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C语言;策略
正文
中职学生的年龄偏小,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较差。因此,对中职学生而言,C语言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帮助中职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C语言,成为中职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计算机C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一)培养更多现代化计算人才,促进学生的就业
C语言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培养更多现代化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C语言是计算机开发中较为常见的语言,所以学生C语言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直接影响了学生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能力,以此提高学生C语言学习能力正是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企业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更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很多高校加强了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但是想要培养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同时还应学习计算机软件技能,而C语言正是众多软件技能中最为突出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所以C语言学习效率的提升符合企业、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在学生就业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C语言学习技巧与新的体会探究的重要性。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掌握了C语言学习技巧和学习方式之后就可以开展自主学习,这正是C语言学习过程中以及学生未来发展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因为在C语言学习中学生更应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与学习方式,使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还能促进学生的就业,这也可以体现出C语言学习技巧提升的重要性,所以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时候要创新学习的技巧,改革C语言学习的方式。
二、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改革教学模式,兼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
计算机技术就其本身性质而言,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科学,所以C语言教学也应当实践与理论并重。通过C语言实践课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C语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操作C语言课程任务的能力。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在C语言教学中仍旧只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即将教学重点放在给学生灌输C语言理论知识上面,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住一句句枯燥的概念性文字,而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和意义,更不论学生是否掌握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很显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只空有一脑袋的理论知识,而不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当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根本无法利用“满腹经纶”来解决问题。众所周知,中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它的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具备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职业型人才,若只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这明显违背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C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实用性工具,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如果在C语言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教学,那么也就失去了开设C语言课程的本意。所以,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当要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充分认识到实践对C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教师需将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将引申法、框架法及求异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际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现实中,很多中职计算机教师所采取的C语言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和枯燥,无非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既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所以实际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可见,若想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先改进教学方法。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有三种教学方法必不可少,即:引申法、框架法、求异法。而通过将这三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引申法是指利用已解决问题来解决相关联的问题,即将旧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引申到新的问题上。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有学会举一反三,才算是真正摸清了问题的规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引申法来进行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中的应变能力,并使学生明白“语法有限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限”这个道理。
框架法是指站在全局观的角度上来整合知识、看待问题,即将琐碎的知识整合成一个层次分明、互相关联的大框架,再有主有次地去解决问题。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框架法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给学生讲解编程思路时,可以使学生不必局限于语法细节,而站在算法设计的角度上来理解编程思路,以统筹全局的思路来考虑问题,通过整体框架对函数设计的关键问题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最后层次分明地突出算法设计的关键。第二,在给学生讲解重要函数时,可以使学生不必受困于新算法的多少,不用详细解析函数体的实现细节,而着眼于函数的设计框架,利用函数调用来重新编制以往的程序,充分体现出参数设计、返回值设计等关键问题。
求异法顾名思义是指追求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一个固定的问题往往不仅只有一个解决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分析问题,可以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多个方法之间还可以互相论证。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应用求异法进行教学,可以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墨守成规的习惯和固定的思维方式,而充分激发出他们的思考积极性,使之主动创新求异。
(三)做好学习总结和评价,完善学习方案
高效的学习需要学生做好总结与评价,通过总结与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与锻炼,同时通过评价不断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改正问题的同时拓展自身学习技巧。所以在C语言学习中学生应自身做好学习的总结和评价,比如经过一段时间到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近期学习获得的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对近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的调整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手段。此外,在总结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认识到自己学习薄弱的地方,对这些薄弱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实现对已学过知识的回顾,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审查、自我反思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更多C语言的学习技巧,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使学生在日后也可以自主的开展学习,进而开展更加高效的学习,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做好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状来看,在中职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中职教师应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萍.中职教学中C语言程序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65.
[2]戴庆荣.对中职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科技,2017,20(6):49-51.
[3]田青.关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