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语文学习外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解读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语文素养呢?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可见核心素养对一个孩子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
二、当下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标》已实行几年,“双减”政策落地也逐步推行,但因前几年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许多教师能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表现为:一、课堂内容单调,只是狠抓语文教材,落实字词句段的训练上,工具性十分明显。二、课堂形式单一,师生缺乏互动,老师满堂灌一言堂。三、教师缺乏与时俱进,不肯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只是知识的贩卖者,没有自己的创新与思想。这种形势下,学生只能成为生活中的局外人——只会刷题,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培养。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我们语文课堂必须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从学习内容上,拓展延伸语文课堂知识
1.利用学习特殊汉字为契机,了解中国汉字的造字法其悠久历史。
中国汉字历史悠久,它在中国劳动人民的努力下,经过漫长的演变,才演变成现在这笔画结构越来越简单,形状越来越规范的汉字。我们要利用生字教学机会,让学生领略其变化过程。如在教学“众”时,我先后出示“众”字的甲骨文、经文、小篆、繁体字、简体字,让学生感受它的变化,以及如此变化中带给人类的便利之处,还让学列举相同结构的字:品、晶、磊、鑫、淼来加大识字量。在教学《暮江吟》的“暮”目,我相机问学生:会想起什么字?学生立马回答后我板书:幕、募、墓、慕,再让学生通过字形的不同说说其意思,这样不仅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还让学生知道象形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无形中让学生学到了识字方法。
2.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相关联的古诗文、历史小故事来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我们都知道,课文只是一个课例,我们要以课例为中心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我们教学完《出塞》这首边塞诗后,我们可以出示相应的边塞诗,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学完《别董大》这首诗后,我们可以出示相关的送别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等,让学生去背诵,去积累,去感受送别诗的不同及相同点。学完《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之后,我们可以出示都是弘扬挂之以恒精神的文言文《愚公移山》及现代文,让学生对比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各学科之间进行知识整合,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和其他学科密切联系。作为一位语文老师,不要只着眼于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让学生触类旁通,加深印象,获得知识。如教《大自然的语言》,我就给学生讲地理中的有关经度、纬度及高下的温度变化;教《牛和鹅》时,我给学生讲牛和鹅眼睛的构造等生物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懂得作者怕鹅去欺负牛的原因。教《夏日绝句》,我又给学生补充南宋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李清照的个人生活经历等历史知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生活与语文对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拓宽教学渠道,构建课内外联系,使语文课程变得更心、更宽、更活。
时间 | 主题 | 形式 | 目的 |
9月上旬 |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 | 1.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回家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送上祝福。2.在老师带领组织下走进敬老院,和老人一起过重阳节,给老人送开心,送笑声。3、调查老人生活中的苦恼及愿望,集全班同学之力,写成一篇调查报告。 | 1.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享受分享的快乐。2.学会搜集并整理资料。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及表达能力。 |
9月下旬 | 我们与环境 | 1.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在全班展示,并评选优秀作品参加投稿。2.利用周末时间对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了解环境变化。3.写环保宣传语。 |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2.了解我们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10月份 | 种子“变形”记 | 1、学生亲手种植一颗种子,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写观察日记并展示出来。 |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长期观察的能力。2.能将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11月份 | 好书推荐会 | 1、开故事会的形式,将全部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通过小组赛选出一人参加全班比赛,争夺冠、亚、季军。 | 1.拓宽学生的阅读视角,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12月份 | 我们的游戏 | 1、学生写出游戏名称及规则,并在全班张贴,在班上争取玩家。2.挑选人气最多的三个游戏全班玩。3、写成作文,进行作文竞赛并评奖。 | 1,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2,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
元月份 | 绘制思维导图 | 自己绘制本学期课文内容思维导图,并在全班面前讲解设计意图 | 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2.全面、系统的复习本册教材内容 |
通过以上不同主题及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更让学生体会到团结的力量,真正让学生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学生参与面广,态度十分积极。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健康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1.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要加强对思想的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加强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将知识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2.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多参与课堂集体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 勇于发言,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和魅力,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信心,增加语文知识的使用范围。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本身就是语文。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处于高效低能的单纯的字词句段的训练的工具化状态,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导致语文课堂沉闷学生,兴趣下降。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走出困境,多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堂内容进行教学,要换成花样举办各种不同的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觉,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