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激活课堂——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许姿慧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南城第二中学学校,江西省抚州市 344700

摘要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优化学习流程和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评价,激活课堂氛围,促使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阅读与写作发展不均衡、应试教育导致程序化读写以及传统教育偏重读轻写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构建策略应包括创新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流程,注重以探究发现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及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智趣化的评价体系。基于此,这一模式的建立有助于促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平衡、程序化读写在应试教育中盛行以及传统教育倾向于重读轻写等问题。这些现状导致学生在语文学科的整体素养培养上存在欠缺,仅注重考试技能而忽略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限制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更为综合、开放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使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文学习经验。基于此,接下来旨在探讨并构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创新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为目标,推动语文教学迈向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现实社会需求的方向。

一、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简述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有益而创新的教学模式,其旨在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更为综合和深刻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强调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关系,使其成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独立对待,学生只是被要求掌握阅读或写作的技能。然而,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阅读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被视为启发写作的源泉。通过深入阅读文学作品、文章和各种文本,学生能够感知语言的美感、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阅读成为一种启迪,激发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与此同时,写作也不再是被动的任务。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想法。写作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过借鉴阅读中的经验和启示,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互动关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使他们在表达中更富有深度和广度。这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技能的简单堆砌,更注重对语言运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语文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这一模式有助于弥补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取得均衡而全面的进步。传统上,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孤立地进行,导致学生在其中一个方面有所突出,而在另一个方面相对滞后。通过读写一体化,学生能够更好地将两者融为一体,实现全面发展。其次,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应用,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语文变得更加有趣、实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此外,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打破应试教育导致的程序化读写。学生不再仅仅注重技能训练,而是更注重对语文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这一模式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通过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其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构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推进语文教育创新的重要一步。通过此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学生更广泛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挑战。

三、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均衡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阅读方面,学生往往面临对文本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困难。由于应试压力和传统教学侧重知识灌输,学生更倾向于进行表面性的阅读,而缺乏深层次的阅读策略。这导致了学生在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上的相对薄弱。与此同时,在写作方面,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叙事能力亦存在欠缺。由于传统教学注重形式与规范,学生较为倾向于机械性地应对写作任务,缺乏对写作目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深刻理解。这使得学生的写作缺乏个性和深度,更多地呈现出机械的书写风格。因此,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阅读策略和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培养深入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程序化读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试教育背景下存在明显的程序化读写问题。首先,考试导向的教学使得阅读和写作更多地偏向于应对考试要求而非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学生倾向于追求短期应试效果,而缺乏对语文深度的理解和对文学情感的体验。其次,由于应试教育注重标准答案和模板化写作,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形成机械的套路和模式,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表达。他们更关注如何迅速获取测试所需的信息和应对题目,而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品味和对写作技巧的有机运用。此外,应试教育使得阅读和写作变得孤立,成为独立的技能训练,而非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学生在应对考试时可能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而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和对写作目的的深刻把握。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强调对语文素养全面培养,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参与阅读和写作过程,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的考试成绩。

(三)传统教育重读轻写

当前,教学注重知识传授,更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锻炼,但在实际应用写作中存在相对欠缺。传统模式下,写作任务往往被视为对阅读的简单延伸,而非独立的思辨和表达过程。其次,传统教育模式偏向于对古典文学经典的传授,强调文言文的阅读,而忽略了现代文学的重要性。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文本时,缺乏对当代语言表达方式的熟练掌握和创新运用。此外,传统教育往往重视规范与格式,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写作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则相对疏于培养。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迎合教师的期望,而非真正发掘和表达个体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因此,解决传统教育下重读轻写的问题需要重新调整教学理念,平衡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强调写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思考和表达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四、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新教学设计,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之一是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不仅仅应包括对文章表层内容的理解,更应该涵盖对作者背景、时代背景以及内在情感的深刻理解。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关注事实,更关注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创新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讨论、文学赏析分享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感。这不仅使学习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还意味着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展示独立见解,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发展出独特的风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总体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设计是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个性化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二)优化学习流程,施行以探究发现为中心的“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包括创新教学设计,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以《三峡》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新教学设计,使得学生更为主动参与、深度理解,并提升阅读和写作的一体化能力。除了传统的了解重点、背景和作者信息外,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提问关于作者选择三峡作为创作主题的原因,或者鼓励学生猜想文章可能的情节走向。这样的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动思考,也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还可以引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互动性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之间的思想碰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章的内涵。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设计还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支持,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感受。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能力。创新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提高他们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

(三)“教·学·评”一体化,施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智趣化的“评”

在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中,施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智趣化的“评”是重要方向之一。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例,通过一体化的评价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实现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深入人物关系的解析,引导学生理清文本中的人物脉络。通过角色关系的剖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社会背景等,培养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教师在评价中可注重学生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准确理解,从而引导他们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体验。其次,评价中要注重对生字生词和优美语句的重视。除了简单的词汇掌握外,更要关注学生对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通过对语言表达的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更灵活地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此外,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学生在文学作品解读和写作中独特见解的肯定和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这有助于形成更为智趣化的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在读写过程中形成更为独立和深刻的见解。总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通过全方位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综合能力。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智趣化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和“教·学·评”一体化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取得更全面的发展。当前教育背景下,阅读和写作发展不均衡、应试教育程序化、传统教育重读轻写等问题亟待解决。初中语文教学应积极适应新时代需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维。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整合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在文学的海洋中自由驰骋,形成更为自主和全面的语文素养。未来的语文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为核心,为他们打开文学之门,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塑造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段华敏.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06):52-53.

[2]吴迪.读写一体化理念下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3.

[3]纪兰.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语文,2023,(12):97-98.

[4]郑冬前.读写在碰撞中闪光——探究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7):23-25.
    [5]令永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