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如何优化中职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吕洁、杨富娟

阿克苏地区库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工业技师学院)842000

摘要

中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大力倡导“思政”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是教育课程的重要基础。中职思政课是强化国家历史教育的主要课程,说明了教师要强化历史教育,加强对国家历史的普及和宣传,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这是加强历史教育,强化学生思想素质成长的核心需求,也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中职历史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和认同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中职历史;思政教育;优化方式

正文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国家和国家历史是他们必须学习和探索的内容,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为了强化他们的思想历史老师要将历史知识和思政内容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调动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下,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历史将会更加灿烂。

一、解析中职历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积极意义

1.1弘扬爱国精神

通过历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的核心理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1.2培养历史民族观

通过历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认识到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形成积极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避免盲目崇拜、偏见和误解。

1.3增强思辨批判能力

历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研读历史事件和文献,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1.4提升社会责任感

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上的道德选择和责任担当,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1.5促进全面发展

通过历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历史不仅是一门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多元

智能和兴趣特长,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方面的全面发展。

总体而言,融入课程思政对于中职历史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国家观、民族观和爱国精神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分析如何优化中职历史学科课程思政教育

2.1提高认识,改革基础

课程思政教育能够开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教师必须牢记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使命,全面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将“课程思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紧密联系相连。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学识、气质、言行举止都在耳濡目染中感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必须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强化思政素养,在潜意识里形成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扭转对传授知识的偏重,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使历史教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促进者、支持者。所以,要重视组织课程思政培训。加强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学习,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增加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例如学校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展开问卷调查,明

确当前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出发,并以此为导向对教师展开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要经历混合、融合、化合三个阶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产生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帮助学生提升精气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系统的培训,教师能够从思想认识层面实现转变,认识到当前的历史课程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导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对国家、社会、家庭负有责任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时刻牢记课程思政理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进而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全员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人人均有育人的职责,课都有育人的功能”、课内课外共建良好育人氛围。

2.2发掘资源,丰富认知

中职学校的历史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图解链接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考虑课堂每个教学环节的需求,有意识、有计划地从教材中提取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案例,将其融合为思政教育学习资源包,指导学生借助素材,积极运用历史学习经验,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由古及今地展现现实。如此,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对历史教科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又能在历史课程中适时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中国近现代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教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梳理,并从中挖掘出对开展思政教育有帮助的典型资源,并将它们融合进历史课程教学。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单元教学中,我们会学到“土地革命”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认识1927-1937之间的革命历史,并及时提炼出土地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过程”“根据地建设的实践”等特定的教育性材料,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到共产党的发展如何与现实情况相适应,又是如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以及党是如何带领人们进行革命与斗争的,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前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可以看出,以鲜活、高效的历史课程为基础,挖掘并运用各种有用的历史材料,深入开展唯物史观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将知识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史实相联系,学会运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观点和方法来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建立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和自豪感,将他们培养成爱党爱国爱人民、具有深厚家国情怀、敢于担当时代责任的新时代人才[1]

2.3创设情境,激发学趣

思政应该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主题,而课程“思政”情景则是在历史教学中将多种生动的“事例”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情景”,使同学们能够在“政史结合”的环境中,深切感受到历史“思政”的双重影响,进一步激起学生们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比如,在进行《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繁荣单元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手段,精选播放《隋唐时期文学和艺术》小短片,引导学生们对隋唐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沉浸知识探究,感受中国古老文化和艺术的迷人之处。信息化教学情境历史课堂趣味提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让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得到充实,还让他们的历史学习志趣得到发展促使他们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加强。如,在漫长的历史中,英雄是发展推进的动力,他们是国家辉煌的印记,是民族坚强的脊梁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英雄人物作为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信息化课堂情景设计,充分利用先进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亲近英雄、认识英雄。并且,我们还可以将“恶搞英雄先烈”的案例进行展现,让学生们明白在网上对方志敏、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进行抹黑歪曲历史真相等恶劣做法,都是为了吸引眼球炒作,并以此让学生明白,污蔑英雄先烈不仅是不对的做法,还是违法犯罪行为。所以,在历史课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探索式学习环境,既能对革命英雄先烈的光辉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和弘扬,又能强化革命历史的积极影响,使学生们对革命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英雄先烈的铭记,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新颖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等时政案例引入历史课堂中,创造出问题探究情景,将历史学习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进行深层次的认识,提高历史课堂的时代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养成胸怀天下、关注家国的使命感和国际意识。[2]

2.4搭建平台,互动提升

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在教化人才、引导价值观念形成、培养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历史学科思政教育,不仅要依靠课堂主阵地,更要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校园历史思政工作,创造良好的历史学科思政教育环境,展示出历史学科独特的风采与亮点,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校园世界里,陶冶自己优良品格。为此,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活动,设置多种思政教育渗透途径。首先,中职院校及老师应注重教学观念更新与时俱进,准确掌握特点及课程思政需求,将校园文化、历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加特色鲜活课程,优化思政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创新性设计,构建校园文化学习平台,营造优良的思政教育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的学习。其次,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比如,组织学生社团、历史兴趣小组、专题报告会、故事会等,鼓励学生共同探究历史,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治情势和时期概况,提高历史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落实深入教育。再次是要注重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综合实践学习,并在适当的时候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开设历史研究性学习或是采用校本选修课等方式,与各专业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将历史学习与思想政治、专业技术、技能实训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最后,要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在理解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政治意识、法治意识以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例如,配合学校的共青团组织,组织新生军训国旗下讲话“贺中秋,迎国庆节”游园活动主题征文“就业方向和选择”问卷调查成人礼和宣誓活动“一二·九”大合唱比赛、“五四”文化艺术节“读史立志,争当跨世纪新人主题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让更多的文化走进校园,融入校园活动之中,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对思政教育功能进行渗透,让学生们在积极参加校园活动的同时,认识到从政治上学习历史、运用历史的重要意义,促使他们养成思政和道德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3]

三、结语

“史为良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中职学校历史课堂,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将“创造性”的历史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历史”为载体,以“思政”为依托抓手,以“共赢”的方式,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收获思政素养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海丽.思政教育在中职课堂的渗透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

刊),2020,19(06):79-83.

[2]魏佳艳.中职思政课与历史教学融合研究[J].甘肃教育,2021(23):

24-26.

[3]李小伟.中职历史教学中德育与思政融合探析[J].作家天地,2021

27):189-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