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渗透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富娟、吕洁

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工业技师学院)842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职历史教师开始重视并强调思政教育渗透。思政渗透是指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这种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历史教育,让学生懂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接下来,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如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职历史;思政渗透;策略分析

正文


中职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渗透探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意识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近年来,中职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渗透逐渐受到关注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过去的事件和人物知识,更关乎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发展。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具体渗透。

一、思考中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对学科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中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全面,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性和价值观引导作用。有些教师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历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他们可能认为历史教学只需传授事实和知识,而不关注价值观和思想教育的培养。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有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他们可能仅仅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附加的元素,随便插入历史教学中,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思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展示存在不足。他们可能只关注一些大众热点话题,而忽略了更为深入的思想内涵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1.2学生对历史不够重视

当前中职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是影响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问题。部分中职学生可能认为历史学科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太大的用处,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正确认识。有些中职学生可能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缺乏对历史学科在培养自己的国家观、民族观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重要性的认知。历史学科通常需要较多的记忆和思考,在学习上对于一些中职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一些中职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家庭背景可能对历史学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1.3研究起步较晚

当前中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是对课程思政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与此相关的研究和指导文件相对较少。教师在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参考,容易迷失方向。课程思政的融入是一个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过程,但当前对于历史学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模式缺乏系统性探索。缺乏探索和总结的模式,导致教师无法借鉴可行的方法和经验。要求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然而,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机会较少,限制了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专业能力提升。

二、解析思政视角下的中职历史教学方式

2.1组织备课,引导教学

共同探讨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思政课堂。例如某职业院校组织历史教师展开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在活动上,教师首先认真学习了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新时期思政教育、历史课程的改革方向和要求。接下来,教师开展了课程思政的交流和探讨,梳理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紧扣新课标的方向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历史课程。通过讨论,教师们认为,历史课程可以在原有注重职业导向、培养职业素养的德育基础上,通过升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人格养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技能传授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达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效果。活动后,教师们迅速行动,集思广益,完成了文档处理模块和演示文稿制作模块的素材更新,以及配套习题库与考试题库的更新,同时继续深入探讨,观课听课,深挖课程思政最新最优素材,交流历史课程思政方法和心得、教学效果和反馈等。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知,拓展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丰富了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思政的视角。学校通过推动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不断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2摒弃老旧,优化观念

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训和教育学生,从古至今,这是一个造福社会的工程。历史学科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正确的历史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在经济、自由和个性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历史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放远教学目标,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历史的日常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思想,确保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例如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的教学时,中职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品读“百家争鸣”背景下的《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墨子》等千古巨著,它们都是展开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良好素材,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想品德和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意识,促进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形成,这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历史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这类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著作时,还要让学生深度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从中挖掘适用于现代的理念,做到古今交谈中的古今融合。[1]

2.3多样教学,推进传承

中职历史教师应积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智、礼、孝的优秀思想引入课堂教育,在教学中将现代思维和其进行融合,帮助学生学习卓越品质,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都可以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学内容中窥见,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思想成了我国中央帝制的主要指导思想,其中的仁、义、礼、智、信,直到现代社会都还适用于教育工作。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学中,其中辉煌灿烂的文学再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尤其是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一些诗词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值得学生进行深入的内涵研究,例如,林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不满与愤慨;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祈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念……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这类爱国作家的古诗词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历史教学的价值。

2.4家国教育,传承精神

中职历史教材包含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承担着向中职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学科教学功能。历史教师要重视中职历史爱国主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家国情怀精神。比如,在古代历史中,中华民族劳动者的智慧一目了然,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人反抗奴役、保卫国家的事件比比皆是。比如,在讲授隋唐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建议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对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概括和归纳。通过对此成果的探讨,使学生在交互式的交流中能集中精力学习这些优秀的成果,从而全面认识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明。受历史故事的启发,学生们可以有意识地比较过去和现在,总结经验,真正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劳动人民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如在讲“殖民扩张”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讲解殖民地人民的英勇抗争形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学生了解伟大的家国情怀,并学习历史长河中的各位英雄的爱国精神,形成热爱、敬仰民族英雄的家国情感。

2.5组织情境,深挖内涵

构建学习情境在中职生的历史学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情境可以推动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办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中职历史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本中和家国情怀相关的实例,然后结合本地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教学。例如“抗日战争”的内容时,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红色文化,植根于薪火相传的民族血脉,孕育于风雷激荡的革命岁月,传承于建设发展的辉煌征程,如今在新时代,正愈益焕发出盎然生机、展现出万千气象。笔者所在地重要的红色文化基地之一,这里的红军故事是开展家国教育的最好教科书,这里的战斗足迹如今依旧存在,革命先辈们把热血洒在了这块光荣的土地上,但这亡国的苦难和抗战的光辉历程必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记忆。如今“风展红旗如画”已经成为现实,那些流淌热血在抗战路上的英魂势必能够沿着红旗飘动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吧!虽然抗战时期已经过去,但这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还在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也成了红色文艺创作源源不断灵感来源。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堂课的内容;也让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明白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2]

2.6设置活动,传承文化

一名优秀的中职历史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不倦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促进他们良好文化、社会责任感和完善人格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天然教材,对于学生三观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中职阶段恰恰是学生成年前思想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初显。面临高考,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他们也会开始理性深入地思考社会生活的一些问题。除了在日常课堂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中职历史教师应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习生活。如进行实地考察,具体践行家国情怀教育走进展览馆或红色遗址切实感受当年抗战的艰辛,组织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本地的红色文化遗址,将课堂搬到红色文化遗址,现场聆听遗址背后的故事,让他们充分感受当地红色文化,并能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自己成长需要的精神品质。除了红色文化遗址,我们还引导学生到烈士陵园,去瞻仰先辈英雄的荣光,感受英雄的气节,自觉树立起文化传承意识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此外,还可以汲取文化的精髓,广泛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观赏和体验中得到高雅的艺术熏陶,例如,在传统节日时,同学们身着传统服饰,按照古人的庆祝节日的方式来过节,这就有效渗透了风俗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这是一次古今文化的碰撞,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三、结语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思政渗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历史教学通过思政渗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对于社会、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金华.探究新课标下中职历史思政教育的渗透[J].魅力中国,2020(44):142.

[2]魏佳艳.中职思政课与历史教学融合研究[J].甘肃教育,2021(23):24-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