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画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多维提升
摘要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
正文
教学研究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追求的是高质和效率,对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思路可视化。与此同时,教师思维导图的使用,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导图意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图形更能吸引小学生,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为思维导图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给出一定的留白,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点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让他们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思维导图,鼓励他们利用不同图形、不同颜色或不同学科知识来设计思维导图,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2、有利于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把零散知识点重新整合,并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模型。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预习和复习教学,围绕新课重难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预习成果来完善思维导图,把复习重点和经典题型融入思维导图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让他们及时查漏补缺,进一步实现学生数学知识体系完整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策略
1、挖掘思维导图的关键词
关键词是思维导图当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彼此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当中的关键词是需要精准提炼的,并非随意信手拈来的。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教学已经从知识传授向知识理解、生成、运用等方向过渡,这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并到达深度理解,做到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程度,故而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得到了提升。为了保证思维导图发挥出理清学习思路、建构知识体系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关键词,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学习和总结关键词提炼的窍门。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将“概念”“特征”“规律”“口诀”“构成”“方法”等作为第一级关键词,将它们作为二级节点。当然,这是在教授新知识时所涉及的关键词。而在一章回顾时所需要的关键词要以总结整个章节内容特点来确定,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总结复习当中,可以将“特征”“公式”作为主要的两个节点,这两个节点可以再生发出新的关键词,即“特征”之下出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字样;“公式”之下出现了周长、面积这两个关键词以及对应的图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这样做到了文字、数字结合,让知识得到梳理。如此,教师便可以突破教材重难点,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在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学生直接照抄教材目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所学知识内容的核心精髓例如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就需要学生总结出几种关键题型,每个题型的已知信息、解题思路,如此便形成了题型、已知信息、解题思路三个二级关键词,围绕这些关键词,学生可以延伸相应的内容,最终全面地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不再被这些题型所困扰,提高解题能力。
2、提高思维导图绘制能力
这里的绘制能力指的是学生经过深度学习,能够清晰地绘出思维导图,而且保证思维导图具有艺术感。首先,教师在思维导图绘制时必须要认真、工整、全面,要考虑到艺术美,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演示来引导学生科学绘制思维导图。主要过程如下:1、确定思维导图绘制的目标,即前文所言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2、确定中心主题,提炼二级关键词形成二级节点。3、用不同颜色来区分这些关键词,保证思维导图层级关系突出,并列关系明显,最终体现教与学当中的逻辑关系。其次,为了让思维导图和现代信息化教学融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熟悉计算机思维导图制作。在计算机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融入了软件使用命令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使用水平。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讨论思维导图绘制,实现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便于每位同学在他人的影响下,形成更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圆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当中,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学习的内容、学生课外拓展学习到的延伸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计算机思维导图。学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种线条、多种颜色、多种图形的特点,让自己的思维导图鲜活起来,丰富起来,艺术美感得到充分展现。可以说计算机思维导图绘制,对促进学生有序思维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导图,把不同图形、不同卡通人物和不同题型融合起来,进一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促进思维导图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例如教师在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把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结合起来,围绕这两个主题设计思维导图,把二者进行对比,留出一些空白,引导学生来探究这些“空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罗列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算式,引导学生填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预算法则、简便算法和脱式计算步骤等知识点,夯实学生分数计算基础,帮助他们复习分数计算知识点,为后续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思维导图,把分母通分、计算法则作为思维导图核心,逐步放射到通分步骤、脱式计算法则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快速掌握计算要领。例如教师可以罗列异分母分数连续相加、连续相减和加减混合算式,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罗列出相关运算法则,写下计算步骤,检验他们对异分母分数计算法则的记忆,帮助他们明确知识短板,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课。
4、巧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由于小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还比较薄弱,很难深入挖掘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育。思维导图可以更加直观呈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上的对比,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方向,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概念、计算公式等知识点,引导学生辨析这些概念,让他们准确区分表面积、体积概念和相关计算公式,可以设计金字塔、蝴蝶状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对比。第一,教师可以把“立体图形”作为金字塔形思维导图塔尖,再在塔尖下延伸出“长方体”“正方体”两个分支,在这两个分支基础上延伸出“概念”“表面积”“面积”和“周长”等分支,最后在思维导图底部增加“棱”“面”和“顶点”三个小分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了解,培养小学生空间立体感,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为立体几何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5、妙用思维导图,归纳数学解题方法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很多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汇总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易错点,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多元化解题方法,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问题时,可以从概念、公式和热门考点入手,引导他们把知识点迁移到解决问题中来,利用这种新颖的解题模式吸引学生。首先,教师可以把“圆”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在这一核心词语的基础上延伸出“周长”和“面积公式”,在每一个分支下总结热门考点、题目易错点和解题思路。鼓励他们主动探究、科学推理。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添加相关习题,并阐述解题思路,鼓励学生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完善思维导图。例如,教师可以在“面积”分支下分析解题线索,例如已知圆的周长,可以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直径,再根据圆的直径定义,计算出半径,最后解出圆的面积,让学生准确记忆圆的面积公式为πr2,圆的周长公式为πd,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
6、优化思维导图,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思维导图,运用明了的图形和线段讲解重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把数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百分数》相关知识时,可以针对银行利率计算、纳税与折扣和利率计算重难点进行分析,设计造型独特的蝴蝶思维导图,把相关概念和练习题转化为“蝴蝶”思维导图的一部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添加一张银行存款利率单,引导学生计算相同存款金额,不同年限存款利息,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兴趣,让数学回到生活中去,实现学有用的数学。第二,小学数学教师把思维导图融入数学作业设计中,鼓励学生根据数学课学习成果设计思维导图,让他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数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数学重难知识点的理解来创作思维导图,例如设计卡通人物形状的思维导图,分析个人所得税计算、超市折扣商品价格和银行利率计算方式,让百分数常规计算技巧更加明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7、融入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数学复习
思维导图可以打破小学数学复习教学“题海战术”的困境,把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进一步升华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时,可以把单元知识点转化为思维导图,给出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其余内容则让学生进行补充,还要鼓励学生自主绘制一幅复习课思维导图,让复习作业更有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欲。首先,教师可以把“圆锥”和“圆柱”作为思维导图核心,要求学生归纳圆柱与圆锥体积、表面、展开图等相关知识点,还要总结出相关典型例题,阐述详细解题步骤,还要鼓励学生绘制圆锥和圆柱立体图和平面图。例如有的学生推理了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二者的底面积、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逐步推理出“等底等高”的含义,掌握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其次,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绘制复习课思维导图,让他们根据自己单元学习情况、做题情况来进行绘制,鼓励他们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绘制,渗透数学建模思维,科学指导学生区分好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提升单元整合能力。
结语
思维导图是思维的具象化,是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理清学习思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工具。同样思维导图也是教师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助手。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得师生的教与学联系得更加紧密。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思维导图,要正确运用思维导图,要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最终使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现良好的学习思路,让思维可视化,构建起自己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多维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李晓琴.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
· [2]黄涛.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