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高段
正文
前言
以生活化教育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能帮助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形成生活化学习观念。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基础生活认知
情境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教学要素。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基本落实新课改背景下数学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生活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材料来创设动态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将真实的生活场景、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同时,教师需注重生活化情境素材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生活中蕴含的独特数学元素。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重视情境展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以帮助学生拓展生活认知视域,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引发学生关联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将生活化数学问题作为关键要素。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形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启发下能搭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关联性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便能得到发展。
如在“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方程公式ax±bx=c,能自主分析、串联数学问题中的要素,组成正确方程式并求出未知数x的值。在课堂教学中,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性思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简单的生活化问题:①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简易方程?②未知数x的列式思路和除法列式思路存在哪些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上述问题以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应用情境为提问依据,促使学生在自主翻阅教材、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概念。
三、引入生活化教具,营造生活教学氛围
引入生活化教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的重要举措。小学生对实物类教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将实物类教具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首先,教师可以引进运用数学原理制造的生活工具,使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次,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蕴含数学原理的摆件或道具引入课堂,使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理性严谨之美。
如在“圆”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概念、性质、周长、面积。在实际教学中,为使学生对圆的性质、特点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物品引入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生活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圆的探究兴趣。在讲解圆的绘制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木匠工作时用到的折叠木圆规,借助实物教具向学生讲解木圆规的实用功能。在生活化教具的辅助下,学生能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切实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打通内外学习渠道
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能帮助学生打通课内外学习通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路径,助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内涵,树立生活学习观念。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场景或现象设计题干,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社会实践类作业,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习题解析和实践活动中整合生活经验和课堂知识,形成生活化数学学习观念。
如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明确除法运算中因数(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了解除法运算中的倍数和因数。在本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倍数与因数的存在形式。
问题1:街道的门牌号左侧均为偶数,右侧均为奇数,这其中蕴含着哪些倍数与因数知识?
问题2:在居民身份证号码中,第17位数与性别有关。请大家自主查询身份证号码,分析身份证号码第17位数与性别的对应方式,从中提炼因数与倍数相关信息。
五、指导生活化反思,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尾声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反思,引领学生回顾周期学习成果,指导学生反思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期间组织小组合作反思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就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知识应用意识,积累知识迁移、应用经验,这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生活学习观念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反思性教学活动,请学生就本课时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本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迁移情况展开自我反思与深度探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交流活动中围绕一个反思性话题进行自由讨论,如“圆柱与圆锥体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分享,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积累生活化数学知识的迁移、应用经验,提升自主反思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引入生活化教具、布置生活化作业、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反思。多样化生活要素的融入能帮助学生构建基础性生活认知,培养学生的关联性数学思维,营造生活化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打通课内外学习渠道,深度理解、吸收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正确认识并理解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司培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4).
[2]米芳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理科爱好者,2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