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形成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徐起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童家场中小学 3354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课程应处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条件、师资、家庭、社会环境等原因, 农村小学的每个班都出现了为数不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觉困难,甚至抱有“厌学”或“破罐子破摔”,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深入思考和探讨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我们在农村小学耕耘20余载,现结合个人积累的相关经验以及近期进行的相关探索研究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农村小学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内因)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因)。

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学习情感与意志的薄弱。大部分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控、不求甚解。如果遇到点挫折,碰到点困难,便缩手缩脚,不能正确面对,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厌学,同时又觉得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思想上选择逃避放弃,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久而久之,就沦为学困生。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断层与缺漏。有的学困生体质弱,容易疲劳,有的意志弱,易走神、开小差等都可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高加之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经验等严重缺乏,造成数学学习比较困难,数学知识点缺陷,基础不扎实,新旧数学知识难以连接,知识就会出现断层,对于系统性特别强的数学来说,后继的新知识学习就无法进行。

3.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滞后与缺乏。大部分学困生学习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学”不能“习”,“学”不会“用”,无法掌握知识的纵向结构和横向联系,从而造成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差,缺乏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学起新知识费时,“解”起题来费力,加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作业不认真、不努力;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造成学习跟不上,成为学困生。

4.学生自身学习智能的稚嫩与迟缓。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部分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低、思维稚嫩,接受力迟缓,记忆慢而不牢,不能适应正常节奏的数学学习。

农村小学形成数学学困生外部各种因素主要有:

5.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陈旧与简单。农村小学由于受师资素质、办学条件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比较陈旧,绝大部分教师上课只能一本书一支粉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给学生千篇一律的要求与标高,没有分层,出现知识断层,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及时改变为因材施教和强化个别辅导

6.生活环境的原因:不良环境的影响与诱惑。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游戏机已融进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也日趋丰富,网络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游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这些东西有利有弊,最大的影响是对学生纯洁的心灵和学习的负面影响较大,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使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完成一道习题。走出校园,学生身边的诱惑太多。

7.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的薄弱与缺失。当前农村,年轻的父母都在外地或本地工厂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而把管教、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爷爷奶奶,家长、家庭的教育的薄弱甚至缺失或方法不正确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爷爷奶奶大多疼爱有余、严厉不足;有的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要不就过分宠爱他们,把他们当作掌上明珠,包庇纵容、放任不管;还有一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修养不高,不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性,沦为学困生。

8.数学学科的原因:数学的抽象、系统而博大精深。现行教材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知识面广,练习题灵活跳跃性大坡度大,知识点不容易掌握,学好数学还需要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所以学生就认为数学单调、枯燥,困难,进而被落下,成为学困生。

农村小学学困生普遍存在,而且为数不少,那么,转化学困生的问题就成为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采用哪些方法策略应对呢?

二、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1.激发兴趣,挖掘内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后天形成的,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的。大部分学困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懒于动脑,下课不做作业。可见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怎么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多种形式,激发兴趣。(1)落实新课标,改进教法,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如通过“实验操作”、“实物演示”等形象直观手段,借助新颖的教具和学具,课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游戏法、尝试法、动手操作法等,让学生说一说、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多种感官的体验,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2)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3)让数学与生活和学生自身实际联系起来。老师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和学生自身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多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作业。

2.关心呵护,放大优点。

人人都喜欢优生,但对学困生同样要关心呵护,甚至乎要另眼(呵护)相待,特意放大其取得的点滴成绩、优点,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虽然学困生鲜有让我们可以表扬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放大镜去放大他们的优点,学困生还是有不少值得表扬的地方,另外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有机会感受成功。凡是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优先让他们来回答,为学困生布置与他们水平、能力相适应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对学困生我们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加以关心。让其他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3.抓好补缺,打好基础。

数学科知识间联系性较强。因此,要改变“教无基础”的现象,克服学生因基础不好而产生的厌学心理,就必须抓好“学前补缺”,使学生为学好新知识打好基础。

4.分层教学,降低要求,缓解坡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因人而宜,进行分层教学。对学困生层学生放低起点,降低要求,减缓低坡,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反馈矫正,以勤补拙。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应当始终贯彻一条原则:反馈矫正贯彻始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生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学困生生作业错误多,而且鉴别能力差,简单的划“×”作用不大。因此差生的作业和练习要当面批改,耐心启发,变式练习,保持兴趣。

6.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许多学生成为差生又正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如对概念、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努力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样才能更好的转化学困生。另外,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会受益一生,习惯靠影响、靠培养。首先要求学困生仔细读题,养成审题的好习惯,数学解题关键是审题,经常会出现学生未看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而造成的错误。其次,认真书写,完整答题,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在做题目时,经常会发现学生抄错或漏题,马马虎虎,把“+”写成“—”,把数字“0”写成“6”等。造成不该发生的差错,发现这些问题,决不能姑息迁就,严格要求直到做好。要求应严,训练要实,方法要科学,才能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最后是多想多做多检验、细心谨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7.结对帮扶,友情暖化

学困生人数较多,老师不可能天天单独辅导每位学困生,可以让学生之间,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让每位学优生帮助一位学困生。让好的结对榜样带动学困生,发挥榜样作用、监督作用、同化作用。老师可以搞一个“手拉手,共同向前走”的活动。

8.家校互动,齐抓共育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农村民工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9建档分析,记录转化,积累经验。

每一个学困生各建有一份成长记录袋,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我们共同协商制订的本学期孩子们的成长计划;分析该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自身情况,以及主要转化方法和策略;班内“一对一”帮扶合作学习名单,以及帮扶助学情况;孩子们本学期的数学优秀作业和活动作品,以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各种小作业练习卷,学困生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及教师激励性评语和指导性意见等。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是我国落实新课标,实施素质教育的低洼地。究其原因有哪些,如何克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上的不利因素,更好的转化数学学困生呢,这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探讨深思的课题。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呵护学困生、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耐心,齐抓共管,“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