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初中数学
正文
前言
单元整体教学就是“用一个单元整体的视角,把相同的、类似的和相对的一类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大概念”的指导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既能以课本中的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又能对有关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形成新单元。“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性教学,以学科知识脉络与学生学情为基础,与教科书单元相比,“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更为宽泛、灵活,效果更佳。“大概念”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在“用教材教”的基本思想指导下,将不局限于教科书的设置,而要使学生的认知和整个单元的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顺畅地利用自身的认知能力来构建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特定的情景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且能够培养出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描绘现实世界的思维习惯,以此来有效地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出数学的核心素养。
一、设计“问题链”,渗透“大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问题链”,渗透“大概念”,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以问题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大概念”是一个贯穿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概念,可以是核心知识,也可以是数学思想方法等。如何把“大概念”渗透到每一个问题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开平方”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大概念”即“可逆运算”,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合理、有条理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学习。
问题一:我们学过了哪些运算?
问题二:在学过的运算中,有哪些是互为逆运算的?
问题三:乘方有逆运算吗?如果有的话,请猜猜乘方的逆运算是什么?
问题四:如果我们用an来标识乘方,大家觉得这个 a代表了什么?n表示什么?an又表示什么?
问题五:当我们学习乘方逆运算的时候,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逆运算”的理念贯穿于这个“问题链”中,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在这种“问题链”的指导下,底数、指数、幂等概念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并自然而然地从最简单的平方、立方等开始猜测,进而联想到“开平方”和“开立方”,这是一种以“大概念”为基础的自然构建的教学模式,它所蕴涵的“大概念”问题,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原动力,是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载体,并能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最后解决有关的问题。
“大概念”是体现数学知识完整性、学生数学学习完整性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可在问题或“问题链”中嵌入“大概念”的有关内容、思想方法等。以“大概念”为中心,教师可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能触及学生数学学习最近发展区域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持续的成功。
二、建构“探究链”,融入“大概念”
数学教学中,“大概念”不应该是由老师和盘托出,也不应该是老师的说教。“大概念”应该渗透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中去。作为老师,要把“大概念”串联起来,把有关的内容串起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实现“上接下连”的数学知识。“探究链”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重要的载体、手段和媒介。通过“探究链”,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主题,并有助于他们构建一个内容比较完整、逻辑比较清晰的认知结构。
以“大概念”为基础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以探究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大概念”构建“探究链”,打破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僵化教学方式,以“探究链”为动力,让学生边学边做。探究引导,探究实践,探究反馈是运用“探究链”进行数学教学的根本环节。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就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开发了以下“探究链”:
探究一: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探究二: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探索三:利用列表法找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这种“探究链”可以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寻找关键词,加深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基于这个,学生可以制定计划,参与决策,共同进行探究,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探究链”打破了教科书原本的安排模式,也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认识模式,用一组有中心、有顺序、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探究任务来引导、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通过设计符合“大概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探究链”,让学生对“探究链”(特别是包含“大概念”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持续地激发学生的特定体验,使学生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大概念”是数学的灵魂,是支撑数学的框架,而数学知识和相应的技巧,就像是骨骼上的肌肉。骨之不存,肉将焉附?以“大概念”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大概念”的体系中,把与学生学习的有关内容和方式、形式等放在一个“大概念”的体系之中。以“大概念”为基础的学习,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被动、肤浅化和整体化。它可以使学生真正地发生和深入地发生数学学习,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翔,吕世虎,王尚志,胡凤娟.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新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1):27-30.
[2]陈振华.教学中的问题: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4):30-39.
[3]黄新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13.
[4]李生军;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I];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年3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