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韩胜男

上马中心小学'266112

摘要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应突出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方法新颖性差,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动性较差;教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导致教师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与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情相结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比例,把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尝试着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估,发掘他们的数学潜能,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数学;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内容,研究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还能间接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将会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本文作者以上马中心小学为研究对象,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学模式不能及时更新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教学理念上已经落伍,在实践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这就制约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这一类型的老师认为,只要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所以,应该增加课堂教学的内容,加大灌输的力度,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的内容时,可以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直至能够熟练地掌握。这样一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兴趣缺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科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是,有的小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缺乏求知欲,对数学有一种天生的畏难情绪,很少有学生能在个人兴趣的引导下,实现高效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非常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得比较消极被动。

)数学学习唯分数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们都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速度,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加了他们的数学学习负担,不能让他们深切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转变他们的传统思维,不能只盯着分数,只关注分数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偏向功利化,应该采取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智力水平参差不齐

小学生的社会经历不多,年纪又小,因此他们在学习数学这种逻辑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强的科目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感觉,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学习基础和天赋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存在着诸多的障碍,难以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变革,将各种教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无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与平等教育的本意相悖,导致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持续下滑,同时,学生们也出现了很多消极应付的心理,很少有学生能够积极地、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脚步,并积极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举措

(一)提升素质教育比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性

除了成绩之外,老师们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特征,例如,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思维意识的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数学建模能力等,这些都是新时期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重视的,它可以帮助学生立足实践、注重创新创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尤其是如何将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教学活动主导者转变为策划者和解决者,让学生首先通过自学、互相讨论,找出学习数学的途径,在课上与老师、同学深入交流,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思维,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其数据分析能力,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生《四则运算》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对混合运算的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运算顺序,能够积极地探索和理解包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两、三步式题进行正确的计算,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教学,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给出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大脑意识,与传统的四则运算的公式和过程相比,其效率更高,学生更容易接受。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地抛弃被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教育公平、普及的实质。

(二)丰富教学的资源,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在黑板的帮助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这样一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并不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续提升。随着我国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一个内容丰富、过程完整的课堂,从而达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和引导的目的。首先,要确保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水平相匹配,不能为了“丰富”而“丰富”。在此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知识来自生活。使学生摆脱僵化思考方式,增加学习的深度。

比如,老师在教“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些和圆有关的历史故事,一来可以让学生们增长数学知识,二来也可以让他们对数学有更多的了解,三来也可以让他们在数学上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史料故事结合起来,通过演示的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穿插在史料故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记忆印象,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获得充分的启发。

)联系实际生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学生较容易掌握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改变了死记硬背的学习策略,不断促使自己减轻数学学习的压力。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门课。首先,教师提问:长方体与正方形体各有什么特点?此外,我们还针对长方体、正方体等进行了实践性实验。接着,同学们用手触摸长方体和正方体,数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多少个面,看每一个面都是什么样的图形,然后用表格的方式汇报。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应意识到,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并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情况,为学生开展一些实际的实验,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中的规律。

(四)以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身份进行重新定义,也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设计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了满足以上要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围绕着学习目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使学生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一)”这章节的知识点时,该章节要求同学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一些图形,其中就有轴对称图。然后,老师让学生观察土的结构特征,然后分组讨论哪些土的结构有相似之处。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可以大致总结出有些图形上下两部分可以重叠,有些图形无论从哪个角度对折都可以重叠。在学生们完成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要及时总结并点评学生们的研究成果,这时就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轴对称”这个概念了。完成以上思考环节之后,老师也可以给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时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线,通过上述以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环节,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点,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师从已有知识出发,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矛盾式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与新知紧密相关的旧知进行了探究。在教学中,应加强对知识的转换,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展示了两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并让学生对其面积作比较。经过观察、对比和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在使用数方格、重叠割补、目测等方法中,只有数方格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教师又问,计算平行四边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万一起了冲突怎么办?学生们带着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兴奋地学习了平行四边形。

(六)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之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心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它会伴随一个人一辈子。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既要从学生自身认识出发,又要从外部引导出发。然而,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处于“原生态环境”中,此时,学生的内心波动较大,言谈举止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很少有学生能实现自我认知这就需要外部的引导。

小学数学是一门充满了新鲜感、深思熟虑和复杂感的课程,想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想不想知道神舟系列飞船是怎么飞上天空的,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没有小数点的飞机会飞,想不想知道宇宙深处隐藏着的秘密?数学家们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小学生的思维非常简单,他们很容易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基础。其次,培养孩子对数学的信仰。这样,教师就能树立起良好的价值统筹观,起到表率作用,起到标尺作用。

结语

总之,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老师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能力,创新教学观念,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交流中来,增强他们的思想意识,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评价体系,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养.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1(003):94-95.

[2]刘志亚.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M].科技创新导报,2019(003):230-230.

[3]李才.关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03):94-95.

[4]常代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5]陈洋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D].集美大学,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