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个性·精准——信息技术促进小学音乐评价教学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音乐;信息技术;评价教学;策略
正文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这种教学形式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但是也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教学效果,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学习气氛不高,他们多数依赖书本上的一些固有内容来进入音乐学习的世界,所以在音乐鉴赏、创新、想象、互动等方面的能力都较为匮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中艺术类的重要学科,小学音乐也需要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做出重大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诞生于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随着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音乐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声、像等方面的教学优势,打造全新的评价音乐教学格局。所以,本文选取人音版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为主,谈一谈自己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音乐评价就教学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信息技术小学音乐评价教学现状
陶行知指出: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在现今小学阶段的音乐评价教学中,许多教师发挥着各自不同的“看家本领”。音乐课堂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小学的音乐课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把歌唱好这个程度。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还需从听觉艺术开始。“体验、表现、理解”的音乐欣赏才更有效的抓住学生的耳朵,激发他们的美的需求。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也逐渐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来,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巧妙结合起来,亦或者渗透其中。这应是许多音乐教师学习的指向,也为教学工作“生本课堂”的理念所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与音乐评价教学课堂,几乎每个音乐教师都在进行着。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声音是信息技术中主要的表现媒体,把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有效整合,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势必给课堂带来优化的效果,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培育其对音乐学习的激情,同时有助于学生对形成音乐环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向往,提高音乐个性素养,最终提升自身的音乐水平。为此,信息化手段在音乐个性教学中的运用值得不断推广。
二、信息技术促进小学音乐评价教学的策略
(一)播放采集“音乐元素”,创设评价音乐氛围
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一直处于被教师操控的强制学习状态中,缺乏自主探索和发现的音乐学习氛围。因此在创设评价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的教学设备,赋予小学生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学习空间,鼓励他们独立去寻找一些与课堂音乐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能通过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悟能力,收获不一样的音乐课堂学习气氛,更好地体现差异性教学的诸多优势。
例如,在小学音乐人音版第一册关于《野蜂飞舞》的教学中,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音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利用自己身边的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寻找蜜蜂飞舞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用录音、视频的方式收录下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小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野蜂飞舞的情绪,可以将学生们提前收录好的影像资料利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出来。有的学生收集的是一只野蜂飞舞的形象,有的学生收集的是一群野蜂飞舞的形象。在展示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谈论自己对这些影像内容的看法,请大家谈一谈对野蜂飞舞有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野蜂的飞舞声音具有一定的频率,而且他们飞舞的路线也有很明显的特征。接着音乐教师设定如下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看到、听到的野蜂资料,模仿一些野蜂的飞舞形态,可以轮流上台进行自由表演。通过这种生活化音乐资料采集的过程,可以促使小学生去主动了解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课外资料,更能体现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在采集和模仿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乐趣,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在线游戏教学情境,开展评价音乐交互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都比较少。其实音乐是一种流淌的艺术形式,只有把枯燥的音符、节奏、乐理转化成一个个互动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可以依托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所以,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在线游戏情景,开展评价的音乐交互活动,提高小学生对一些抽象乐理的理解。
比如,在小学音乐人音版第九册《牧场上的家》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手语动作设计出“我唱你表演”的游戏互动:首先带领班级中的学生熟悉课后“采集与分享”板块中不同手语代表的不同含义,例如“美国乡村的牧场上”这几个字分别用哪种手势表示,并把这些手语记下来,与学生一起给歌曲内容标记合适的使用位置;然后,让学生扮演“表演者”的身份,当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对应的歌词时,学生们就要用手语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表演中要注意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性。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意灵活发挥手语的应用位置,只要搭配的当都是合格的表演。通过这种手语表演的游戏互动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歌曲中的一些节奏特点,并且借助手语的含义深入理解歌词的具体含义,进而升华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三)融入课外音乐知识内容,拓展评价音乐视野
新课标改革后提倡在音乐课堂中融入多样化的课外音乐元素,打破原有的固定音乐教学内容,通过课内课外音乐资源的融合,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内容,这部分资源对于帮助小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熟悉音乐作品意境等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评价音乐视野。
例如,在小学音乐人音版第四册关于《箫》的教学中,这首山东汉族民歌,歌曲为四二拍,旋律跌宕起伏。箫作为古代的乐器运用到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这样设计个性化教学的过程:首先,多媒体呈现出紫竹做箫和吹箫的过程,孩子们在田野中“吁底吁底”吹箫的画面,可以播放有关箫的一些吹奏视频,引导班级中的学生一起来熟悉内容;然后,借助提前准备好的有关的背景资料,与学生们一起了解课文创作的背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分析感悟内容中隐藏的情感;最后,通过多媒体的技术融入课后的伴奏示范效果,带领学生们一起领略美妙动听的音乐。在原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中,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过多的音乐元素,如果让学生们生硬地学习这首歌曲必然效果不会理想。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整理汇总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音乐知识,这些课外资源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看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外音乐资源的辅助效果,提高小学生对内容中欢快活泼节奏的理解和演绎能力。
(四)组织线上音乐创新活动,锻炼评价音乐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属于一种线上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音乐课堂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让小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音乐学习。同时,一些富有创新的线上音乐教学活动,也能在小学生好奇主动的学习态度下,有效锻炼学生的评价音乐能力。
音乐教师更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线上音乐活动。比如,在小学人音版第二册音乐关于《调皮的小闹钟》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与学生们通过一些家庭生活中的道具,比如纸张、锅盖、杯子等,跟着视频中老师的示范随着音乐一起做出敲打节奏的动作。这样新鲜好玩的线上音乐互动活动,学生们可以就地取材参与到节奏的练习中,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在小学音乐人音版第十一册关于《萤火虫》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在线上互动中,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边听边画”的学习活动。教师播放《萤火虫》的歌曲内容和旋律,在家学习的孩子们可以配合音乐的内容在白纸上勾勒出夏天夜晚独有的景象,萤火虫在黑夜中打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一些夏天夜晚的其他景象,比如漫天的星光,池塘荷叶上的小青蛙等,用绘画的形式帮助小学生感受乐曲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另外,音乐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演唱任务设计成“视频打卡”的方式,学生可以借助身边的电子产品完成歌曲演唱的练习任务,并将作业提交到固定的平台上,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评价批改的方式对学生做出各种指导。如果遇到一些学习有难度的内容,音乐教师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微课资源,将微课上传到班级群的文件分享中,方便有需要的学生随时下载自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形式为小学音乐教学创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学格局,学生们在全新的音乐互动活动中掌握各种音乐基础知识、乐理技能。各种富有评价的音乐教学活动也给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他们更主动投入到音乐的各项学习过程中。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发现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在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音乐诉求的基础上,从提高音乐学习兴趣、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创新能力等方面设计更多的评价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金萍. 立足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平台[J]. 好日子, 2020(30):1.
[2]刘畅. 让音乐课堂教学"媒"力四射——信息技术技术的有效运用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3]宣忆清. 信息技术与口风琴的融合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乐器的探索与实践[J]. 好日子, 2021(21):1.
[4]陈日成. 信息技术视角下浅析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路径[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 4(7):2.
[5]周瑾. 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评价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 [J]. 北方音乐, 2019,39(384), 24 18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