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构建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认知框架;教育创新
正文
引言:大概念是一种认知框架,其内涵包括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怀特海特和杜威等学者提出的大概念理论强调,教育应当致力于让学生形成少而重要的思想,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教育者提供了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认知的方法。
一、大概念在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中的意义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引入大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跨越学科的界限,更能促使他们深刻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通过大概念,学生得以将美术作品与历史、科学、文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更为综合的艺术认知。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更能培养其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此外,大概念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使其在美术创作中追求更深刻、更广泛的表达,为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概念统领下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选择关键大概念
在构建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时,选择关键大概念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主线和基本方向。以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为例,我们可以选择关键大概念为"表现与情感"。这一概念涵盖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既包括了技术性的表达,也涉及到作者对主题情感的投射。在花鸟画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大概念理解画家如何通过线条、色彩、材质等形式元素表达花鸟的生机与情趣,以及画外之意的情感内涵。同时,关注人物画中的“情性”,学生可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表现,从线条和色彩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状态。通过选择这一关键大概念,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艺术作品,将视觉表达与人文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这一选择也有助于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在美术领域的同时,深化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解。例如,通过文学作品解读花鸟画或人物画中的情感,或者通过历史背景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情境。这样的跨学科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更全面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制定教学目标
基于大概念"表现与情感",明确跨学科教学的目标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学科知识的培养包括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要素的理解,以及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的交叉融合。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同时,通过对历史、哲学等学科的视角,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脉络。其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深入分析形式元素和情感表达,理解不同风格作品的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的特征。通过提出问题、比较分析作品,学生将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最后,注重创造性表达的培养,学生将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如模仿、创作等,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表达中发挥自己的创意。这种综合性的跨学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个体。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学生除了通过审美角度分析画作的构图、线条运用等形式元素外,还可以通过历史学科的视角解读画中反映的社会风貌,同时通过创作活动表达对这一时代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样的综合性培养将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和深刻的学科认知。
(三)设计跨学科教材
设计跨学科教材需要紧密结合选定的大概念,以"表现与情感"为例。首先,选择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比如挑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如《清明上河图》。通过对此作品的形式要素(线条、色彩、构图)和内容要素(社会风貌、人物描绘)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其次,分析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通过历史学科,探讨《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画中呈现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通过地理学科,分析画中的建筑布局和河道情况,了解当时城市的地理环境。通过文学学科,挖掘与画作相关的古文学作品,如唐代王维的诗篇,进一步理解文学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设计跨学科教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例如组织小组讨论、文献研读、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设计一系列任务,如绘画实践、历史背景研究、文学作品创作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能够全面提升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等能力。
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多个学科领域间建立联系,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科素养。这样的教材设计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应用水平。
(四)实施多元评价
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运用大概念的能力,同时考察其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创作评价方式,如美术作品展示、创意设计、手工制作等,以评估学生对所选大概念的艺术表达能力。这包括他们是否能够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创作,展现其对大概念的深刻理解。其次,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就绘画作品进行小组交流,让他们从历史、文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角度解读作品,展示其对于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这有助于考察学生对于大概念的深层次理解,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概念与实际学科知识相结合。最后,引入同行评价和自评互评机制,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评价,反馈和分享经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
(五)促进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项目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团队中跨学科合作的能力。首先,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分享各自对大概念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丰富对大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探讨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时,学生可以结合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共同挖掘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发挥各自的专长,形成学科之间的良性互补。有的同学可能擅长文学解读,有的可能擅长历史背景分析,通过合作,他们能够将各自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全面的理解。此外,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共同完成项目、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团队中成员的观点,提高沟通协作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通过小组项目的方式,共同设计美术创作、撰写综合性报告等,不仅有助于深化他们对大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更广泛的学科应用场景。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需要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挑战,培养出更全面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对大概念理论的研究,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知识的结构和组织,也为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大概念的统领下,教育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全面发展的能力。通过构建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我们有望培养更具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艺术人才,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婧.大概念统领下构建高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23(05):165-167.
[2]陈逍怡.高中美术教育中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高考,2023(22):162-164.
[3]彭怡君. 跨学科理念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图像识读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