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大概念单元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晓芳

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0170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中,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单元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将大单元法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从而有效地提升历史教学质量。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大单元教学的优点,建设有效的历史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高中历史大单元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概念;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研究

正文


前言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个性发展为首要任务。一些老师对历史课的理解是不正确的,他们只需要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可以了,而大多数人则是通过记忆来完成记忆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逻辑思考会变得僵化,缺乏应变的技巧。在课程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程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大的概念进行单元教学,注重在教室中,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领导能力,让他们对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的独立认知,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学习体验

一、大概念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优势

首先,将历史教科书中的重要思想进行了联系。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比较繁杂,要求学生记住很多重要的知识,所以老师们往往会花很多的时间来解释每一节课的内容,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同时,若采用大概念的授课方式进行单元知识的讲授,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各个课程的知识点能够得到有效的整合,这样可以将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在此基础上,老师运用大概念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单元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学科的核心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要使概念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老师积极地将单元主题设计问题相结合,从而进行课堂的指导,让同学们结合问题进行独立的剖析,让他们和课堂和老师的交流更多,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最后,培养学生的个性认知系统。在大概念式教学中,注重与单元式学习的主题相联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进行独立的剖析,从而使个体的历史知识体系逐步成型,并能结合任何历史理论形成个人主观认识

二、大概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研究

1.历史教学与大单元模式的整合 

老师可以试着把大单元教学所具有的三个显著优点实际课堂相融合。大整合:教师根据历史科目的内容进行组织,使知识体系更加有组织;大迁移:学科间和学年间的相互制约,从而使得学科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大突破:教师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将通过自我消化自己的能力或成就

对于历史教学,有时会有更专业和系统的研究,让学生搜集信息,学习调查。起初,学生们很好奇,积极学习但是这种热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老师的实际教学整合大单元教学于自己的课堂可以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拿唐代的发展历史来说,一个朝代由兴衰的历史是复杂的。通过对唐代发展的主要人物、事件的描写,使学生了解唐代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从而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每一个历史教学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特征等。对于大单元模型,可以建立单式模型。一元建构是大单元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既能保证单元间连接,又不互相干扰。但是,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单元教学也不一定能保持教学优势。此时,就需要主辅模式。将主讲材料与辅助材料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但是,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有限的单元内得到充分的理解。交叉模式是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有助于学习者放松,记忆更深。根据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华民族经过斗争和反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1894-1895年的抗日战争、八次联军进攻、南京大屠杀等,中华民族100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这些战争中死去的英雄令人难忘。 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总结单元,盲目记忆,学生不仅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这门课感到厌烦。它是在教育中引入大单位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利用大单元教学达到新高度

这门课的兴趣来自于各个领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他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是密不可分的,十分重要的。其结果是,历史课的课堂效率要高于其他课程。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为了应付高考。这一方法无疑能迅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

单元式教学具有高效、工作量小的特点。善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管理,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体制。循序渐进的进展原则上可以控制。据此,可选择分级教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适当的修改,以确保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听懂。

3.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举措。

(一)创造情境,形成主题驱动的主题知识单元

如果教室是滋润学生的肥沃土壤,那么情境就是养料,滋润“土地”。教学情境的创造是活动单元教学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创造具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秦汉大一统时期的历史”的过程中,笔者引入了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章,营造了一个以话题讨论为核心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收集证据,分析历史数据,解读历史论文,培养历史证据和历史解释等基本素质。

具体地说,在中国历史上,秦汉统一政体起着基础性作用。从这些基础效应的哪方面来看,学生不能直接从历史教科书中寻找答案,而是要整合历史教科书,收集证据,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

(二)计划活动,建立活动支持的活动单元 

它的目标是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协作与交流。设置实用性强、难度大的活动单元,设置相应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单元,平衡学科与活动的关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基于活动的历史单元教学评价环节将学科知识与活动单元相结合,培养多学科的基本读写能力。不仅可以构成一条“知识链条”,还可以使历史的知识系统得到充实,使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得到发展;又能让学生在历史证据、历史解读等方面,提高基于问题发现的活动单元;此外,本文还对文章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从而加深了对秦汉时期国家个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国家文化建构的认识。

结语

为此,老师要积极改变课堂教育观念,严格按概念教育的定义进行单元重点内容的集成,通过问题分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深刻剖析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讲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以便在大概念教学带领下,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杰,苏兴城. 唯物史观指引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思考——以改革开放史教学为例[J]教学考试,2022,(08.

[2]赵丽杰.大单元教学思想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实施[J]21世纪北京图文出版社.2019.05

[3]田洪欣.21世纪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开垦与分析探究.[J]华文教育出版社.2014.85.

[4]郭瑞.高中历史教学大单元模式初探——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为例[J]高考,202108

[5]刘梦瑶.活动型单元教学:高中历史单元教学的新模式[J]高中教学参考,201907.

[6]余祯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