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导思维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青秀

八步区贺街镇中心学校,广西贺州542800

摘要

本文基于学导思维的理念,探究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与方法。通过对学导思维的解读和理解,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建议。基于此,接下来文章旨在引起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作业设计的重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

学导思维;语文教学;作业设计;小学高年级;优化

正文


引言: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以及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死板,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等,这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导思维的解读

学导思维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学导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导思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导思维的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1]。学导思维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解决问题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学导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讨论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同时,教师还要注重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导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活动中运用原创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学导思维的教学,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学导思维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通过学导思维的教学,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学导思维的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学导思维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导思维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的价值

在学导思维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承载着重要的价值。学导思维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在这种教学思维下,语文教学与作业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通过学导思维下的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语文作为一门文学艺术的学科,其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注重文学作品的精彩赏析、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传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字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投入。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和感受,将成为学生长久的自主学习动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导思维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开阔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读经典文学作品、探究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如校园读书会、阅读交流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这些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基础。

再次,学导思维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写作题目,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同时,注重提供有效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写作训练,学生将逐渐掌握写作的要领,并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学导思维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科不仅仅是背诵和记忆的功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和课堂讨论,学生将逐渐习得思维方法和思考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基于学导思维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的方法

(一)分层教学与作业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与作业融合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只有在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和实践中,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向文明的殿堂,开启学生的认知之窗。因此,教师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为坚实的桥梁[2]

例如对于《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分层教学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它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分组,并根据不同分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布置相关背景知识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对威尼斯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旨提供支持;而对于语文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散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作业设计在这一教学方法中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作业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分层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填空和选择题等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对散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进行梳理和记忆;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性的作业,如写一篇扩展散文或者设计一幅插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作能力。当分层教学与作业融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故事讲解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生活教学与作业的融合

学导思维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教学与作业的融合,将生活与教学相互渗透,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感悟。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将课文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意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让学生在教室里收获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丽[3]

例如《草原》,作为一篇描绘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然而,仅仅停留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之中,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尝试将生活与课文相结合,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草原的美丽。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们走进真实的草原。在教室里,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给学生们一幅幅壮美的草原景象,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广袤、草原的绿色与生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观察草原上的植物、动物,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在回到教室后,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学生在草原上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草原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让学生对草原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接下来,可以通过作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写下来。可以给学生们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当你踏上草原的土地时,你有什么感触?草原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通过写作,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思绪与情感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思维逻辑。在作文完成后,可以组织一次作文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还可以让学生们从彼此的作品中获得灵感与启发。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们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除了作文,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对草原的理解与喜爱。比如,可以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草原的赞美;还可以组织一次美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用画笔描绘草原的美丽。

(三)探究教学与作业的融合

探究式教学与作业整体教学方法为小学语文课程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实践。通过这一方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艺术创作能力。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探究与创新的火花中,学生将迸发出无限的潜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童年水墨画》是一门以传统水墨画为核心的小学语文课文。这门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欣赏和理解水墨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与作业的融合,使课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在《童年水墨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例如,可以提出问题:童年时的水墨画有哪些特点?它们能够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到见解。在探究式教学的基础上,作业的设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业是巩固和扩展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作业模式往往只是机械地完成一些题目,缺乏足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而在《童年水墨画》课程中,作业的设计融入了探究的元素。例如,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水墨画,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尝试模仿和创作类似的作品。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水墨画,从而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整体教学的思维方式,更是将探究式教学与作业融合得更加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作业紧密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一幅经典的童年水墨画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激情。通过整体教学的方式,课堂和作业互相渗透,使学生在不同的环节中都能够得到启发和促进,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探究式教学与作业整体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童年水墨画》课程中的应用,无疑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它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不再被束缚,而是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学导思维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探究,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式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应注重学导思维的运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同时,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相信在优化的语文教学与作业设计下,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有长足的发展。

       本文系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学导”思维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作业整体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 KTLXB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清.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进与评价的优化分析[J].科学咨询,2020(46)164.

[2]范万娟.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J].新课程,2020(38)192.

[3]傅舒婷.浅析小学中高段语文后进生作业分层设计[J].山西青年,2020(8):162.     

[4]徐金妹.高年级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8):9.
[5]徐振辉.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06):94.
[6]席爱军.小学语文高年级家庭作业的设计及目的[J].华夏教师,2020(05):29-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