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志军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第二中学335203

摘要

高中物理知识体系和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初中学习时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方法也对高中学习有一定影响。而且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在难度、深度上要比初中有所提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逐步过渡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


关键词

新课标背景;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效衔接;学生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新课标在实施过程中对物理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在内容、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工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新高考下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有效应对高考

物理知识涉及到很多内容,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需要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并且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而在高中阶段,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而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能够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物理学科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它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上,也是自然科学中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讲解,这很难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也无法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新高考模式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进行衔接,使学生在初高中阶段能很好地适应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使得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重视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衔接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科知识,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高考下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衔接不畅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是有很大差异的,高中物理教材注重对概念、规律的总结和理论的推导,而初中教材主要是介绍一些基础的理论,注重对物理学史、科学家等重要人物事迹、思想及贡献等方面内容的介绍。目前,大部分初、高中物理教材都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定性到定量”“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等思路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这就造成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了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对高中物理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绪。

2.初中和高中物理学习方法不一致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思考和逻辑推理,因而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在于对书本上知识的记忆,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只要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了。高中物理学习不同于初中物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由于老师讲得内容较多,学生不能及时地消化吸收,造成知识断层。同时,高中物理课程在知识点、题型等方面较初中有较大变化,在学习方法上也有较大差异。

3.初高中物理学习的思维差异较大

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比初中物理难一些,在知识难度上增加了不少,但也要注意到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本质上的区别。首先,在知识点上,初中物理知识点相对简单,对于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了解,而高中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并掌握。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初中物理一般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来学习,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可以了,但是高中的物理知识要比初中多得多,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难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就会出现一些比较困难的题目,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完成课后作业,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4.初、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认识不同

初中学生接触物理时间短,对物理学科了解较少,因而对物理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不够。初中学生学习了机械运动、力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他们往往只关心具体的内容,而不太注意这些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要问“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这就是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认识过程。高中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在学习了一些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往往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就是初高中学生对物理学科认识的不同之处。

三、新高考下进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根据初中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把握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主要体现在对学习方法的要求上,高中物理知识所要求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物理知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解决,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对比,对不同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内容。

2.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对电场知识是否有一定的基础,有没有预习过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比如:针对已经预习过相关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针对还没有预习过相关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式教学;对于那些没有预习过相关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式教学。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在了解到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通过提问式教学和自主学习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初高中生更好地实现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会被忽略。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学习。

比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节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机械能守恒定律,比如在夏天使用空调时,在房间内的温度升高了,那么房间内的冷气就会变得更加冷。再比如在冬天使用暖气时,室内的温度虽然变低了,但是室内温度是恒定不变的。通过这样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来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4.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将初中知识逐步过渡到高中

集体备课是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在开展集体备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对教材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衔接点在哪里。例如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的概念和公式,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后这些概念和公式的应用条件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时,要明确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衔接点在哪里,并将这些衔接点逐一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这些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在开展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初高中物理知识内容。

5.建立联系,让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紧密结合

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力、运动、能量等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也很容易接受。但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除了力、运动、能量这三个知识点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比如,电场中的感应电流就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电磁场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很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到了高中之后,学生才知道电磁场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建立起初、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对高中物理知识体系进行学习和了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6.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微课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而成的一种视频课件,具有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等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将物理知识点、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通过微课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了解物理知识,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来对某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结语

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做好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物理知识。在进行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将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初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着眼于初高中衔接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韦鸿敏.广西教育,2021

[2]核心素养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策略探讨[J].姚恒锹.考试周刊,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