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雪棉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福建省漳州市363200

摘要

数学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造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并强调了情境教学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数学情境教学;核心素养;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性;数学素养

正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研究》(项目号: JSZJ21079)研究成果:福建教育学院资助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点的传授和机械计算为主,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和焦虑情绪。因此,怎样创造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小学阶段的教育更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变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是指一系列涵盖认知、情感、智力、道德等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品质。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情境教学应运而生。

首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机械的记忆,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和失去兴趣。而情境教学则通过创造逼真的情境和实际的问题,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使学习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有趣。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感知和思考,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其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情境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学生们需要主动探究、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们能够培养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此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们通常需要通过合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还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开阔和视野扩展。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倾听、表达、互相尊重和合作,这些都是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最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情境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感素质和价值观。情境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融入,通过情境的营造和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情境教学,学生们能够体验到合作、尊重、友善等重要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选择实地考察或虚拟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合作与交流以及扩展与创新也是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情境中进行互动和探索,还能够培养出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数学情境教学的时候,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素养包括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要素,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需要选择一个生活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例如认识千米作为一个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千米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理解千米的长度。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既能参与到实践中,又能通过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和理解。除了实地考察,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虚拟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地图软件,让学生在虚拟地图中进行千米的测量和计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互动,探索和运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情境中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探索和发现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和创新。例如,在认识千米的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拓宽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情境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学生学习思维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扩展学生学习思维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时,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例如,在进行图形旋转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与游乐场设施相关的问题情境:小明去游乐场玩耍,他注意到游乐场中有一些旋转木马,他好奇地观察并思考,如果他站在旋转木马上,当木马顺时针旋转180度后,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旋转的变化,进而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性。在图形平移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与地图相关的问题情境:小明研究了他所在城市的地图,并发现有一家书店位于他家的东北方向。突然有一天,他搬到了城市的西南方向,他好奇地思考,书店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平移的概念,还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平移的效果,并进一步理解平移在图形变化中的作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思考、推理、验证,从而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同时,问题情境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和借鉴彼此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当然,在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恰当的引导和反馈,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创设趣味情境,锻炼学生几何空间观念

以空间几何为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利用教具和展示材料以及推行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几何空间观念。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互动环境,以此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积极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知识,并在学习中体味到数学的美妙之处。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和探索。比如,我们可以将教室的一张桌子看作一个巨大的圆形,邀请学生们围绕桌子走上一圈,并测量每个人所需的步数。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到圆的周长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几何空间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比较具体而直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走一圈的过程中,是否发现步数的变化和圆的大小有关系?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将能够自主思考,并逐渐形成对几何空间的抽象理解。此外,利用多种教具和展示材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介绍圆的周长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具,如圆规、量角器等,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到几何空间的具体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材料,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艺术等领域。通过这些教具和展示材料的使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最后,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桌上放置一些带有刻度的绳子,让学生们自己测量出桌子的周长,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比较和讨论,找到最佳方法和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将能够互相借鉴和提高,并培养出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创设合作情境,鼓励学生探究精神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通过创设合作情境鼓励学生探究精神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具体、生动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的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数学情境教学时,可选取一个具体的场景作为教学背景,以购物为例。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们扮演消费者的角色,需要计算商品价格和找零。通过这种情境,学生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设合作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具体的任务,例如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总价。通过协作和合作,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则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的导航者,应当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在创设合作情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电子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互动学习和练习,提升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积极的通过创造真实、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情境教学有望推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岁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创设[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154-155.

[2]张伦.探究有效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208-209.

[3]蒋小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60-61.

[4]宋辉玲.核心素养角度下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11):0152-0152.
[5]迟艳丽.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明日,2019,000,(007):0284-02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