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实践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策略
正文
前言
物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重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初探
总的来说,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知识不足,将背诵理论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使学习流于表面,难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习只能停留在对教材的照搬层面上,大量的实际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课后练习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做练习题,缺乏深入挖掘练习的深层含义。就教师而言,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根本不注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都是因为缺乏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清晰认识[1]。
此外部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正在影响着他们的物理学习。首先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然后就是学习物理只背诵理论脱离了实践;其次,一直刷题,但不擅长于总结问题,所以效率不高;三是解题思路和方法错误,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最后,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繁重,但教学时间有限,学生面临中考,有一部分学生盲目追求钻研困难的问题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却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初中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思想作祟,使得他们深受“应试教育”思想荼毒,为了提高成绩,他们施加给中学生更重的课业负担,这也使得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限制了他们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脚步,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摆正教学态度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及时优化创新教育模式,维护学生课堂主体的身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构建师生和谐交流情境,站在初中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立足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探索为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和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可行措施[2]。
要打造智慧课堂,还要帮助学生思想减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摆正教学态度。所谓为人师表,就是做好学生的表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发现学习问题时的第一求助对象,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常常保持微笑和自信的状态,引导学生参与物理的学习和探索,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信;此外,在教学中要避免语言的晦涩难懂,物理学习中有较多复杂的内容,教师要用比较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难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老师微笑的面容和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参与学习,也会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和互动,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了有效提升,最终实现了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升。
(二)促进作业设计的“增效减负”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书面作业的形式非常普遍,老师借助现有的教材和资料,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练习的作业,这些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长期来看,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和发展[3]。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成绩,老师布置了更多的作业,但进行作业设计时很少能站在每个学生的角度,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就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有效结合智能化设备来为学生安排家庭作业,充分依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设计内容和形式上也要有不同的创新;同时,还要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他们的潜能,在作业设计上可以多安排一些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书面作业难以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初中物理家庭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书面作业的设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符合学生需求、多样化的设计。有效地创新家庭作业形式,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互动,比如家庭小实验等,可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有效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教师还要适度地布置作业,注意作业量的控制,也不要严厉批评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
(三)培养学生参与实验的能力
1.联系游戏,激发兴趣
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自然科学,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兴趣[4]。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以课本的内容为基础构建游戏情境,组织一些简单的、趣味性的实验,指导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探索兴趣。以“浮力”教学为例,该部分知识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二力平衡、压力、密度、液体压强等知识进行了全面深化与扩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优化教学,老师可以利用前一天课后服务活动,设计一个趣味游戏,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详细的过程是这样的: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物体浮沉”的魔术表演视频,然后说道:“同学们,刚才的魔术涉及了一些物理知识,请大家看看老师的实验演示,然后你们可以自己去试试。”老师准备了塑料吸管、回形针、矿泉水、水瓶、剪刀、镊子、火柴等材料。接下来演示“物体浮沉”的制作流程:(1)用一只矿泉水瓶子盛满水,上方留好大约3厘米的空隙;(2)把吸管剪成约5厘米的长度,一头用镊子夹住,然后点燃火柴封口;(3)将已封口的吸管尾部用回形针固定好以增加重量,使其一部分浸在水里,一部分露出水面;(4)把做好的吸管放入矿泉水瓶中,然后把瓶盖拧紧。接着进行实验演示: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吸管会下沉;松手则吸管上升。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同学们,我们将在明日的课堂中揭开浮沉现象的秘密,大家明天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课哦。”这种课后服务实验活动通过魔术表演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以物理知识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趣味实验,为后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2.关注问题,深入探究
有些老师在组织低成本实验时,只注意实验,而忽略了对教学语言的优化,使学生仅仅通过观看“教师演示”来理解老师的具体操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有关老师还应在实验中设定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在低成本实验中占主导地位,使物理实验更加具有开放性,也有效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物理反应现象相结合,使得实验的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我们在学习“光的折射”相关知识时,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首先提出问题:思考彩虹的成因?影响彩虹出现的因素?然后准备材料:清水1盆、平面镜1个;操作过程:把平面镜斜插入水盆中,镜子光滑面朝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实验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解答实验现象的成因:将平面镜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折射作用。影响彩虹出现的两个因素就是水滴和光源。这样,在教师的演示和讲解中,学生带着问题,逐步理顺了光的折射的知识点,明白了彩虹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四)利用好微课视频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主要是将大量繁琐的学习资源浓缩成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在视频中充分明白了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对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微课视频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被合理利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利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让复杂的逻辑思维更加条理化、清晰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实践。例如,在进行“凸透镜和凹透镜”教学时,这是透镜在生活中的运用体现,眼睛和眼镜的物理结构和原理较为复杂,学生一时之间很难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联系过程,这时候可以利用微课视频,通过几分钟简短地观看,学生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之间的物理关系。在微课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眼睛的视频,并展开思考探究。这不仅是学生拓展学习过程,还是学生物理思维发展的过程[5]。
(五)通过教学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物理教师重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精心创设以生活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物理情境[6]。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课堂学习,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仔细观察,大大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情景教学作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其创设情景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创设教学问题、结合生活创作等,并且它适用的地方也不同,既可以将其应用于引入阶段,也可以用在上课过程中。比如,在讲关于“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对这一章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比如,“你有过乘船经历吗?登船的时候有没有重量限制?为什么?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建立在浮力知识基础上的问题让学生们思维急转,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六)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合作能力
双减之下,实现学生本位,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途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课堂回归到学生手中,通过开发合作小组教学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索知识[7]。另外,在采用合作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要注意一定的选择,确保学生形成最好的匹配,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互相促进。教师要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合理分配学生,选择合适的组长进行领导,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别让自己成为“旁观者”,更不要成为“主导者”,更多地充当陪伴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立场,才能有效地运用合作小组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物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
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强,与生活紧密结合。为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从物理的角度看待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物理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为导向,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物理,用物理知识来解读生活现象。比如,在学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机制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师可以播放水库发电、跳伞的视频,让学生对能量的转化有直观的认知,学生有了生活处处有物理的意识,就不会再觉得物理是镜花水月,难以触摸了。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要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减负。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浩志荣.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1(33):2.
[2] 韦满.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浅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932-933.
[3] 那文彦.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2021(39):130.
[4] 何英素.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2020(14):165.
[5] 赵辉.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1(1):0188-0188.
[6] 汪德涛.创新让物理教学更"活"——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分析[J].中外交流,2018,000(002):176-177.
[7] 吕佳珏.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物理,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