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的要点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实施
正文
前言:
进行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庄重的任务。该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以独特且生动的方式来应用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育部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性,这一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基于此,笔者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外实践开展的模式,谈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如何带动学生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的作用分析
近年来,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相比于枯燥的课本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真实场景中,感受数学的生动和实用价值。这种体验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态度和能力。
其次,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创新思维[1]。通过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学生能够培养出灵活的思维方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数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此外,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种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实施的途径
(一)从校园环境入手开展实践活动
除节假日以外,学生大部分时间置身于校园之中,对校园环境十分熟悉。因此,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环境设计相关的实践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室虽是重要的学习场所,但是却存在一定的束缚。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围绕校园环境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联系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保证实践活动与数学知识要点的关联性,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高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度单位的知识时,需要让学生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准确地进行换算[2]。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数学单位对他们而言比较抽象且难以有效地消化。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校园,寻找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测量。这样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对于长度单位也产生了更为直观的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数学课堂中,开展测量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帮助学生全面认知长度单位,并学会借助合理的手段,高效地完成测量工作。
(二)从学生主体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合理地制订教学策略。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更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合适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全身心地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时,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包装长方体物品。在实践活动前,教师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应该经常看到长方体,有哪位同学能够举例说明呢?”学生回答:“电视机、药盒、铅笔盒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下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包装长方体物品,希望大家能够准备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物品和相应的包装纸。让我们一起看看是否能够顺利地包装这些物体,好不好?”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包装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包装结束以后,教师随机抽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包装成果,交流自己的包装过程。此时,学生发现包装方式不局限于一种,可以上下包装,也可以前后包装,还可以左右包装。教师再提问学生:“商人在销售这些产品时,是否只是追求包装表面积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呢?”学生通过观察发表看法:“有的包装追求面积最小化,为了节约成本;有的包装则注重美观度;有的包装强调便携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不同的包装手段,有着不同的妙用。在包装长方体物体时,要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制订合理的包装方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发展,并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3]。
(三)从日常生活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就是为学生搭建一座有效联系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桥梁。因为数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触摸数学的本质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观。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需要打破数学神秘的面纱,将生活元素巧妙融入实践活动中,实现生活化教育[4]。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带领学生前往超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超市购物。每个人手中都有50元,看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花完,花得最快的学生,可以随机挑选一件物品作为奖励。”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学生开始快速计算:一包薯条的价格为3.5元,一根香蕉的价格为2.2元,一双筷子的价格为0.9元,一个文具盒的价格为7.8元……学生要想花完50元,面对的运算过程是十分繁琐的,如此锻炼了学生的耐心,还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顺利完成小数加减法运算的学习。可见,从日常生活入手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生活探索数学元素,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发展数学思维,强化数学素养,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观。
结论: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激发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团队合作,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5]。
参考文献:
[1] 吴秀君. 小学数学课外实践课资源的开发和设计实施\n——以四年级"逛文化用品店"为例[J]. 2021.
[2] 王庆华. 小学数学学科与实践活动的融合[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 2020, 000(003):P.29-29.
[3] 郭静. 探讨小学数学学科与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整合[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3):2.
[4] 鲍苗丹.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小学数学课外实践课的设计与实施[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
[5] 叶美婵.让学生增长才干——小学数学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