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合,多元渗透——浅谈“读写一体”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读写一体”;初中语文;应用
正文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大挑战。传统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割裂开,导致学生的学科能力不够综合。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界开始关注“读写一体”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这种模式强调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使其相互促进,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入地发展语文能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读写一体”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课堂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读写一体”理念的价值
(一)有利于教学资源分配的优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读写一体”理念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有利于教学资源分配的优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常被独立对待,导致教学资源的单一利用。而“读写一体”模式的引入,使得阅读和写作形成有机联系,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利用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统一的主题或文本,将阅读和写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避免了资源的碎片化使用。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不仅仅包括教材和资料,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读写一体”理念,教师可以更灵活地组织课堂,将阅读和写作的要素融入讲解和引导中,使得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顺畅地进入写作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资源的优化使用还体现在对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更灵活应用上。通过引入多样化的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教师能够更生动地呈现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更能够培养其对多媒体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读写一体”理念的引入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使得教学更为灵活多样,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科整体性,而“读写一体”理念正是有益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更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科整合的要求,推动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形成更全面的认知结构。“读写一体”理念有助于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要求。通过深度阅读文本,学生被引导思考作者的意图、背景以及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而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创意,培养了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这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追求。此外,通过“读写一体”理念,教学可以更好地契合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学科互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之美,通过写作表达内心感悟,从而在学科互动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语文体验。因此,“读写一体”理念的应用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更能够推动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养。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读写一体”理念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取得更为全面、深刻的发展。通过“读写一体”模式,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能够感知语言的美感、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作者的表达技巧。这种感知不仅仅是对文字层面的理解,更是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和把握。学生在阅读中领略到语言的多样表达形式,从而提升了语文的审美水平。其次,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有目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想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热情。通过实际动手撰写,学生能够将阅读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升了语文素养的实践性。“读写一体”理念还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能力。通过深入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提升对文学的鉴赏水平。这种深度理解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对文学的独立见解。“读写一体”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深度阅读和有目的的写作,学生不仅在语言运用中更为熟练,同时也在文学领域更具深度和广度。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业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学科教学存在着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模式,学生往往在技能训练中缺乏对语文整体的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难以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语文教学需要更贴合当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应试教育压力,过分注重考试技巧和应试能力,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实际运用理解不足。同时,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应试性的记忆,而非深入思考和创作。然而,现代社会对综合素质的需求逐渐凸显,语文教育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和团队协作等。此外,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元、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科内容更具吸引力。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既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将“读写一体”理念融入教学,成为突破的重要路径,有助于促进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三、基于“读写一体”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基于“读写一体”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范进中举》为例,教师不仅要对故事进行解析,使学生读懂故事本身,更要在教学中进行深度延伸,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故事背后的历史背景。在讲解《范进中举》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明代科举制度,阐释中举的含义。通过了解科举制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范进中举所带来的荣耀和喜悦。这有助于学生将故事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形成对封建社会的整体认知。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通过讲解官绅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活动情况,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社会的敏感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通过深入了解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范进中举所背负的责任和压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制度变迁的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总之,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延伸,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还能够在阅读中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社会的深刻认识,实现“读写一体”理念的有机融合。这样的高效语文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更促使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有深度、广度的表达。
(二)以课文为中心讲解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在基于“读写一体”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以课文为中心讲解写作技巧,是一种极具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朱自清的《春》为例,通过深入讲解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表达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解析作者如何以五个特写镜头为核心,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学生能够领悟到写景类文章的组织方式,明白如何通过层层叠加的描写手法,呈现出一个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场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构思和组织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深入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尤其是作者使用的比喻和排比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作者为何选择这些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更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达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在讲解修辞手法的同时,通过挖掘作者对春天强大生命力的描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主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在写作时更富有情感表达。总之,以课文为中心讲解写作技巧,有助于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构思能力以及修辞表达能力。通过深入理解和模仿优秀的写作范例,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实现“读写一体”理念的有机融合。
(三)以课文为中心分析文章结构,提升学生的框架构建能力
以《春》为例,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达到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的效果。首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春》的整体结构。强调文章分为“盼春”、“绘春”和“颂春”三个部分,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主要逻辑。其次,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笔者将“绘春”部分更为详细地呈现给学生。明确指出“绘春”是最核心的部分,其中包括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绘画的手法,展现出春天的生动景象。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还能够培养框架构建的能力。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形成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进行有效组织的能力。因此,以课文为中心分析文章结构,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和学生互动,有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更容易理解文章的结构,培养框架构建的技能,实现“读写一体”理念的有机融合。
(四)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分析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
在基于“读写一体”理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以写作训练为中心分析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过零丁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蜀道难》为例,通过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文,教师可以达到多重教学目标。这种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诗歌内容。通过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文,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原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进而进行恰当的转换和调整。这锻炼了学生对诗歌深层次理解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其次,这种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原有的古典表达方式转换为现代语言,使诗歌仍然富有生动感和表现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写作的能力。除了续写和扩写,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缩写,或者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的多样化写作训练形式,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提升了他们在语文写作方面的综合能力。通过以写作训练为中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深度,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还能够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这符合“读写一体”理念,通过实际动手的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结论;
综上所述,在构建基于“读写一体”理念的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时,通过深度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语文素养、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表达能力方面都得到了综合而深刻的发展。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运用多样的写作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和主动性。通过课文分析、结构讲解和写作拓展,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了对历史、社会的敏感性。通过改写、仿写、缩写等写作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写作能力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业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基于“读写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荆倩.浅析初中语文读写一体项目化学习中创新素养的培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3):33-36.
[2]时彦雪.初中记叙文“读写一体”写作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
[3]廖春华.读写一体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1,(22):125-126.
[4]王秀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57.
[5]裴慧莹.基于读写结合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