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祖军

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民族小学 邮编:445400

摘要

自主学习首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是尊重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去,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自我发展”。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太快。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 信息技术 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探究性

正文


       新课改强调要发挥出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思、主动学、主动练,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同其他课程不同其有着十分明显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想要灵活应用这些技能,或应用这些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内容更新太快。在这个全面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在课堂上教完所有信息技术知识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信息技术课程该教给学生什么呢?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一、打造宽松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虽然有限,同时对事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但是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对一切新颖的自己所不知道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在这一好奇心的驱动下能够更好地掌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展开教学。图像内容丰富、影响以及声音视频多样化的是该课程的优势,利用其教师可以打造一个趣味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讲授“Word制作海报”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拼图游戏,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将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文本设计、图片的插入等知识纳入到学习任务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一个海报的制作。在完成之后还要学生将海报制作过程以及自己的创意分享给全体学生,教师则将所有海报收集起来进行评选,选出班级最美海报。在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写了自身指导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并未在课堂上“一言堂”,学生也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精心创设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信息技术课不缺乏学生的兴趣,但这些兴趣往往表现在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等等事情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前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技能本身的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送同学们一个礼物——音乐MIV《爸爸去哪儿》,先让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爸爸去哪儿》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个节目,主题曲全班同学都会唱,通过一起“唱一唱”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再告诉他们这是老师的一个远方朋友送给老师的,让同学们猜一猜是通过什么方式送的,学生会对这种传送文件的方式充满好奇,最后揭晓答案是通过电子邮箱传送的,激发起学生对于电子邮箱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契机,合理设置任务
        根据心理语言学理论,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而外部动机则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为此,教师需在任务设置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小视频、闯关、比一比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求知识,发现知识,并从中学会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的能力。任务的设置还需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并且对于每一个学生,要让目标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又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这样在完成一个任务后,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更近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如在教学Scratch《角色的运动》一课时,设计了一个“熊出没”小动画的分层任务,第一层目标:光头强带着电锯去砍树,但是遇到了熊大、熊二,所以立马掉头就逃,并一直重复来回走;第二层目标:熊大、熊二发现了光头强,于是去追赶,却一直追不上;第三层目标:森林中小鸟为熊大、熊二加油,在空中一边自由飞翔,一边喊“加油!”。学生对于第一层目标都能轻松完成,在实现第二层目标时出现了问题:熊大、熊二追上了光头强,两熊一起并排跑。思考后明白这是移动速度一样快的原因,而速度又与移动步数有关,完成第三层目标时又得考虑到小鸟飞行方向等等的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但在探索过程中,经过不断地修改、调试,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一举多得。
        四、以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为主导,充分调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体验自主学习过程,领悟学习策略,需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看”“听”“说”“做”缺一不可。而在教学中“看”“听”“说”“做”的任务往往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第一课时任务设置:“读一读”电子邮件概述,思考:电子邮件有哪些特点?“学一学”电子邮箱地址各组成部分,了解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做一做”自主尝试,按要求输入网址,点击“注册”按钮进入注册页面。观察:申请电子邮箱需要填写哪些内容?怎样正确填写?(1)申请成功的同学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及密码记录下来,并填写好班级电子通讯录。(2)未申请成功的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合作解决。“说一说”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是什么?邮件服务器又是什么?“写一写”把你申请成功的电子邮箱地址写在黑板上。师生共议,邮箱地址是否正确,再次强调电子邮箱地址格式。“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找出哪个是正确的电子邮箱地址。学生在人物要求的指导下能有效调动自身感官参与学习,通过这些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级主动参与性,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其求知欲望被进一步激发出来,这对培养学生勇于开拓进取、独立探索能力有重要意义。例如,以《邮件传祝福》为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给老师发一封邮件,并且在邮件中写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探索,研究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以及电子邮箱地址的正确格式,并且掌握发送邮件、添加附件的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适当干预,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发送邮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的真正参与,不仅让学生从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且还能锻炼其自主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一门兼具技能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课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当前社会对人才信息素养要求的逐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内容更新速度快,而且不断产生新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将所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不切实际,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探索的能力,以便学生将来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 000(008):P.81-81.
       [2]周凤仙. 探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9(4):74-74.
       [3] 李春梅.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2):18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