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秋莲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区县沙田镇马峰小学 ,广西贺州542809

摘要

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阶段,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较以前要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推动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引导学生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材为本,夯实学生的基础,与生活紧密联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新一轮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课堂互动,重视教师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此,年级数学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小学中期,数学既是低年级阶段的延续,又是今后数学学习的保证,它是一个持续而有间断的过程,对将来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已有多年,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仍然有部分教师与新课程标准不相适应没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首先,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上有偏差,认为新课改就是换一套书、修改一些内容、修改一些知识没有针对特定的学习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也导致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一言堂”的做法,重“教”轻“学”,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的退步。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剖析,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缺乏弹性。其次,如果将“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理念理解为“减负”,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基于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际上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做到师生同步让学生在教室里学习。尤其是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陈旧,与时代脱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数学具有抽象和逻辑化的特性,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很难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活动,因此,老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二、小学中段数学教学策略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有效的课堂,就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愿意积极地参加到学习中来。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逐渐提高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目的。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毕竟现实中隐藏着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对这些知识也很熟悉,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直线、射线和角”这课时,为了让小学生们对本节数学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用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与案例来引入课程内容。老师先到小学去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中,有什么东西上有直线、射线、角等形状?”教师出示手电,把它的光照亮了课堂的墙壁或天花板,让学生看一看,然后说出这支手电的光是不是一条光。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并且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当老师开始正式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充满着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的教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的实践性,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二)实现翻转课堂,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整合

许多学生的数学生活场景能够和课堂上的内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区别地进行取舍和整合,保证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性学习互相结合,提高学生情感参与程度,保证学生的数学课堂可以取得最好的学习结果。首先,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做到主动提问,将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对已学到的知识要少讲甚至不讲,对未掌握的知识要精讲多讲。比如,在教小数乘小数的时候,老师要根据特定的情境,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方式,能够将小数乘小数的运算做得很好,要指导学生学习利用转换的方式来解题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离不开数学,并为我们所用体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数乘法。在课之前,老师可以允许学生自己进行本节课的内容的学习,并且在课本或课前知识卡上标记自己已经掌握的和尚未掌握的教学内容,这样老师就可以在课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在上课时,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对自己班级的白板进行测试,由此引出上课的内容,并且在课上对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精讲。

 

)组织游戏,强化学生的体验感

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数学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并安排一些趣味盎然的游戏教学,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持续增强他们的体验感。提升课堂效率。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章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各类问题呈现在大荧幕上,并在各个萤幕上设定倒数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个人和团体的比赛,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决定比赛的结果。这时,每位同学都能主动投入到教学中,并在玩耍中持续感受,使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学习有创意的处理问题和得到正面的情绪经验。在教学中,通过设置一些小的游戏,既能使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又能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让教学活动进行得更为顺畅,帮助同学们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他们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缩短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四)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主要年龄是6-12岁,所以,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注意力大多不能高度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而在小学阶段,游戏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学习方法,它可以被老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利用游戏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也有助于学生在数学上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活动后,教师要充分掌握游戏与理论教学的时间,使其专注于数学教学,这样,在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在《乘法》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把游戏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快速地掌握和使用所学的知识。老师可以把“大富翁”和“乘法口诀”结合起来,老师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组,老师就是“法官”,只要学生回答出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就可以摇骰子。老师要引导全班同学进行乘法口诀的温习,避免出现学生过于沉迷于游戏而忽略实际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把游戏和数学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师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通过分层、异步的方式,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有效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识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小学数学老师要灵活地使用分层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定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公开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讲授《简易方程》知识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确保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较难的题目,在问题探索中树立自信心。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老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给学生设置一些难易的任务,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进行有效的学习,记住课本上的所有重点,并且能够运用它们。对于优秀的学习者,老师要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挑战的题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开展层次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能力,适应多样化的需要,形成良性的师生交往环境;从而达到分层、同步”的教学目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的教育目标是天真的小学生,他们大多喜欢玩,也喜欢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出直观的、游戏的、生活的情境通过问题化教学情景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景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更顺畅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比如,在《圆柱与圆锥》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如:“圣诞节的尖顶帽子,圆柱形的摩天大楼,电线杆水杯子等,都是用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圆柱、圆锥。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想一想生活中与圆柱、圆锥相似的物体,以此来激起学生的思考和解答的欲望,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起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热情给调动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更接近于数学学习,使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

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感受到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经验,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老师要给学生挑选一些合适的数学问题,比如,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老师要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行引导,在这个时候,老师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组合图形。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特点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并通过折、比和量来感受各种形状的特点。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得到各类图形的不同特点的实际经验,这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受到数学的学习过程。

八)降低学生的作业负担,并充分发挥家教的功能

随着“双减”的实施,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课外,家庭作业都会相应的降低,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几年,学校对家教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补习班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作为父母,必须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此,老师要与学生的父母进行积极的交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家庭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当我们谈到“拆线统计图表”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在一周的时间里,家里的开销是多少。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可以用电子付款凭证来记录自己的支出。再写一张拆线图,让家长和同学一起分析,归纳出造成这种情况的缘由。最后,请同学们完成有关资料的汇报。这样的作业安排,可以减少学生的作业,不需要额外的作业,也可以让父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此外,还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善学生的作业质量。“不但丰富了教学设计的方式,而且还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段小学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已逐步适应,并且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数学能力水平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为此,教师可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在小学中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算能力、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的培养。所以,小学高段的数学教师应该与所教授的内容相结合,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对数学课堂进行设计,并以该年龄段的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创设一种趣味、合作、平等的数学课堂,通过推动课堂的转型,从而达到有效的构建品质课堂的目的,推动现代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陶武.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63.

[2]汤二明.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66.

[3]王文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J].新课程,2020(48):163.
[4]王秀芸.浅谈小学中段数学高效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2):125+127.
[5]吴玉军.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方法刍议[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114-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