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意义;途径
正文
前言
在新课标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课越来越引起教师的关注和讨论。但在目前高中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因日常教学任务繁重,常常只注重某一类教材,忽略了整体性的教学,只将其作为一种课外活动来对待。另外一方面,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所以存在着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对自己的自控能力,导致整本书籍的阅读表现出了更多的形式,没有能够将其优势和效果发挥出来。通过对《红楼梦》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探索了高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理论支持功能,并探索了具体实现的方式和路径,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整体教育水平,提高学生整体语言水平。
一、关于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几个问题
第一,部分区域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高中的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充分;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已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图书馆里的书籍数量也不多,不完整,这对学生完整地看书很不利。
第二,老师不重视对学生整体的学习;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仍受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束缚,存在着只注重基本功和分数,而忽略了整体阅读的训练等问题。
第三,整体阅读时长难以保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家长们因为外出打工,把子女丢给了老人。儿童与长辈同住,缺少家庭环境的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这就使得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整体阅读的重要性,也就很难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二、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通过一本完整的书,可以拓宽孩子们的中西文化的眼界,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文化素质,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中西各种语言的独特韵味,从而养成一种很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同时还可以累积很多关于世界各地的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孩子们的阅读速度更快,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语文阅读水平。在读书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创造出一个宽广的天地,这个天地充满了无穷知识,在这个天地间飞舞,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1]。
三、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整本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不仅要粗浅地了解整本书的总体结构,而且要在情节的中心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把教育思想正确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阅读习惯中,从而达到整本的阅读教学效果[2]。因此,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解读全部内容。以《红楼梦》为例,教师在阅读时应坚持“整体性”原则,以《红楼梦》为主线,使整本书的解读合乎逻辑、循序渐进。《红楼梦》到底说的是什么?请谈谈你对阅读的感觉。你是否愿意以《红楼梦》中角色的身份去经历自己的生活?这是为什么?通过上述几个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逐步阅读《红楼梦》,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挖掘其中的精华。
四、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思想
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当在开始时突破创新教学模式的难点,认识到整体阅读对提高写作和理解的作用,并根据班级的语文阅读水平,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应用[3]。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指导他们以学习为主要内容,克服自身惯性,保质保量地将整本书的阅读任务进行到底,要将语文思维进行有效地运用,对更深层的读写问题进行探索,以实现提高阅读水平。
(二)提倡自主性的读书
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我们指出,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个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的老师要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体,让他们展开个性化的阅读,能够对语言的深度有一个准确的掌握,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4]。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时,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自主朗诵,并让他们在朗诵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剖析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注意到了人物的语言,行为的描述,另一些学生则感受到了文本后面深厚的文化积淀。利用发展自主式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促进他们的思维的开放性,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文化和语言感知能力。然后,指导学生通读《红楼梦》,并进行反思,例如从对角色的描述、对语言的描述等方面来讨论。就拿《红楼梦》里的一个典型角色王熙凤来说,学生可以通过通读全书来体会这个角色,并对其所处的时期特点及悲惨的人生结局进行剖析。作家以王熙凤为例,用言语来描绘她的性格,极富感染力,《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多才多艺、性格率直的女子,却因贾家的衰败而悲惨地死去。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一方面描写并赞扬了她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她残忍的一面,不仅完美地塑造了这个角色,同时也凸显了作者对封建时代的批判精神。
(三)指导学生思辨性阅读
在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各种教学内容展开内涵式的重组,让他们从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而不只是将他们的思维限制在寻找知识上,更要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写。教师可以通过“知人论世”的方式,将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其他作者的著作结合在一起,重新构建出作者的“内含”,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归纳,比较,评价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5]。
例如,在《红楼梦》中以“内含”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组,从而使其成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举例来说,透过一些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史料,可以让同学了解那个时期人民的生活状态,并引起同学们的深思:“贾府这种豪门大族,为何会衰败?”《红楼梦》对那个时代的什么情况作出了反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生活状态,从而分析作者为何能创造出这样的巨著。学生通过对所学资料的整理,利用“知人论世”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水平。经过“内隐重构”,学生可以认识到,各种素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如果能够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就可以对该篇文章有一个更好的理解,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更深层次地挖掘出他的创作思想。藉此,不仅提升了整体阅读的经验,同时也提升了思考的技巧。
(四)在整体阅读中培养审美能力
1.红楼的人物美
有些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尽显悲剧美,作者让人物逝去,空留读者回味。
曹公笔下的《红楼梦》人物场景极显悲剧美,乐景的描写实则暗含悲剧之情,这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常用手法。有晴雯撕扇的张扬、率性之美、湘云醉卧的醉梦沉酣之美、宝琴立雪的高洁之美,亦或是宝黛共读西厢、宝钗扑蝶……群芳落,红楼散,黛玉从葬花到焚稿断痴情,再到魂归离恨天,俏晴雯补裘,探春无奈远嫁,红楼梦的大起大落展现了大观园女儿们的悲剧结局。
曹公笔下的人物形象之美也让人难以忘却。笔者喜欢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高洁,书中也有“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花魂”的描写,她“莫怨东风当自嗟”展示的形象就是诗意美;而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即是“可叹停机德”“山中高士晶莹雪”,展现的是含蓄美。这些难忘的人物形象都是曹公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红楼群芳始终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3]。
2.风俗美和文化美
曹公在红楼世界中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风俗。元宵节、芒种节、端阳节、乞巧节、中秋节、春节在《红楼梦》中皆有描写。大场景元妃省亲的故事就安排在元宵节期间,小说中写到元妃命太监送灯谜,贾府上下都沉迷于元宵节的喜悦;芒种节时,大观园的姑娘们给百花饯行——“赏红”“扑蝶”“插花”,如此良辰美景,寄托了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曹公的人物描写尽显传统文化之美。《红楼梦》中有很多对于人物的外貌描述,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了解:学生可以将林黛玉外貌描写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在中国传统思想里,远山眉是美女、诗意和忧愁的象征,林黛玉的忧愁,黛玉葬花、黛玉咏白海棠、咏菊花都符合该文化背景。
此外,大观园的植物选取也符合文化背景,别出心裁。曹公精心选取自然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深受文人墨客喜爱的植物,如潇湘馆的翠竹、芭蕉、梨花、青苔等;怡红院的西府海棠、芭蕉、月季等;蘅芜苑的薜荔、藤萝、蘅芜、风莲等。植物的选择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又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这些富有美感力量的景物搬入大观园中。
(五)合理评价,明确目标
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避免单一的评价方式带来的偏见和不公。例如,在考试中除了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的题目,以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评价机制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例如,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最后,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还需要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2. 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也可以通过小测验、作业等方式,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
3. 提供积极的反馈
积极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口头表达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赞扬,即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六)创造环境,鼓励参与
1. 尊重和理解的氛围
首先,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尊重和理解的氛围。这意味着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应被认真听取和考虑,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与主流观点一致。此外,教师还需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感到舒适,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安全的学习环境
安全的学习环境是积极学习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感到安全,不会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批评而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并确保这些规则公平地适用于所有学生。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积极的学习环境还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这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电子教材、在线资源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来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讨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整体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建立起一种终身的学习理念,即要立足于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使阅读能力、习惯和素养得到均衡、健康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志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0(35):121-122.
[2] 柳银亿.浅析在整体阅读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考试周刊,2020(94):31-32.
[3] 李肖霞.新课标下高中整体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J].高中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1):19.
[4] 蔡小琴.借助整体阅读,促进高中语文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20(11):61-62.
[5] 王清花.高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48):48一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