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林山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七琴镇中心小学 邮编:331300

摘要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做出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学生语文成绩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日后的长远发展助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正文


前言

教师应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同时助力其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丰富的专业知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1创设丰富教学情境,辅助学生充分理解

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在阅读和理解语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影响他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吸收与理解。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会以语言讲授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由于形式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该种教学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合适的情境,为学生打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积极阅读课文并与同桌进行讨论,分享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在各抒己见中对文本内涵形成深刻的认知。在教学情境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相关内容,充分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白鹭》一文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白鹭“在清水田中捕鱼”的视频、“自己站在小树顶端”的图片、黄昏时分“在空中低飞”的视频。以此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真实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以此来助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在视频和图片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白鹭外形的美、白鹭在清水田中捕鱼时的和谐美以及白鹭在黄昏时分在乡间低飞的优雅美,同时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深深喜爱。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以及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心中也会升起对白鹭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由此可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日渐提升,这能够为日后的学习之路打下良好基础。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年龄、学习习惯、个人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起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吸引更多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其个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分配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够更好地展开合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并适时地给予其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以此来助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分享出来,在自由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学会从不同维度分析问题,对文章内容形成不同层次的理解,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一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文章中的经典语段总结出来,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出文章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两个人物的形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对文本形成初步了解。而后,进入组内讨论环节,成员们依次发言,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若是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学生也可以在他人发言完毕后直接提出不同的观点,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分析总结出正确结论。最后,派出一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由教师进行综合性点评,指出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切实保证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推动作用。学生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反复阅读,找出其中的经典段落,在此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使其了解作者所使用的动作描写、形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并引导他们在日后完成独立写作时进行合理利用,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升。

3巧妙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实现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逐步展开深入思考,在不断探究中完成对语篇的理解。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提问时要秉承循序渐进原则,保证问题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探究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与文章内容有着紧密联系,高度贴合文本主题,能为学生指明阅读的具体方向,引导他们展开深入探究。在多元化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完成了“浅层阅读”到“深度研究”的转变,随着问题难度的不断加大,他们的阅读思维也变得更加深刻和灵活,在不断地研究中对课文内容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知,发挥出问题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大价值。

例如,在讲授《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基于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文章中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各个人物分别发表了怎样的观点?父亲的观点是什么?父亲想要通过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通过提出上述问题,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内容展开阅读和分析,逐步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作者想要通过父亲的发言表达出“做人不能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只讲体面,而无法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要学习花生的优良品质,朴实无华但是却能够对身边的人默默奉献,并创造出诸多的价值”这一思想观点。以此,能够使学生完成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充分理解,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以所学内容为基础巧妙设计教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究中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也会有所提升,有利于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4组织阅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学习、积累,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对语文学科而言,课堂学习时间相对有限,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模式,组织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使他们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参与到互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起到深化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方式做好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以“读书分享会”的方式加以实施,每个人都有发言和表达的机会,在自由讨论中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促使更多人参与其中,或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不同的经典人物,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纷纷转变了学习态度,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此种模式更加新颖,学生参与的热情会有所提升。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还在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日后的长远学习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授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表演活动。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让每个小组自主从四大名著中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演绎,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还能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名著具体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表演,学生需要对每个片段的背景、每个人物的特点进行研究,有效加深对名著的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知识交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其他同学分享。该种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其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学习活动,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助力。

5开展分层阅读教学,推动学生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语文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差异,传统教学中一概而论的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加强对自身基本学情的了解,便于及时调整后续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加丰富的阅读技巧,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以分层教学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其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以此来助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阅读,以文章的创作背景、写作手法、中心主旨等方面为切入点,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能力范围内展开阅读,学困生以夯实基础为主,优等生则需要拓展训练的机会,切实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助力全体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讲授《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为其布置以下任务:①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章中所描写的故事内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②再次阅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总结出文章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进行一段简单的仿写练习;③生动讲述文章内容,找出其中所应用的写作手法并说出每一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仿照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方式完成一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作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困生从基础任务入手,对课文形成初步了解后,再向高难度任务发起挑战。优等生以拓展训练为主,将文章中的收获运用于写作中,使作文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教师也要及时针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指出每个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激励性点评下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享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在该种教学形式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会日渐提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水平、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有积极作用。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掌握阅读的具体方法,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语用能力和阅读能力,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王天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7):32-33.

[2]王军花.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及习惯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3(20):52-54.

[3]余艳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简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4):165-167.

[4]芦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六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305-308.DOI:10.26914/c.cnkihy.2023.025389.

[5]徐晓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J].名师在线,2023(19):83-85.

[6]姚淑莉.多措并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27):69-73.

[7]徐红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路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174-176.

[8]王永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文科爱好者,2023(03):143-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