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园共育的中职幼儿保育心理学教学策略初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马莉

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省 抚顺市 113001

摘要

中职学生处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他们焦虑、迷茫,迫切地想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陪伴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中职学生的学习工作目前正处在一个困境:师生之间的交流、父母与家庭的疏离,使他们学习态度冷淡、生活中自卑;针对上述问题,应建立教师、校园、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从而为中职教师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家园共育的中职幼儿保育心理学教学策略初探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

中职教育;家园共育;教学策略

正文


中职教师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国家输出了大批专业技术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进行了重要奉献。然而,随着社会的科技进步,国家对于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职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建设,以满足国家对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奉献。为此相关中职教师在综合了自身特殊性的基础上选用了家园共育协同的育人方式,并希望通过家校协同教育教学方式的使用,与学生家长一同致力于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向前发展。

一、基于家园共育的中职幼儿保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一)家校双方对家园共育不重视

目前中职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合作缺少计划,大部分都是有事联络,无事不交流。对于教师来说,一种投入时间过长、资源投入过大、效果明显较慢的学习模式,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只有短期投入、即刻见效的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上了中职后,他们的未来计划无非就是找工作或者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父母、学生对读书的认识,从而使“知识无用”理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这种现象多见于工人、个体经营、商业服务业等职业的父母中,这些家长平日里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很大,只要不犯错误,不被欺负,学业有保障,父母就不需要太过关心教师的教学和学习。

(二)中职教师传统家园共育模式单一

目前,中职教师家庭交流协作仍处在起步阶段,形式单一、单向,学员基础薄弱,父母缺乏对孩子学习进步和成长的关注,主要是依靠老师的积极联络和交流,而未能真正地投入到教师教育学习工作中。目前,中职家园共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父母被动参与居多。然而,由于现实条件和认知因素的限制,父母常常处在被动地位,家园共育仅仅是形态上的,一般以学生学习居多,老师在出现重大问题时只能单方面联系家长进行沟通,而在班级学习和课程建设等领域方面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是极其有限的。

(三)家校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

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常常以家庭和教师的关系为主导,以单向方式传递学生关于教师的所有信息,而父母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学生的反馈和评估。作为家庭和教师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父母的反馈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师的信息传递常常是“有去无回”。许多父母把自己定位为“乙方”,把教师当成了“甲方”,许多父母在面对教师时会有一种天生的“不自信”感,“不自信”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觉得孩子上中职教师是因为他们的学业表现不好,缺少主动获得知识的动机。

(四)家庭与教师在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

家校双方缺乏认同性的根源在于对学生教育没有达成共识,即家校双方都致力于促进学生在学业、认知等方面的全面成长。然而,虽然目的相同,却无法掩饰家庭与教师之间不同立场所造成的合作障碍。中职教师在家庭校合作中过分强调教师自身的利益,更多地依赖于家庭与教师的合作伙伴关系来进行学习与教学,而父母的利益被边缘化。有些家庭认为,家园共育不仅增加了父母的负担,而且也是教师有意逃避教育责任。此外,由于距离家庭比较遥远,一些家长对教师的经营活动并不感兴趣。对一些父母而言,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他们在教师活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教师活动和父母的时间表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选择放弃。所以,如果家长和教师之间不能达成一致,那么“家园共育”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二、基于家园共育的中职幼儿保育心理学教学优势

(一)有利于实现教师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

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教师教育更加注重系统性和规划性,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能培育他们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操。教师教育拥有专业的教师,并且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而,教师作为一个集体场所,教学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并且形成一套完善的考核和体系,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应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实际需求。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首先,父母们对学生个人有着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家教更具针对性;其次,父母们与学生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树立起信任感,使得父母们更为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最后,父母们与儿童日常生活在一块,家教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教师有其独特的限制,其规划性和系统化不好,而且往往存在任意性。由于缺少专业指导,许多父母采取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而且不同的父母所教育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很难成为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家园共育,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育和家庭的优点,产生优点相互促进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职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的世界观、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部各种因素的干扰,缺乏有效的监护,致使"走偏"等错误言行的发生。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中职学生被分流到中职教师,一些学生产生了自卑、不自信、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一些学生沉迷于网游和电脑娱乐,从而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这些错误言行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中职教师的学习工作,也妨碍了学员的身心开发。家长是学员成才的摇篮,对他们的性格养成起着重要的意义,而这种错误言行的发生,正是家教失败的一个明显表现。通过我校的学习和教育,我们能够补充家教的不足之处,并且要求我校和家教的通力合作,帮助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培养正确的态度,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才。

(三)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家教的有效性取决于家长的文化素养、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因素。然而,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许多中职学生的家长缺乏文化素养和家教意识,他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另外,他们的教育方法也不够科学,致使孩子与家长相互之间存有隔阂,这种提问影响了家教的品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透过家园共育,能够让经验的老师为中职生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协助父母们提升父母教育的文化素养,并且让老师参与到家教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教师的参与能够有效地激发家庭的活力,不仅能够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还能够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三、基于家园共育的中职幼儿保育心理学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师和家长的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

教师应该改变对家庭教育协同的看法和心态。学习人员和教师是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家庭教育与校园协同的重视程度影响了协同的结果。学习人员是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是促进家庭与教师联合的强力推手。假如他们不能意识到家园共育的必要性,那么家园共育就不会取得实际成效。中职教师负责人应当深刻认识到家庭协作对于提升我校教育水平、推动我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采用得力举措加以推进。

例如,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举办专项座谈会、奖励座谈会等,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家庭协作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家庭和社会的协作中来,并不断改变教师对家校协作的看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认识到,家庭协作是为了更有效与学生沟通,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行为,这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教师作为中职教师家园共育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应该积极关注孩子及其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需求,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获得家庭的支持,鼓励家庭参加到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需要转变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参与教育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开展深入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摒弃"教学职责的绝对划分"的观念。家庭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职责,家长更是职责的主体,他们不仅要负责学习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他们应该与教师一起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并参与教师组织的家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庭和教师的教育活动做出贡献。

(二)加强家校组织机构建设,推动家校共育制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家庭,中职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由教师、年龄和学生三种层次组成的家庭会议,主席应该是家庭自主申报的,并且要考虑到家庭的主要职业历史、教育能力以及是否有时间参与,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些成员的加入为家园共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让家庭参加校园活动,组织应该明晰其责任,并为家庭提供有效的帮助。家庭理事会应该主动与家庭交流,适时反映家庭对该校的建议和诉求,并号召家庭支援该校的各项事业,为该校提供必要的帮助。

例如,家长委员会还应该参加教师教学和教育学习,结合学生的课外表现,向教师反馈意见,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调整提供参考,并参加教师发展等重大决策,以促进我校的成长和进步。通过适时了解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决策,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帮助教师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从而促进我校的稳定成长。为了促进家校联合,教师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父母委员的运行机制和激励,它们负责对父母委员进行学习,并制约组员们的言行。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更多的父母积极参与到家庭协作中来,为推进中职教师家庭协同工作打下扎实基石。

(三)拓展家校交流渠道,创新家园共育模式

在信息化建设社区中,中职教师应该运用手段构建一套有效的沟通网络平台,以完成教育信息化、家校互动与协作互联网信息化建设。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我们能够及时向父母展示学生在教师的读书和生活情况,让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教师的表现。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我们可以帮助老师提升教育能力。我们会在网络平台上向学生们介绍家庭生活知识和方式,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加强老师与学生互相彼此间的交流技术,进一步提高交流效果,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例如,为了更好地满足家庭教育的需求,教师在平台上设立了讨论专区,定期收集、剖析父母关注的问题,并请专家学者提供回答,以得到更多父母的信赖和大力支持。此外,教师还实施了远程家访,以提高校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这个平台,校长能够深入了解优质毕业生、心理健康困难毕业生的家庭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一个班级博客空间,教师能够将班级学习的相关文件、照片、文字和视频上传到该空间,孩子及其家长即可登录进行阅读,从而增加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提高父母对子女的认可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家校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而教师和父母的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才能更好的推动中职家校的发展。中职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师应积极发现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开展班级学习,了解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让他们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中职教师要在家校联合特训的过程中,加强家庭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扭转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尽可能地为父母提供全方位的德智体美劳,为父母提供一个良好的回馈依据。

参考文献:

[1]苏琰.为了学生的未来,携手共建家长学校——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家长学校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12):98-99.

[2]周嵘,王权芳.家校齐合力学生大发展——创新中职家校合作途径[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3):141-143.

[3]童朝芳.呵护健康助力成长——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J].家教世界,2021(21):59-60.

[4]罗丽芳.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06):136-138.

[5]何玉福.基于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2(12):52-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