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余荣希

广西桂林市平乐县二塘中学542403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亟待改革。初中生好奇心强,善于表达,善于发散思维。因此,传统的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不能达到提升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伴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对于核心价值观提升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在指导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激发、学习积极性

正文


前言: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与理念,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在这些模式中,兴趣是最主要的特点。在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上,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避免学生的抵触和消极情绪,关注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每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效地满足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需求。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升农村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

其一,符合初中生认知的规律。受到测验导向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产生学习厌倦的情绪。为实施快乐教育,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使课堂教学与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相一致,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道德与法治学科思维能力强,能较好地思考、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以趣味化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效学习,快乐成长。能正确理解和分析道德与法治问题,达到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能力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刻苦思考,大胆创新,提升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提升良好的思维习惯[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因素,以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

首先,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鼓励创新和积极参与的教育环境将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兴趣。丰富而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互动式的课堂活动等,都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将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支持和鼓励,都能帮助孩子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社会环境也应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认同[2]

最后,学生自身的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村中学生在手机中寻找娱乐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然而,频繁使用手机占据了学生们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专注于课堂上的学习。玩手机过多不仅使学生产生依赖感,而且降低了他们的学业成就。而厌学和缺乏进取心也是农村中学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他们往往认为学习是枯燥乏味的,缺乏为自己设定目标和追求进步的动力。这导致他们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不愿意主动探索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提升农村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的相关措施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很好地适应了课堂,并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进行灵活、科学地运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3]。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即使存在难以进行有效整合的缺点。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那么趣味性教学模式的优点就会从教学经验中得到反映。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可以永恒吗”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的教学视频,然后仔细地布置问题,让学生探索“生命”的具体表现形式,感悟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延续。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活泼,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此外,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日常中遇到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情景结合在一起,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以展现,便于教师的解说和教学。这样不仅使教学更加鲜活,而且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加感兴趣。教师要理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发过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通过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了学习的意识,体验了学习的成就感[4]。在这种兴趣式教学法的开展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道德与法治动画和视频、在教室中布置道德与法治角、介绍有趣的道德与法治文化等,通过这些趣味性十足的小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促进学生发掘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像猜道德与法治谜语、抽道德与法治纸牌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爱上道德与法治学习。又如,教师可以利用手抄报比赛、板报比赛、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和飞花令等游戏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学习,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此外,利用游戏还可以提升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力

(三)迁移生活知识增添课堂教学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生活化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中,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使生活化资源的教学内容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提升学生探索、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并且,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应用中,学生能够感悟课堂的趣味性,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应用与生活相关联的现实事例,把学生代入生活化的案例情景中例如,当今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引发了热议,如果分类错误,就会受到惩罚,因此,有必要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讨论分析,明确落实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

(四)增加课堂知识点与新闻时事的联系性,更好地掌握书本知识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与教师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摒弃过去教学模式的弊端,要把课本知识与当下社会环境中发生的事例科学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联系课内外知识。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每天社会发生的焦点事件,传播速度既准确又迅速。一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敏锐的洞察社会聚焦瞬间,更要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关注点,适当选择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6]。让课本知识与社会时事完美结合,在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上做到适时提升,进而使学生对讲课内容充分学以致用。趣味性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从愿意接受,到好好学习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提高学习能力,又提高生活能力。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近法治天地”的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先播放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美国部分民众为追求“自由”,不做任何防护去示威游行的视频。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他们追求的是不是自由”“他们追求自由的方式是否恰当”“你觉得自由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等问题,让他们思考并讨论,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借助时事获得正确价值观、是非观的构建,明白什么是真的自由,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手机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使用增加,不可否认的是,手机在农村初中生活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通过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负面影响,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避免或减少不良影响。

手机作为一种科技产品,能够方便教师的生活,也给教师带来很多乐趣和信息。然而,学生们需要明白手机使用的边界和限制,避免过度沉迷和浪费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教育他们学会自律,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避免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过度依赖手机。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手机使用过多往往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效果下降。为了提升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同时,合理控制使用时长,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推动学校建立相关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手机使用习惯的重要场所[7]。家长们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自觉减少自己对手机的依赖,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并监督执行。通过增强家庭教育的力度,教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与手机负面影响斗争。通过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手机,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学习中的负面影响,加强家庭教育和引导,教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手机带来的挑战。

(六)运用赏识教育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农村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赏识教育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赏识教育法强调在教学中注重赞扬、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赏识教育法可以通过赞扬学生的品德表现来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校园中所体现出的积极品质,例如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向上等方面给予赞扬和肯定。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被关注和认可,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正直和善良品质,并积极地将其延续和发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志愿者活动、公益项目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快乐和价值。同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表现,激励他们持之以恒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和现实社会的需求。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优秀学生奖、诚信标兵奖、先进班级奖等,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展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奖励措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动力。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也对于农村社会的建设和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8]

结语:

总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摆脱教学的误区,改变教学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有趣的语言和有趣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兴趣,还能很大程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能更好地接受课堂的乐趣,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冉芳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之我见[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3):1.

[2] 袁亦安.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兴趣提升[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22):75.

[3] 马博.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J]. 数码设计(下), 2020, 009(002):170.

[4] 季洁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J]. 青年与社会, 2020(18):2.

[5] 付明丽.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方法[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1, 000(004):P.69-69.

[6] 梁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策略[J].今天, 2022(1):0219-02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