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问题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问题
正文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4,“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1]4,“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1]2。因此,“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体现层级间逻辑关联,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1]47-48由此看来,初中英语教学基于核心素养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成为必然。但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在这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引起了学界关注。曾文婕提出从教师、学生和资源三个维度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基此建构学习为本课程的目标转化原理,但缺乏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案例分析。[2]李宝荣等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单元目标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课标要求不符。二是缺乏整合意识。他们还提出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的原则和策略,但案例仅限于单元目标教学设计,未提供丰富的课时目标教学案例。[3]78-79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视角,结合目标制定的相关理论和外专委“2022年中学英语课堂英语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这一国家级、富有教学水平代表性活动中的课时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中存在的五个较为典型的问题,以期引起一线教师和师培相关人士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
一、按照教学程序(行为)或学习过程(行为)陈述教学目标
Norman E. Gronlund, Susan M. Brookhart认为“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教学—学习—评估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在选择教学过程和教学材料之前,必须了解自己希望学生达成的目标是什么。那么就要弄清楚表征这些学习结果的表现性术语,准确把握当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时能做什么[4]5......即根据预期结果来表达目标[4]4......用这样的方法来陈述目标,就澄清了学生能够通过做什么来证明其学会了什么,以及根据学生可测量和可观察到的学业行为来明确教学目的究竟是什么。依据预期学习结果来表达目标,可以明确教学的焦点,也为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提供了依据。”[4]5根据《课标》,“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1]48,那么教学目标应陈述“为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学生达到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
在本文所关注的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些教学设计案例是按照教学程序(行为)或者学习过程(行为)陈述教学目标的,并不符合目标的陈述方式,无法显示教学带来的预期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究竟是什么。
比如,在“外研版九上Module 4 Home alone Unit 2 I became so bored with their orders that I wished they would leave me alone.”课例中,第四个目标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安排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提升劳动技能意识,早日成为能够自食其力、有生活技能的人。”在“人教版(Go for it)八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课例中,最后一个目标为“在单元主题下,通过文本的学习体验过程,让学生能尊重文化差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意识)”。显然,这些目标陈述的都是教学程序(行为)。
在另外一些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学目标则陈述为学习过程(行为)。“冀教版八上Unit 4 My Neighbourhood Lesson 23 People in My Neighbourhood”课例中的教学目标陈述便是如此: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s will
1.Learn to describe working people with specific examples.
2.improve the reading skills
1)to predict the main idea with titles and illustrations.
2) to abstract fur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tent.
3. Realize the hardship of ordinary jobs and the greatness of ordinary people,whieh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future plans.”
在“外研版九上Module 12 Save our world Unit 2 Repeat these three words daily: reduce, reuseand recycle.”等课例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上述教学目标陈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目标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到位。
二、陈述具体教学目标的表现性术语过于笼统、不够清晰、规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各层级目标要把预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其中......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1]48R·W·加涅等学者提出了陈述能传达期望的表现性目标应具有的五种成分:1.情境(习得的结果得以表现的情境);2.所进行的学习的类型(“习得性能”的动词区分了学习类型);3.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4.可观察的行为(行为动词);5.适用于行为表现(可接受的行为表现)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5]132 Norman E. Gronlund, Susan M. Brookhart认为“目标应简要地指出教师所期望的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业表现”,[4]9“在表述具体学习结果时,要用一个能可观察的学业表现类型和教学意图具体化的行为动词(如“辨认”、“描述”等。)”[4]39 “因此,在编写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选择行为动词是重要的一步。一般而言,选择行为动词要符合两个标准:(1)能非常清楚地传达教学意图;(2)能非常明确地表征学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后的行为表现。”[4]34
在此文涉及的一些课例中,存在着陈述具体教学目标(预期的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表现性术语过于笼统的问题。比如,陈述目标时运用“了解”、“理解”、“加深对......的理解和认同”、“发展......的能力”、“推进”、“感悟”、“掌握”、“增强/提升/提高/培养(意识、能力)”、“感受“、“有效记忆”、“促进”、“意识到”等之类的表达,不符合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陈述模糊,既不能清楚地传达教学意图,也不能明确表征学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后的行为表现,做不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故而对教学不大有用。如“人教版(Go for it)八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课例中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图片,free talk等方式,学生能读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生词语音和词义:lunar,dragon boat race,salted egg,reed leaves, dumplingswrapper等及能运用文本中介绍节日和食物做法的句型It's a time to/Theycelebrate it/First,Second,Finally...(语言能力)
2.通过阅读文本的学习,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提取阅读文本中关于描述感恩节时间,活动和食物制作的句型结构。(学习能力))
3.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新的问题,能运用所提取的句型来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食物和自己喜欢事物的制作过程,并且能够对他人的分享进行判断和评价。(思维品质)
4.在单元主题下,通过文本的学习体验过程,让学生能尊重文化差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意识)”
目标1未说明学生能运用相关句型具体做什么事。根据R·W·加涅等学者的五成分目标陈述框架,该目标缺乏情境(习得的结果得以表现的情境)、行为表现的内容或对象和适用于行为表现(可接受的行为表现)的工具、限制或特殊条件,因此不够清晰、规范。目标3未明确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什么样的新问题,目标4也未表明学生能怎样尊重哪方面的文化差异及怎样传承哪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三者都不够清晰、规范。
在“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上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ection B 3a 读写课(Invitations)”课例中,有如下目标:
“思维品质目标:能够在学习书写邀请函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从而逐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学习能力目标:能够评价邀请函的完整性和得体性,即在自评中自我修正,在互评中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评价的能力,做到乐学善学。”
显然,这些目标陈述过于笼统,主要涉及目标情境,未能明示其他要素,因此不够明确、规范,违背了《课标》中教学目标应“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要求。
研读《课标》中课例的目标陈述不难发现,无论是单元目标还是课时目标,所使用的表现性术语都很具体,既能清楚地传达教学意图,也能明确地表征学生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后核心素养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所有目标都是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
三、教学目标清单割裂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通互动,协同发展。”王蔷指出:“语言能力处于中心地位,是其它要素发展的基础,代表英语学科的根基。”[6]21但此次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些课例的目标清单却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割裂开来陈述,破坏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内在的紧密关联和语言能力的中心地位,显得支离破碎、逻辑混乱,无法有效地传达教学意图。如“人教版9年级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Section A 1a-2d”课例的目标为:
“1.语言能力目标:
(1)同学们可以掌握节日活动相关的短语和关于表达观点的句型。
(2)通过听力技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
(3)通过 free talk,pair work,group work 活动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习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团队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对新冠疫情下节日活动的探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维品质目标:
本堂课的产出需要同学们自己创新设计新冠疫情下的节日活动,这一安排可以提升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引出疫情前的庆祝方式不适用于疫情环境,来提升学生批判思考的能力。
4.文化意识目标:
(1)通过对新冠疫情的探讨,可以让同学们明白在各种挑战下,我们都可以用不同方法来享受我们的节日氛围,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习俗;
(2)通过展示各种中国节日的图片,同学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目标清单无法体现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如何相互渗透、融通互动、协同发展,未能凸显语言能力的中心地位,且目标数量过多,不够凝练,难以勾勒出课时育人蓝图。
四、目标设置依据不够准确、合理
章兼中认为“制定英语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心理逻辑发展的需求,二是社会的要求,特别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三是英语课程自身逻辑发展的需要。”[6]10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应“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1]48
但“人教版 Go for it 七下Unit 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Section 2a-2c”课例的目标设置依据为:1.新版义务未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教师教学用书,只考虑了两个因素,并虑及学情,也未关注该课时在单元教学中与其他部分的逻辑关联,从而从单元整体教学层面考虑其对前面内容的巩固与拓展及为下一课时应做出的多方面准备,故未能发挥其承前启后的功能。这样的目标制定在此次活动中不是个别现象,值得注意。
五、教学目标未体现导教、导学的作用
Norman E. Gronlund, Susan M. Brookhart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4]7,“目标既为学生也为教师提供了前进的方向”[4]9。《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1]51因此,教学目标具有导教、导学的作用。
由于以上教学目标设计和编写的问题,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更无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因此这些目标很难实现导教、导学的作用。
结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的方向、原则与方法。本文涉及的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写的五个问题具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注意。此外,此次活动课例的目标制定还存在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及内容不完全照应、目标间交叠、目标顺序不够得当、偏离教学主题、语言表述不力等问题。本文由于篇幅所限,不能逐一分析。同时,笔者的分析难免有不足,期待更多研究者进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曾文婕.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论学习为本课程的目标转化原理 (360doc.com).2018-07-30,2023-11-25.www.360doc.com/content/18/0730/07/30898787_774322412.shtrml.
[3] 李宝荣 国红延 吴薇薇等. 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4] Norman E. Gronlund, Susan M. Brookhart.盛群力 郑淑贞 冯丽婷译.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第八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5] R·W·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 王 蔷.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英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