作为宇宙发展阶段自然出现,它有自己的生长,繁殖,意识,互动等一系列的现象。生命概念就是通过对生命现象之间的关系或特征进行分析,形成人们经过实证研究之后的看法,比如:物质和能量观等。生命概念正是由许多重要的生物概念所支持的,所以,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生命概念的形成,促进他们自己的发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动植物器官结构和功能统一性的概念,使学生形成结构和功能的观点。依据生物演化的有关知识,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概念,使学生迅速形成适者生存,弱者被淘汰的进化论观念。在仔细阅读教材之后,教师要充分挖掘出生物学教材中隐藏的重要变化,并以这些变化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而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概念。
(二)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生物学气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一味地指责学生,而是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和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创造出新的实验方法,这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教学《细胞分化》课中有关生物学知识时,教师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选用几张幼儿图片,并提出问题:“谁知道婴儿是如何形成的?”是不是细胞分裂?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当学生对《细胞分化》这一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到教材中去,对这一章进行详细地分析。教师在讲解细胞分化的过程中,也会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在不断地死亡中却不会减少呢?”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将刚刚学过的知识引入课堂,理解血细胞的死亡同时也会产生新的血细胞。采用“提出-思考-猜想”的教学流程,用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把抽象的细胞分化的知识形象化。
(三)巧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设计实验教学,能使抽象的实验现象变得更灵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生物教学前,教师应事先指导学生预习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对实验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应该互相讨论实验建议,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另外,生物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性化能的酶》时,教师可根据斯帕兰扎尼的“胃里有几种消化物质”的实验,设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个实验比较难,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在课后查找一些相关的信息来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有关酶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核心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单一呈现方式。如果学生长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就很难将生物核心知识的好印象深刻化,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也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和问题意识淡薄。在这一点上,老师要主动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展探究活动,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恢复”的实验课上,以小组形式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进行自主探索,最后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选择洋葱是紫色的?能不能选换成蔗糖溶液的其他试剂?在以上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自学,小组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这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加强他们的创新和问题意识。
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观。老师们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教育观念,设计适合自己生活的教学情境,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基础,对如何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卜乐.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9):195.
[2]张青.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2):102.
[3]蒋桂林.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生物学科素养的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9-10.
[4]范瑋,汪丽娟.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科教导刊(下旬),2018(08):125-126.
[5]吴明榕.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